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八十一案(全4冊)

第六十五章《西遊八十一案:大唐梵天記》(

而娑婆寐這次的終點,就是舊王舍城西北處的毗布羅山。這座山在佛陀時代便是修行的聖地,山中有五百溫泉,傳聞這溫泉發源自北方的雪山,分作五百支流,流經五百熱鐵地獄,地獄火蒸騰,造成泉水溫熱。當年佛陀經常在此處沐浴,不過如今,只剩下數十口溫泉,但天竺各地的人,仍然篤信這溫泉能治療百病,不遠千百里來此沐浴。

娑婆寐到了毗布羅山的山口,驅車直入,玄奘想悄悄地跟進去,卻發現這片溫泉地帶早已被軍隊封鎖。這支軍隊足有數千人,將整片溫泉區域封鎖得嚴密無比,所有士卒都是重甲長弓,手持長矛,腰挎反曲彎刀,竟然是天竺最精銳的剎帝利禁衛!

玄奘一打聽才知道,戒日王竟從曲女城來到了王舍城的山中!

玄奘心中一沉,娑婆寐半路擄走那順和蓮華夜,來見戒日王,到底有何目的?

他已經越來越接近真相,可這個真相卻讓他越來越恐懼。饒是玄奘禪修數十年,心如磐石,枯井無波,這時也禁不住心神搖動。

他生怕驚動娑婆寐,不敢亮明身份去見戒日王,急忙離開毗布羅山,前往那爛陀寺打聽內幕。

“朕無畏無懼!”

毗布羅山的溫泉行宮之中,夜色籠罩寢宮,萬籟俱寂。戒日王卻一聲大吼,猛然從床上躍起。他抽出掛在床頭的彎刀,在綴滿明珠和美玉的寢宮中瘋狂砍殺。內侍們匆匆跑進來,頓時嚇得魂不附體,因為戒日王在寢宮中奔跑砍殺,卻閉著雙眼。

內侍們喊來禁衛,這些禁衛也被嚇傻了,皇帝拿刀來砍,又不敢反抗。禁衛統領想了個法子,大家用藤牌圍成一圈,把戒日王圍困起來,別讓他胡亂闖,弄傷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別讓皇帝把他們砍死,那就太冤了。

於是上百名禁衛圍成一圈,舉著盾牌任由戒日王亂砍。正忙亂中,婆尼來了,下令繳了戒日王的彎刀,也不敢用繩子捆,最後用幾張毛皮把他捲了起來,戒日王才停止掙扎,沉沉睡去。

婆尼守在床邊,直到天色大亮,戒日王才疲憊地醒來。看見婆尼,戒日王頓時愣了。婆尼將他夜晚夢遊、揮刀砍殺的經過講述一番,戒日王的臉色陰晴不定。

好半晌,戒日王才沉沉嘆息:“朕又夢見王增了。”

婆尼黯然點頭:“臣知道。不過陛下,當日和設賞迦王聯手除掉王增,是老臣親自動的手,您大可將此事推在臣的身上,不用太過負疚。”

戒日王苦笑一番,沒有說話,望著窗外的日光,呆呆發怔。

“都是這個玄奘!”婆尼大恨,“不如老臣下令除掉他,此事就不會再有人知道!”

“你想讓佛門的大乘天死在朕的手中?”戒日王問。

“當然不是,臣可以找適當的時間與地點,保證他死得順理成章,無人察覺。”婆尼惡狠狠地道。

“玄奘法師說過一句話,拔掉心中的這根刺,就不會再疼了嗎?”戒日王喃喃道,“傷口就不曾存在過嗎?當朕百年之後,見到王增,就能坦然面對了嗎?”

“陛下,您何必在意死後之事。”婆尼勸慰,“您春秋鼎盛,何必自己折磨自己?”

“朕已經五十一歲了,早已經不是鼎盛之年。”戒日王有些悲傷地打量著自己,“這些年,朕的身體每況愈下,甚至有時候能聞到從皮囊裡散發出的腐臭味兒。想必,見到王增的日子不遠啦!”

