北美大唐

第49章 048 勞動力缺口

在七月中旬,本地播種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旱稻開始大量成熟了。加州本來就是北美重要的旱稻種植區,相比來說比小麥更適宜種植,再加上採用的稻種都是極優秀的品種,耕種和生長過程也沒有什麼波折,所以被穿越眾們寄予了厚望。

旱稻的種植面積在整個加州地區達到了三萬畝之多,種植面積是今年開墾的五萬畝耕地之冠。三萬畝旱稻的成熟,使得內閣不得不再度發動了一場搶收會戰,動員全體成員開始收稻子。

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收稻子,還是因為本地的旱稻產量令穿越眾十分滿意,準備收完之後,再種晚稻。在精耕細作外加化肥投入使用的條件下,加州旱稻畝產達到了1200斤,雖然比起後世動輒八百公斤的超級稻產量是還有差距的,但比起同時代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稻米產量,已經是超出不少了。

加州的水熱條件比較好,能夠實現一年兩熟,一季三萬畝稻米能打一萬八千噸的糧食,卻不是很夠十幾萬人一年吃的。所以早稻收完之後,再種一撥晚稻,一年內僅稻米產量就夠加州人消費了,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富餘。

同樣,稻米的高產以及是國人的主食之一,也使得加州在接下來大面積的開墾中,將著重種植稻米。洛杉磯周圍尚可開發出百萬畝土地,而膏腴得流油的中央谷地如果充分開墾,能夠造田幾千萬畝。再加上楚城附近的薩利納斯谷地,又能夠開墾百萬以上的土地。當初有人說加州是北美西海岸的天府之國,其實一點都不為過。

這裡的耕地足夠養活上億的人口,別說現在幾個殖民點十幾萬人了。

在早稻收穫之後,幾乎食堂裡的所有主食開始搖身一變,一桶桶香噴噴的大米飯向所有人供應了。更讓所有平時老喊著吃不飽的大肚漢欣喜的是,各種食堂現在都開始額外供應食物,如果配額內的食物吃不飽,那麼人們可以花錢購買食堂的通用飯票,購買額外的食物。

基本上,大肚漢們會要上一份多餘的米飯,然後澆上食堂裡的菜湯,這一頓就能充實的多。

夏秋時節,玉米、大豆、馬鈴薯和紅薯相繼成熟,更充實了洛杉磯的糧倉,大量糧食的收穫,使得建築隊不得不開建大量糧倉以盛放今年新打的糧食。由於糧食的高度富餘,也是的糧食進入市場進行流通變為了可能。

之後在九月份,加州本地產的第一茬小麥成熟了。雖然這些麥子結穗不算太多,從整體情況來說甚至可以說是低產了,但是畢竟這是第一季種植,而且使用的還是完全不適應本地氣候和水土的麥種,能夠有一定產出就令人滿足了。

最終,八千畝小麥平均畝產三百斤,又為大唐帶來了兩千多噸的糧食產出,雖然數量比起稻米、玉米和薯類相對來說少了很多,但是麵粉畢竟是國人最重要的主食,也是多種烹飪必須的材料。

這一季,農業部組織各農場開始種植冬小麥,畢竟加州熱量高,種植春小麥並不適宜,所以冬小麥更加合適。同時玉米等作物的輪作也開始了,農業部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耕地,明年力爭開墾新耕地二十萬畝,同時在鋼鐵工業、石化工業、汽車工業順利發展的情況下,推動農業機械化。

今年作為穿越眾來到加州的第一年,萬事處於草創階段,農業開墾上也面臨諸多困難,從選址到農田水利的建設,再到本身各種作物的種子也十分稀缺,所以半年五萬畝耕地已經算是能夠開墾出的極限了。下半年七月播種晚稻,九月後開始種冬小麥,除了原本的農田,加上已經在加州中央谷地建設的五個公社農場,大唐共和國的耕地面積可以達到8萬畝。

甚至,雄心勃勃的薛嶽已經在農業部喊出了1775年度大唐增加新開墾耕地20萬畝的口號,雖然這個目標也不是不能實現,但顯然要繼續動員大量勞動力才能完成這一艱鉅任務。工業部部長梁振海已經開始對此有怨言了,兩次農業生產大會戰,抽掉了他幾個大型工業企業的勞動力,使得他手中幾個重要的專案都產生了一定的推遲。

特別是鷹山鋼鐵的生產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段,所有的廠房裝置已經安裝除錯完畢,高爐已經架起,第一爐鋼將在近日完成,從而使得一系列工業製成品都將進入生產階段。而大唐石化公司鑽的第一口油井也已經出油多時,現在大唐石化公司正等著鷹山鋼鐵的鋼鐵煉成後,打造自己的蒸餾裝置,從而煉化柏油瀝青、柴油和汽油出來。

工農業兩大部會,已經有演變成互相攀咬的情況,爭奪勞動力的現象也正在逐漸升級當中。

“沒想到啊,咱們十三萬人口,後來還招募了不少加州地區的印第安勞動力,可是這麼快就出現了勞動力的缺口。”趙大嶺從茶葉罐子裡掏了掏,發現茶葉已經沒有多少了,倒進茶缸子裡一點,又覺得多了,不捨得地又往回倒了一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