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望山離江寧縣足足有二十來里路程,天剛矇矇亮,謝瑾母子便乘坐牛車出發,吱呀慢行直至正午,雄峻挺拔的連綿群山才展現在眼前。
橫望山山道崎嶇,一級級石階繞山而上不下數千,謝瑾精力旺盛走得倒是不累,陸三娘乃嬌滴滴的弱女子,自然須得邊走邊歇,及至登上橫望山來到常樂觀前,日頭早已經明顯偏西了。
這座常樂觀修建於漢朝光武帝年間,歷史頗為久遠,雄偉高聳的山門當道屹立,上懸“道法自然”四個金光燦燦的大字,進得山門行得十來丈,則是一片開闊的廣場,重殿歇山的殿閣巍巍然壯麗,在夕陽的餘暉下,兩尊高大的銅鼎踞於龍尾道兩端,鼎上攜刻著用小篆寫成的《道德經》,古樸森嚴。
陸三娘已是常樂觀的常客,這些年貢獻的香油錢自然不在少數,迎客道人見她到來,自然熟識,立即上前慈眉善目地單手為禮:“無上天尊,謝氏娘子安好。”
“道長萬福。”陸三娘也是行得一個揖禮,嫣然笑道,“奴前來貴觀,欲參拜三清天尊祈求夫君平安,還望道長替奴準備一間客房。”
迎客道人肅然開口道:“娘子誠信問道,實乃精神可嘉,三清天尊一定會聆聽娘子心聲,客房早就已經準備妥當,娘子這邊請。”說罷,伸手作請。
陸三娘點點頭,拉著正在東張西望的謝瑾,跟隨迎客道人向著裡間而去。
一夜無話,不過道觀的餔食吃起來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特別是那嫩滑清香的青菜豆腐,讓吃慣了油膩葷食的謝瑾忍不住一陣讚不絕口,竟破天荒地吃了三碗白米飯方才罷休。
翌日清晨,陸三娘早早前去正殿參拜三清,謝瑾閒來無事,獨自一人出門溜達,不知不覺中穿廊過院走了許久,竟不知到了何處。
一路行來,倒也遇見了幾個道人,謝瑾上前詢問路徑,不知是對方指點有誤,還是謝瑾本身有些路痴,竟是始終找不到方向,待到穿過一座月門走進一片偌大的庭院,看到一片更為陌生之地,謝瑾這才有些茫茫然了。
庭院三面臨著陡峭的崖壁,草木叢生古樹虯結,看似從未打理開墾,一條勉強算作山道的小路蜿蜒其中,也不知通向何處。
正在他裹足不前當兒,突然聽見不遠處傳來一聲嬉笑,有人無不得意地言道:“四面圍定了無出路,哈哈,孔老兒,只怕這局你又是要輸了。”
一言方落,立即有人冷哼回答道:“還未到最後一刻,老夫仍有一戰之力,裴道子安敢猖狂!還不快快走棋。”
話音就此落點便了無聲息,謝瑾心裡不禁大是奇怪,順著小道循聲走去,想看看究竟是何人躲在其中。
走得沒幾步,視線霍然開朗,一處臨風的鷹嘴巖上,置著石案石墩,兩顆白花花的頭顱正湊在石案棋枰前手談不休,隱隱有棋子落在案上的啪啪聲傳來。
這兩位老者看似都已經上了年紀,其中一人道髻道袍,白髮白鬚,腰間掛著一個髒兮兮的酒葫蘆,不修邊幅模樣有些邋遢,看似為雲遊天下居無定所的方外道人。
而另一人則為衣著整潔的翩翩文士,穿著一身散淡灑脫的寬袍大袖,髮鬢未梳長髮散亂披肩,蒼老古樸的臉上儘管滿是皺紋,卻是清瘦矍鑠,其瀟灑之姿恍然如古之太公望。
見那老年文士的模樣,謝瑾不由微微一怔,暗忖道:是他?他怎麼在這裡。
眼前這位老年文士,正是當日在陳夫子家中,對謝瑾有指點之恩的孔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