“陛下切不要如此悲觀!”婆尼老淚縱橫。

“娑婆寐回來了嗎?”戒日王深深吸了口氣,問道。

“昨日深夜回來了。”婆尼道,“他到得太晚,臣就沒有驚擾您休息。”

“去請他來吧!”戒日王精神一振,“他答應為朕去取藥,如今回來,想必這人間大藥已經找到了。”

婆尼暗歎著,去請娑婆寐。

戒日王命人收拾寢宮,在一口溫泉邊的涼臺上接見娑婆寐。這處涼臺以棕櫚葉搭建,晨風吹來,倍覺涼爽。戒日王命人擺上坐氈,娑婆寐這些日子奔走數百里,神情略有些疲憊,但精神卻很旺盛,含笑施禮之後,三人席地而坐。

“尊者當日曾答應朕,要為朕求得人間大藥。”戒日王開門見山道,“如今這藥在何處?”

“就在陛下宮中。”娑婆寐道。

“哦?”戒日王驚喜不已,“這藥可能治癒朕心中的痼疾?”

“不知陛下心中有何痼疾?”娑婆寐問。

戒日王沉吟許久,嘆道:“自朕登基以來,殺戮眾多,更做下諸多違背天道良知之事。如今朕年事已高,每日每夜回首往事,都難以安心。這算是朕做下的惡業吧!那麼,朕求的這人間大藥,能否消掉這些惡業?”

娑婆寐想了想,道:“每個人自身都有業障,即便菩薩,也是消除自身業障,才成了菩薩。業障來自於自身,無法靠他人幫您消掉。陛下求之於藥物,恐怕世上並無此藥。”

戒日王頗有些失望,默然不語。

“消不掉,那該如何解脫?”婆尼問。

“消不掉,那便不消。”娑婆寐道。

戒日王很不高興,說道:“你當日答應朕,求到人間大藥,便能幫朕解脫,如今卻給了朕這種答案!”

“陛下,消不掉,不等於無法解脫。”娑婆寐笑眯眯的,“陛下所憂懼者,無非是等他日賓天之後,如何面對死於自己手上的冤魂,如何應付這泥犁獄中的審判。此事說來倒也簡單。”

“啊?”戒日王真的激動了,他最怕的便是此事,急切道,“請尊者教朕!”

“老和尚求來的這人間大藥,不能消除業障,卻能讓您長生不死!”娑婆寐笑吟吟地盯著他,目光中透出蠱惑,“這是一株長生藥!”

戒日王和婆尼同時目瞪口呆,直接被震住了。這和尚莫非得了失心瘋?

“這……這如何能夠?”戒日王懷疑道。

“陛下且看看老和尚,我如今兩百歲了,能再活多久,自己也不曉得。”娑婆寐道,“既然我能長生,陛下您為何不能?”

“這人間大藥在哪裡?”戒日王拍案而起,“朕若能不死,還有何畏懼?”

娑婆寐笑著拍了拍手,門外早有淨人等候著,當即將那順和蓮華夜帶了進來。兩人昏迷了一路,直到王舍城才醒了過來,稀裡糊塗地休息了一夜,便被帶到戒日王面前。

戒日王看見竟然是他倆,禁不住瞠目結舌:“這……這不是那順和蓮華夜嗎?藥在何處?”

