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3年秋,袁紹遣大將張郃、高覽率鄴城軍兩萬,前往關內去捉袁熙。
函谷關前,袁熙一本正經看著關下的張、高大軍。
“發現武將一名,姓名張郃字雋乂,年齡41,武勇22,統率21,智謀18,政治11。”
“發現武將一名,姓名高覽,年齡37,武勇16,統率14,智謀8,政治5。”
系統分析張郃高覽二人能力,袁熙也就呼了口氣,對張郃問道:“張將軍,您率軍負責保衛首府鄴城,今為何擅離職守來攻打自家城池?”
張郃嘆氣道:“袁熙公子,我為何而來,想必您也是心知肚明的,何必明知故問呢?主公之命,我也不好違背。”
高覽亦道:“是啊袁熙公子,您跟我們回鄴城吧,那樣一來,咱們雙方不就可以不用刀兵相向了麼?”
袁熙當真無語,袁紹真是不知事情輕重緩急,為了讓自己回鄴城,不惜讓高覽、張郃領兩萬鄴城守軍遠來。
他難道不會動腦子好好想想,倘若曹操趁機進攻鄴城,他的老命和袁尚小命都要交代了。
把對付自己親生兒子事情看得比防禦自己生死對手進攻還重要,袁紹這一舉動當真令人無語死了。
但不管怎麼說,想要讓袁熙跟著張郃還有高覽回去,是萬萬不可能的。
袁熙可沒有袁紹那般沒腦子昏庸,他在得知張郃高覽進攻函谷關後,依舊讓高柔公孫度各領一萬槍兵和一萬大刀兵守宣陽和虎牢關,自己則領其餘部隊來救函谷。
如今函谷關守軍共有五千大刀兵、五千槍兵還有兩千五百騎兵以及一千弓兵。
這些足夠對付張郃還有高覽的兩萬冀州軍了。
再無任何廢話,袁熙下令開啟關門,率出關前往迎敵。
張郃和高覽見了,全都不得不嚴肅起來。
“袁熙公子,您當真要與我們交戰嗎?”張郃沉聲問道。
袁熙點頭道:“沒辦法,張郃將軍,我是不可能跟你回去的。”
“您跟大將軍是父子,有什麼問題解不開的?”
“呵呵,張郃將軍,您這不也屬於是明知故問嘛?”
“.”
張郃無奈了,只能揮動手中武器,向袁熙部隊叫喊道:“爾等誰敢來與我一戰?”
張郃明顯要以一己之勇,挫敗袁熙部隊銳氣。
“我來戰你。”一道應聲響起,乃是黑山將張燕騎馬而出。
要知道,張燕還是張郃舉薦到袁熙麾下的。
張郃皺眉道:“張燕,你敢與我交戰?”
張燕心平氣和回答道:“是的,張郃將軍,現今你我各為其主,只能夠盡人事,聽天命了。”
張郃勃然大怒:“廢話少說,既然要戰,那便來吧。”
張燕徑直殺奔出去,與張郃交戰在一起。
二人交手二十回合,張郃抓住一個機會,將張燕長槍挑飛出去,大刀隨後架在張燕脖子上。
張燕一動也不敢動了。
張郃收回大刀,冷哼道:“我不殺你,你走吧。”
張燕回到軍中,十分愧疚對袁熙道:“對不起主公,我讓您失望了。”
袁熙一點兒也不介意:“沒關係的,張燕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
張郃武勇值在張燕之上,所以張燕戰敗,袁熙並不奇怪。
袁熙問一旁的張遼道:“文遠將軍可願出戰呼?”
“末將願往。”張遼一口答應,挺槍直奔張郃而去。
想當初烏巢之戰,張郃是見過張遼的,深知此人乃曹軍大將,十分勇猛。
張郃不敢輕敵,打起精神與張遼交戰。
又是二十回合過去,張郃雖沒落敗,但也被張遼給打得漸漸落了下風。
再二十回合,張郃果真敗了,調轉馬頭而逃。
張遼正欲領軍追趕,不料袁熙忽然鳴金收兵。
張遼退回函谷關內,不明所以問袁熙道:“主公,我正要斬殺敵將,為何忽然鳴金?”
袁熙搖頭道:“張郃大軍非敵軍,我們兩邊廝殺,不管哪一方傷亡,都沒有好處。”
張遼默然不語。
沮授笑道:“不願廝殺為其次,我看主公是憐惜張郃將軍英勇,想要收為己用吧?”
袁熙不置可否道:“先生知我,然昔日在鄴城時,我試圖拉攏過張郃將軍,其未能歸順於我。今日再拉攏,恐怕也難成事.”
“主公愛才之心,授頗為欽佩。”沮授緩緩道,“可主公應當清楚,我大軍若一直在這兒與張郃軍糾纏,一來鄴城有被曹操襲擊之危,二來我軍也無法西進繼續拿下關中長安。”
“該當如何,請主公迅速決斷。”
沮授的話不無道理,可袁熙難不成真要與張郃冀州軍真刀真槍廝殺不成
就在這時,張燕走了進來,抱拳道:“主公,有人找您。”
袁熙疑惑道:“哦,何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