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始皇帝那雙渴望大秦強大的眼睛,柴尺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對於嬴政這個人他給予的評價再次上升,非但此人不是暴君,他所做的事情,幾乎可以說都是在為了秦國的發展。
畢竟限於個人的眼界,即使他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對於他來說是絕對看不到以後三千年以上的,別說三千年三年他都看不到。
所以說有很多失誤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阿房宮,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在他看來一個王朝要彰顯華貴那必須要修建築才行,就像商朝一樣,不能說修個鹿臺之類的就是滅亡的前兆。
所以說要是那些自稱史學家的人想要給你找毛病什麼都是毛病,看史學家的嘴還不如看美女的腿呢,仔細看一下史學家們為暴君定性的論調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所以說在前來獻藥的時候,柴尺就已經思慮了很多了,他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意識到,要想實行《大秦令》就必須要徵求嬴政的同意。
嬴政不同意,新政必然無法實行,可是要讓他同意取消徭役,那就必然要牽扯到三大工程。
作為一個穿越者,柴尺很清楚徭役的危害,只要不放棄徭役 那秦國早晚必然滅亡,因為徭役已經讓大秦的百姓沒有了活路。
經過苦思冥想,柴尺終於想到了一條結合現代經驗的完美解決方案,這就結合了當時華國三線的經驗來考慮的,雖然兩者之間有不同點,但是有些東西是一樣的。
如此一來再加上他為實現這些東西而想出的先進的工具,所以說,這個是絕對有能力去實現這些的。
於是在開府之前,柴尺選擇了一個晚上與嬴政商談了整整一晚上,終於將這些東西給他講透徹了,也讓給嬴政有了絕對的信心去實現新政,只是他也提出了幾點要求。
這才讓嬴政有了剛才的那句非常幽怨的一句話,雖然大框架嬴政知道了,但是其中一些細節他還是怎麼想都想不清楚,有些時候嬴政真是搞不懂這個柴尺的大腦究竟是如何構造的。
也真是難為他將如此晦澀的東西說的這麼清楚,其實用他的話來說,這就是知識帶來的力量,所以有些時候嬴政真的很渴望和柴尺的師傅好好的談一談。
“陛下,咱們即將要實行的政策叫做迴圈發展戰略。”
柴尺放下了計算好的東西后,再次和嬴政面對面的商談了起來,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早就已經沒有了一點風度,他們圍繞著嬴政和柴尺就在大殿上坐成了一個圓圈,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好奇,他們都想聽聽來自神仙的國策應該是個什麼樣子。
嬴政手下大殿上的侍者今天算是開了眼了,你看看這幫子皇帝和大臣,捋胳膊挽袖子的席地坐在了一起,再次演出了當年滅六國的時候那種軍事會議上的風範。
就連他們為了提醒皇上給每個人送上去的水都被隨手撂在一邊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柴尺的身上,畢竟他們都沒有聽說過迴圈發展是個什麼戰略國策,不過單從名字來說,這個國策可真是和合縱連橫的國策有一比。
他們透過剛才的對話也聽出來了,始皇帝之所以能夠同意三大工程停工,就是因為這個國策帶來的效應。
應該是這位柴中丞引用了這根本國策,最終解決了這個三大工程和國家發展之間的矛盾,至於他是如何辦到的,不好意思,還是好好的聽吧。
在眾人的眼中這個時候的柴尺無疑再次昇華成獻藥後的那一刻。所以他們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柴尺的身上。
就連始皇帝都低聲對席地坐在自己旁邊的扶蘇叮囑了一句
“我的兒啊,你可是要認真的聽取柴中丞的這次講解,要是有什麼不懂一定要好好的請教他,為父聽過一次了,但還是覺得不過癮,真的太神奇了。”
扶蘇自然是點頭答應,畢竟這個新政是他也不知道的,也許這裡這些人中,只有秦皇提前聽過一些,不過看他的架勢這次可是扎這架勢在這個旁聽的。
其實對於扶蘇來講也真的不能怪始皇帝這個當爹的心狠,他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自己這些兒子中他喜歡的也就扶蘇和胡亥兩個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