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也已經帶過來。
晚宴基本上是這兩個人的戰場。
楊浩喝酒的水平不錯。
但是袁公明不讓楊浩喝酒,給楊浩樹立標記,不能喝酒。
今後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殘酷的戰鬥,不能全員投入,一損俱損,全軍覆沒。
要有清醒的人。
楊秘書明白其中道理。
袁公明帶著楊波說事情,“今後我們碰頭議事,吳律師和楊秘書少喝酒,不喝酒,多吃菜,多喝湯。”
“你們倆的腦袋要清楚,手腳要快速,聽到該辦的事情,趕緊辦,不能耽誤一刻功夫。”
道理好聽。
吳大寶立即稱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越來越好,感情越來越深。
吳大寶乘機按照江湖慣例,和袁公明比較年齡。
袁公明年長。
吳大寶立即端酒起身,開口說道,“如果袁先生不見外,我吳大寶今天就叫一聲袁大哥,今後多多關照。”
袁公明也端酒起身,“吳兄弟不用客氣,今後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也請吳兄弟多多關照。”
叫袁大哥順口,而叫吳大寶為小弟,不合適。
叫吳兄弟。
不耽誤稱兄道弟。
兩人連喝三杯,走完簡單的結交儀式。
放下酒杯。
袁公明立即提出一件有趣的事情,說道,“吳兄弟的生意遍佈江南各地,將來生意會越來越大。”
“一定遇到電報難題。”
“江陰水警團說得很清楚,他們得到上海郵電檢查科的通報,有船走私大批棉花,才上路查扣。”
編排故事。
“運輸船在各地郵局發回來的電報,先看到的是郵電檢查科,你們自以為沒事,其實早已經被政府盯上。”
吳大寶從來沒有想過。
跟著袁公明的思路想下去,越想越害怕。
往年走私棉花,從來沒有出過事情,偏偏今年在江陰栽個跟頭。
扣留是小事。
搞不好政府最後要逮人坐牢。
可怕。
吳大寶下意識地看著袁公明,心說,“懂得真多!我聽啦!袁大哥,幫忙給個主意!”
主意來啦!
不過要先做個鋪墊。
袁公明描繪出一個場景,“停靠碼頭,透過郵局拍發電報,容易被政府發現。”
“如果在大洋公司安裝電臺,棉花運輸船臨時攜帶電臺。”
“運輸船時時發回位置,通報情況,根本不用停靠沿途碼頭,拍發電報回來。”
“如果有汽車隊運輸業務,也可以臨時攜帶電臺出發。”
“只有這樣,運輸船,運輸車才不會被政府發現。”
外行聽講內行,只有一個宿命:心服口服。
吳大寶立即拍板定案,“聽袁大哥的。”
“這段時間可把我愁死啦!如果棉花運輸船回不來,大洋公司幾年白忙活!”
袁公明立即跟著說道,“越是掙大錢的生意,越要這樣幹。聽說,很多大公司都私自安裝電臺。”
不能光聽說。
要動手。
要解決方案。
吳大寶拉著袁公明,央求,“我們不懂什麼電臺,還請袁大哥儘快解決。”
袁公明笑笑,“我已經找日本軍隊朋友弄到兩部電臺,請吳兄弟準備好機房場地,找個發報員,我們立即開幹。”
那是在江陰沒收的兩部日本電臺。
吳大寶聽得頭大。
袁大哥還有日本軍隊朋友?
害怕?
吳大寶根本不害怕,多一個朋友多條路,見面分錢。
看形勢,今後日本人會在上海做大。
有個日本人關係,非常不錯。
吳大寶立即說出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