“他們二人,便是能夠長生的人間大藥。”

朝霞滿天之時,玄奘趕回了三十里外的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作為天竺佛教聖地,不是一座寺廟,而是一片輝煌宏大的寺廟建築群。最初的佛陀時代,曾有五百商人將這裡的一座園林買下來佈施給佛陀,佛陀便在此地說法三個月。佛陀涅槃後,帝日王在園林上建那爛陀寺,其子覺護王又在南面建寺,如來王在東面建寺,幼日王在東北建寺,金剛王在西面建寺,其後一位中印度王在北面建寺。寺廟連線成片之後,又修建了一座城牆,將六座寺廟圈了起來,形成一座四方的城池,城牆高達三四丈,六座寺廟共用一座山門,統稱那爛陀寺。

玄奘行走在那爛陀寺之中,縱然在這裡居住了十年,熟悉了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但仍為之而震撼。那爛陀寺有三層,四丈之高,臺上有樓,樓上有塔,層層堆迭,恢宏無比。

房舍和高塔都是用磚砌成,屋頂、房簷、地面的建築材料卻有些特殊,是用碎磚混合黏土、石灰、麻筋之類,乾透之前還要用滑石拋光,表面塗抹油漆,整個寺廟光滑如鏡面,在朝陽下閃耀著輝煌之光。

那爛陀寺常住各派僧侶一萬餘人,玄奘回寺乃是一件大事,當即有僧人報告給戒賢法師。戒賢法師當即命玄奘到自己的禪院,看著玄奘風塵僕僕的樣子,他十分欣慰:“提婆奴,我聽說你打算在曲女城多住些時日,為何此時回來?”

玄奘對師尊發自內心地崇敬,把自己為了救那順和蓮華夜,跟蹤娑婆寐來到王舍城的事情講述了一番。

“師父,這娑婆寐出身自那爛陀寺,他到底有何來歷?為何要這麼做?”玄奘問。

戒賢法師沉默不語,長長地嘆息了一聲:“提婆奴,你還是不要去找尋娑婆寐的秘密了。就讓這件事過去吧!”

“師父,”玄奘卻搖頭,“倘若只是因為好奇,弟子當然聽您的吩咐,可是娑婆寐的所作所為是給弟子設的局,弟子就不得不追查到底了。”

“哦?”戒賢法師愣了片刻,“為何這麼說?”

玄奘深吸一口氣:“因為弟子中了他的圈套。當日蓮華夜在犍陀羅王宮,化作白煙消失,雖然弟子還沒有查明是透過什麼手段,卻已經確定是娑婆寐所為。這個局他算計的不是別人,是弟子。”

“他算計你?”戒賢法師不解,“他為何要算計你?”

“因為他知道弟子肯定會追查蓮華夜的下落,如此就不可避免地要調查蓮華夜的前世今生之謎。追根溯源下來,弟子無論如何做,最終揭破的都是戒日王弒兄之罪!”玄奘將自己推匯出戒日王弒兄之事講述了一番,聽得戒賢法師駭然不已。

“所以,師父,這就是娑婆寐的目的。他要藉助弟子的手,揭穿戒日王弒兄之事!”玄奘道,“所幸弟子並沒有引起戒日王的殺機,僥倖活到了現在。”

戒賢法師當然知道掌握戒日王的秘密意味著什麼,好半晌才道:“他為何要揭穿這件事?”

“弟子還沒有調查出來。”玄奘搖頭,“但他大費周章佈下這個局,斷然有更深的目的,所以弟子才跟蹤那順和蓮華夜,想要挖出他真正的意圖。如今蓮華夜、戒日王,共同出現在王舍城,只怕娑婆寐也到了圖窮匕見之時,所以還請師父明示,這娑婆寐身上到底有什麼隱秘?”

戒賢法師好半晌沒有說話,玄奘靜靜地等著,他能看出來師父內心的焦慮和掙扎,卻沒有催問。足足沉默了一炷香時間,戒賢法師蹣跚著起身,向內室走去。

“師父——”玄奘叫道。

“中夜時分,你且到庵摩羅林中等著,自然會得見真相。”

庵摩羅林在那爛陀寺的山門外,林中有個水池,據說池中有龍,龍的名字叫“那爛陀”。這便是那爛陀寺名稱的由來之一。

剛剛入夜,玄奘便趕到庵摩羅林中,在幽深的密林中等待。月上中天,林中萬籟俱寂,只有那爛陀寺裡佛塔的鈴聲在夜風中悠然迴盪。玄奘盤膝坐在一棵庵摩羅樹下,靜靜地等待著。這些年他孤獨一人行走,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

