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扶蘇被他的老師那種儒家學說給薰陶了,只想追求仁政,其實還真要佩服儒家學說,影響力不是一般的大。
縱論儒家學派,只是一味的追求仁政,完全忽略了國家發展的大計,要是國家真要採用儒家思想,不用別人打自己要不了多久就要亂起來了。
如果不是扶蘇被儒家操縱的太過分了,秦皇斷然不會讓這個兒子跑到邊疆去吃苦受累,要是真的萬一回不來了,他不得哭死啊。
還好蒙恬這個人知道情趣,把扶蘇保護的非常的好,不然他這個大良造也該換換人了。
其實儒家的那些門徒可真是抱殘守缺的可以了,社會都發展成這個形式了,他們還非要抱著什麼分封制來說事。
只這一條就讓秦皇想要殺人了,這種明顯不適合封建主義思想的政體怎麼能出現在這個時候呢?要是真這樣,恐怕天下就被這些無恥的儒生給破壞了,再次回到分裂的時期。
不過因為柴尺獻藥有功,他也就順勢把扶蘇招了回來,畢竟這個是太子啊,不能老是丟在前線啊,還有他在跟柴尺的對話中,無意間被柴尺提醒了一下,也注意了兩個孩子的品行。
他還真就發現了,這個胡亥還確實沒有扶蘇好。
不過要是讓他現在就把國家的權利交給扶蘇,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他現在不會把權利交給一個受儒家學派影響過深的兒子那裡,萬一這個傢伙一時興起,大秦真的就會再次分裂了。
就是剛才他藉著罵這些大臣的時機,也正是他在教訓自己的兒子該怎樣做好一個君主應該做的事情,治理國家不可能是一個君主的事情。
要讓手下的這些人都開動腦子,為國家做出應該的貢獻,不然你白拿著那麼多的錢幹什麼啊,難道就是為了內鬥嗎?
今天他帶著扶蘇前來聽早朝,這就是為了讓他學學該怎麼處理政務,不然自己要是真的歸天了,那真要是自己的兩個兒子挑不起大梁,那還有什麼意思啊。
畢竟這些臣子可都是一些飽學之士,就算是柴尺是神仙的學生也保不準會出錯,所以他想要自己的兒子在旁邊好好的聽聽,也順便給這個新政一起把把脈。
不過說起來看看這個傢伙也是二十歲,自己的兒子也是二十多,怎麼中間差了這麼多呢?這個傢伙是神仙的兒子,自己的兒子也是龍種啊。
可惜的是這個柴尺不是自己的兒子,不過也沒差多少,這個小子對自己也還算是尊敬,有時候還真不拿自己當外人,甚至在給自己講新政的時候沒有少犯忌諱。
打個比方,兩個人說的口渴的時候,侍者肯定是先給陛下倒上一杯水送上來了,秦皇喝過隨手也就放在案几上了,他可倒好,說道興頭上抓起來就喝。
等到他的水上來了,他喝完了,有時候不注意隨手就遞給嬴政了,嬴政剛開始還隨手接過來放在了一邊,可是兩人嘮了一晚上,一旦說起了性質,最後是真的什麼都不顧了。
就連餓了吃東西甚至都在一個碗裡了,哪有現代電影裡演的那麼戒備森嚴啊,那個時候的人都還講究個禮義廉恥,刺殺的事情還真是被人罵的厲害。
別看什麼荊軻刺秦說的那麼悲壯,為什麼後來燕國摧枯拉朽般的被滅了,還真是因為燕丹用了荊軻去刺殺失去了人心,連他自己國家計程車兵都覺得羞恥。
所以說,柴尺從那個時候真的莫名其妙的就被始皇帝給信任了,要是也是,一個連平時小動作都不會瞞你的人是不可能背叛你的。
始皇帝自己還是有點自信的,這個柴尺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對於自己是真的不會變著法的背叛,這也是他這麼相信《大秦令》的原因。
也是他為什麼這麼支援柴尺變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