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那種煮熟的無頭水蛇,在湯中游泳的姿勢,太惟妙惟肖了,簡直和活得一樣,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解釋那種現象。”
聽完王同的話,大家暫時沉默了,看著那個砂鍋裡的湯,已經只剩下一些野菜,魚全部被我們吃光了,這道菜如此的美味,更如此的不可思議。
“小夥子,我們看你們店裡,還擺著幾個仿青銅器的鼎,並且仿製的非常逼真,那是從那裡買的呢?”當那個服務員再次上菜時,王教授問他說。
王教授這麼一說,我忽然才想起來,在飯館大廳裡的前臺旁邊,確實有兩個仿製的銅鼎,但我雖然看到了,但也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鼎在古代,就是用來烹製食物用的,飯館裡放這個,多少也是有聯絡的,算是一種裝飾吧。
“ 您是說大廳裡的銅鼎啊,那是我們老闆特意做的,我們老闆除了有一手的好廚藝外,還特對文物特別感興趣,那個銅鼎,就是他親手畫的圖紙,然後找人鑄造的,不瞞您說,反覆鑄造了四次,我們老闆才滿意,而前三次鑄造,僅有幾處細節不符合要求,我們老闆就決定重做。”
聽服務員這麼一說,表舅眼睛一亮,笑著對服務員說:“哎呀,真是有緣啊,不瞞你說,我們幾個就是考古所的,尤其是這種青銅鼎,更是我們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這是我們名片,如果你們老闆在店裡的話,麻煩你給他。”
王教授掏出了名片,遞給了服務員,而服務員一聽我們是搞考古的,馬上興奮起來:“這真是太湊巧了,我們老闆最愛結交的朋友,就是搞文物研究和考古的,你們還是bj來的,太好了,我去馬上去告訴老闆,他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當服務員出去後,我有點不解地問:“王教授,您為什麼會對服務員忽然提到這個?”
王教授有點神秘的一笑說:“那個仿製的青銅鼎,可不是一般的鼎,而是秦朝時,宮內專用的,這種鼎很特別,它上面刻有一種魚頭羊身的怪獸,其他任何朝代的鼎,都沒再出現過這種奇怪的圖案。
這種鼎,只在一個西漢初期的古墓中,出土過一件,至今還儲存在咱們所裡,透過鼎上的銘文,知道是秦始皇時期鑄造的,並且是嚴禁民間使用的。關於這種鼎的研究,至今只有我公開發表過一篇文章,並且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因此,能在這個偏僻的小地方,見到如此惟妙惟肖的仿製品,我怎能不吃驚呢?”
王教授剛說到這裡,就見那個服務員領著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走了進來,還沒等我們說話,就見那個老頭激動地對著王教授說:“您就是王宣教授吧,我做夢也沒想到,能在我店裡遇到您,您的所有的書,還有相關的電視節目,我幾乎都看了,您可是權威專家啊。”
還沒等王教授說話,那老頭就連珠炮似的說道,原來這老頭是王教授的粉絲,見老頭這麼熱情,王教授倒有點不好意思了。不過這也很正常,王教授不但是學術圈中的權威,還是很多文物、鑑寶類電視節目的常客,在文物愛好者圈子裡,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寒暄過後,那老頭扭頭對服務員說:“小李,告訴前臺,這頓飯就算是我請他們幾位了。”
看來老頭就是這家飯館的老闆了,我們當然感謝一番。今天我們也跟著王教授沾光了。
“老人家,您這店裡的特色美食,真是太好了,尤其是那道 ‘野菜燉斷頭魚’,更是美味異常,想不到您還是一位文物愛好者。”王教授邊說,邊給那老頭倒了杯茶。
與五十多歲的王教授相比,那老頭也算是長輩了。
那老頭還挺健談,從交談中,我們知道這老頭姓蒙,世代在這裡居住,但讓我們有點意外的是,雖然這老頭有七十多歲了,但普通話說的非常好,好像是是在外面工作過。
而在這個小縣城中,一般七十多歲人說的,都是當地的方言,我們根本聽不懂。
仔細一問,果不其然,這個老懞頭年輕時當過兵,並且還在上海、bj工作過幾十年,五十多歲的時候,才回到這個小縣城裡,開了現在這個飯館。
“蒙老爺子,為什麼您們這裡的口音,和周圍地區的口音,完全不一樣呢?也就是說,完全不是巴蜀這一帶的口音,這是怎麼回事呢?您既然對文物這麼感興趣,那麼肯定也對你們這一帶的歷史,有所瞭解吧?”
說了幾句閒話後,王教授就單刀直入的問道。誰也沒想到的是,蒙老頭的回答,震驚了我們所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