夜色漸深,果然,到了中夜時分,不遠的龍池旁一條人影走了過來。那人影全身都罩在黑色的寬大袍服之中,戴著斗篷,連頭帶臉一起罩住。行走在午夜的林中,就彷彿一個幽靈。

玄奘沒有作聲,靜靜地看著。那人影來到龍池邊,靜默不動。過了不多久,林外又走來兩人,同樣都是袍服罩頭,寂靜無聲地走到那人身邊,三人並不說話,就那麼靜靜地站著,彷彿在等待什麼人。

玄奘皺眉,隨著時間流逝,竟然先後有三四十人來到龍池邊,清一色的黑色袍服罩住頭臉,沉默無聲。似乎是人到齊了,大家誰也沒有說話,排成長長一列,朝著東南方向走去。

玄奘心中震驚,這些到底是什麼人?誰都不願意以真面目示人,卻半夜在這林中聚集,到底要做什麼?他起身悄悄跟了上去。

這些人一路不停,朝東南行走,徑直走進了山裡,山路崎嶇,眾人似乎對路徑極為熟悉,也不說話,就那麼沉默地彼此追隨,行走在蒼茫的山間。十幾裡之後,玄奘越走越心驚,這些人竟然登上了靈鷲山!

靈鷲山,又稱耆闍崛山,也有人稱為靈山,位於那爛陀寺東南十餘里處,山頂孤峰聳立,形似靈鷲,故名靈鷲山。耆闍,梵語禿鷲的意思。山上空翠相映,濃淡分明。佛陀長期於此山中說法,頻婆娑羅王曾派遣眾多工匠,從山麓到山頂,跨谷凌巖,編石為階,整個石階寬十餘步,長五六里,並且在山頂西側懸崖處建有一座精舍,供佛陀居住。玄奘去過很多次,朝拜佛跡,對此山很是熟悉。可靈鷲山如今早已荒廢,這些人半夜時分去這裡作甚?

這些神秘人默不作聲地走上石階,登上山頂。今夜有月光,這條一千兩百年前開鑿的石階雖然有些磨損,可還算好走。玄奘悄悄在後面尾隨,一直登上山頂的平臺。

山頂的平臺東西狹長,南北較窄,西側瀕臨懸崖,有一座磚石砌成的房舍,門戶開向東,屋宇高大,形制奇特。這便是一千兩百年前,頻婆娑羅王為佛陀所修建的精舍,佛陀長期在此處居住。精舍周圍有幾間石室,旁邊還有一口水井。當時佛陀的弟子阿難、舍利子都曾追隨佛陀住在這些石室中,長期生活。只是一千兩百年後,不但佛教衰微,連這佛陀精舍也都荒廢滄桑,水井榦涸,映照在靈鷲山的古老月光下。

精舍東面有一塊巨石,高有一丈四五,方圓三十多步,有人說當年提婆達多就是站在這裡拋擲巨石,刺殺佛陀。當然更多的說法是在對面的山峰,用投石機拋擲。玄奘隱藏在精舍東邊的巨石後,仔細觀看。

黑衣人魚貫而入,進入精舍之中。精舍中供有如來說法等身像,神秘人沉默地站在佛像前,一起合十躬身,口中誦經。梵唱聲響徹靈鷲山。

玄奘頓時悚然一驚,難道這些人都是那爛陀寺的僧侶?想必是如此,否則戒賢法師不可能對他們的行蹤如此瞭解。可是,這些人來這裡參拜佛像,又為何搞得如此神秘?

這時,一名黑衣人走出人群,站在佛像前,慢慢摘掉自己的斗篷,一張蒼老而有神的面容露了出來,玄奘險些驚叫出聲。此人他無比熟悉,竟然是戒賢法師的弟子,波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