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我這孩子,小時候沒了爹,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眼看就要有出息了,怎麼就遇到這樣的事呢。”
賈張氏說到傷心處,抽泣不止。
易忠嗨剛喝口水準備潤嗓子,聽到她的哭訴便放下杯子,皺眉說道:“東旭媽,別太難過,醫生說按時吃藥,身體還是能調理好的。”
畢竟東旭是自己的徒弟,賈張氏雖然行事不妥,但日後還要靠她養老,所以易忠嗨強忍怒氣安慰她。
要知道,醫藥費和車馬費都是他先墊付的,賈張氏心裡清楚得很。
但她只顧哭訴自家不幸,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東旭的師父,您幫忙看看,這事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
賈張氏繼續說道:“你可是鋼鐵廠的高階工人,能不能幫幫東旭?”
難道說了這麼久,就是為了這句話?
一聽這話,易忠嗨眉頭緊鎖,“這可不行,東旭雖是我的徒弟,但轉正考核得按規矩來。”
賈東旭在今天的轉正考核中暈倒,估計全廠都知道了。
這次考核成績肯定無效了。
若此時貿然行動,豈不是自尋死路?那麼多雙眼睛都在注視著。\"這次考核咱們只能認命了,東旭轉正的事,我得再想別的辦法。”
說到最後,易忠嗨也不禁嘆息。
好不容易選好了接班人,才開始培養,就出了這樣的狀況,確實令人頭疼。
聽聞易忠嗨明確拒絕,賈張氏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東旭他師父,我不是多嘴,要是東旭當不上正式工人,我們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說實話,我已經託人介紹了一個農村姑娘,馬上就要去相親了。
本來約好是鋼鐵廠的工人,到時候怎麼跟人家解釋呢?”
賈張氏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自從得知易忠嗨要帶賈東旭參加轉正考核後,她便認定賈東旭轉正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不僅逢人便誇耀,甚至在媒人面前也聲稱兒子是鋼鐵廠的正式工人!
一旦見面時露出馬腳,可就難以圓場了。
在那個年代,沒有如今的相親市場亂象,雙方談婚論嫁時通常都是實話實說。
要是吹得太離譜,傳揚出去,自家的名聲就毀了,甚至可能影響到將來找物件。
聽著賈張氏絮絮叨叨地訴苦,易忠嗨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怎麼能這樣大意!”
東旭相親的事情他當然清楚,之前東旭就告訴過他。
對於東旭的相親物件,易忠嗨還是有所顧慮的。
畢竟,如果把賈東旭當作養老依靠,那麼未來兒媳的選擇至關重要。
萬一東旭被老婆管得死死的,還指望他為自己養老?
所以,面對賈張氏的焦急,易忠嗨倒顯得從容:“這種事還是先看看再說,實在不行,等東旭見過那位姑娘後,再做決定。”
聽到這話,賈張氏不動聲色地撇了撇嘴。
這位所謂的師傅,讓她幫忙也就那樣。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也不知道會幫不幫她的徒弟。
不過,東旭的醫藥費都是易忠嗨支付的,賈張氏也不是傻子,不會主動和人家撕破臉。\"也只能這樣了,今天東旭的事情多謝您。”
賈張氏嘴上道謝,卻隻字未提醫藥費的開銷。
易忠嗨對此早已心中有數,也沒說什麼。
反正錢花在東旭身上,就當是一種投資。\"行,東旭要是有什麼事你就找我,我先走了。”
“您慢走。”
賈張氏送易忠嗨出去,關上門後,臉色不太好看。\"什麼人啊,平日裡看挺大的人物,當時還保證肯定能轉正,現在出了事,連個屁都不敢放!”
由於易忠嗨沒能幫助東旭轉正,賈張氏對此頗有怨言。
至於易忠嗨將東旭從鋼鐵廠帶到醫院,忙著花錢治療,她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師父照顧徒弟,這不是很正常嗎?
再者,賈張氏並不傻,易忠嗨和那位大媽年紀都不小了,還沒有孩子。
院子裡的人都清楚,他們可能無法生育。
所以他們收東旭為徒,肯定有其他考量。
但賈張氏不在意,因為易忠嗨的鉗工技術確實過硬,跟著他能學到東西,這對她來說是有利的。
看著躺在床上的東旭,賈張氏拿出從衛生所帶回的一包藥,檢視一番後,便出門去拿藥鍋。
……
中院,何家。
何裕柱拿著兩本書回到屋裡。
小雨在八仙桌上讀著啟蒙書。
何裕柱先拿出那本《藥理真解》。
雖然那個貓巷的男人沒有給予指導,但在買了這兩本書後,那人提醒過一句。
所謂藥膳,就是根據藥材特性,搭配輔食,熬製成補品。
這意味著每位學習藥膳的人都要從藥理開始學起。
藥膳大師皆通藥理,何裕柱需先學藥理真解。
拿出此書略覽,書中記載上千種藥材特性,牢記貫通可成醫道宗師。
即便宮廷流出的藥膳大師,佼佼者也只能掌握五六百種特性。
因為同一種藥材,劑量與配搭不同,便會產生多種變化,能稱掌握,必有豐富經驗。
何裕柱手握藥理真解仔細翻閱,常人初見難免費解,但對他而言只需循序漸進閱讀。
儘管內容晦澀,卻無需深究。
很快系統提示音響起:
【藥理真解熟練度+1】……多次提示後,
【藥理真解熟練度已滿,掌握技能:藥理】
【藥理:1級(0/500)】
領悟技能後,何裕柱放下書本,眼中閃過興奮之色。
長久追尋藥膳之道,終於有所突破。
此時,何裕柱的藥理知識已能與醫館資深學徒媲美。
即便不去提及,他若去小醫館做配藥師傅,每月收入也可達十幾二十萬。
但顯然,他的學習並非為此目的。\"以我現在的藥理水平,製作師傅所需的藥膳還差得遠。”
然而,邁出第一步後,後續便會順利許多。
有了系統的幫助,普通人難以理解的藥理藥膳,在他看來不過是小事一樁。
正當何裕柱打算繼續翻閱時,院外傳來喧譁聲。\"藥鍋呢?誰把藥鍋拿走了?”
“問我?我們也在找藥鍋!”
原來是賈張氏和劉海忠夫妻相遇。
兩家今日都有病人:劉光齊因傷口感染髮燒,而賈東旭在考核大會上突然暈倒。
剛到院子,兩家就開始尋找藥鍋。
當時,藥鍋通常為共用,院內住戶輪替使用。
用完後,留在使用人家中,下次需要用時,由病人一方自行取回,不可讓人送來。
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劇中,劉家兒子曾為藥鍋與許大茂起衝突,體現了年輕人對規則的無知。
像這般兩家同時需要藥鍋的情況實屬罕見。
賈張氏夫妻站在中院左右張望,既焦急又帶著戒備。\"我說賈張氏,你是不是故意的?我們找藥鍋,你也來找?”
二大媽頗感不滿。
光齊還在床上等著喝藥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