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北洋稱霸

第四十一章 秋收,再升官

萬曆十八年秋,金秋十月如果在空中看的話整個世界都是一片片金黃色的世界,沒錯!這就是秋收的時節,在這種就連蒙古的遊牧民族都時常粗獷的種植農作物的年代,秋收已經是這個世界的主流節日了,所以全大明上下乃至全世界都陷入了一片忙碌聲中,有的地方老天爺給力就充滿著歡聲笑語,有的地方老天爺耍臉子就充滿著唉聲嘆氣,但是一個地方除外老天爺算個鳥,那就是天津衛!

天津衛由於有了朱以歌這個大‘bug’高產的農作物加上遠超這個時代的管理措施以及豐沛的水利和耕作知識,所以朱以歌所在的天津衛又迎來一年的豐收季,這次第一季種下的首先是稻子和小麥,一般的臨近水泊的農場水利充足的就種植水稻,天津的大米在後世都是聞名遐邇的,朱以歌其實也是有私心的吃慣了後世的家鄉大米怎能不宜解鄉愁呢。而水利不足就多打井多引水渠種植小麥,所以朱以歌集團的人手不足的問題短板終於顯露出來了,就不說是下田收割的體力活,就單說這記賬整理資料的活都沒多少人會幹再加上之前朱以歌的輕薄好色的名聲除了一些同道中人的落地秀才外真心的沒幾個來投奔朱以歌的,整的王輔整個指揮使同知手下現在還像是個光桿司令似的大貓小貓三兩隻的樣子。這不,朱以歌沒辦法了將後世的小學加減乘除的數學法則先教會自己的兩位夫人,在透過兩位夫人將所有官員的府內的夫人丫鬟們緊急培訓三天,然後就這麼上崗了,但是還別說,誰說女子不如男,有些行業還就是女子比男子乾的好,乾的細心,就比如說這記賬整理一塊,男子的粗線大意就完美的顯露出來,所以雖然工作繁重,但是這些平時大門不出的夫人小姐們倒是幹勁十足的樣子,而地裡的包括朱以歌在內的所有男性同胞們每當看見農田邊上這一秀麗的景色時渾身上下就不由自主的充滿了力量,這也算是男女幹活搭配不累的道理吧。

皇宮內御花園中,皇帝也是剛剛忙活完了宮中的秋收儀式,以此顯示皇家對農事的重視,此時在皇帝身後一步的則是內閣首輔大臣申時行,話說在整個大明朝能得到和皇帝陛下一同逛御花園的倒是沒有幾個,這申時行平常就是個老好人,各方勢力都不得罪,自從張居正倒臺後起到了不少的平衡朝局的作用所以倒也是頗合聖意。

逛了一會兒,皇帝朱翊鈞畢竟身體太胖能走幾步就算不錯了,所以就氣喘吁吁的坐在了石墩上,而此時申時行也在皇帝面前侍立著,過了一會兒朱翊鈞喘了口粗氣抿了一口茶完說道:“愛卿,可知朕召汝前來所為何事啊?”申時行老狐狸一個而且身為首輔自有自己的情報渠道,但是面子上還是裝傻充愣道:“額這個臣實在不知,還請陛下示下!”

“哈哈哈—”朱翊鈞笑了笑,故作笑罵道:“還有你這個申狐狸不知道的事情嗎?你就當你是個老好人,其實可不知道多少人背後罵你申狐狸嘍!直說吧!秋收開始了,朱以歌那裡看樣子又是個豐收季,這一年的官員年底評級不出意外可又是個優了”

“額,這個.”申時行哪裡不知道這是皇帝暗中給他話呢叫他別太為難朱以歌,畢竟朱以歌和文臣現在的關係不是很好還不是為了皇上,所以能按照規矩辦事的就儘量按規矩,所以申時行這個不得罪人的好處又體現出來了,心領神會的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朝廷自由朝廷的法度,臣不管朱以歌是誰只要依了朝廷的法度辦事,就總不會錯的。”“嗯~~~~”朱翊鈞會心的滿意的一沉吟,那意思你這麼辦就對了,朱以歌那是誰有名的糧神,現在甚至有些西北的地方農民秋收都不拜土地了,改為拜朱以歌了所以今年不出意外的話朱以歌屯田大功沒準又能升上一級,這也間接的緩解了萬曆帝朱翊鈞對朱以歌的愧疚感。

話分兩頭,此時經過五天天三班倒的工作進度,六大農場基本上收割完畢了就是那五萬畝的棉花田也都開始收割完畢了,只等著統計完成之後了,雖然大家都看見了堆積如山的糧食,但是沒有準確的資料終究是沒有底子,所以第六天臨近傍晚時分衛所的指揮使衙門內一邊是六大農場送來的各項資料王輔正帶領著整個娘子軍“啪啪啪啪”的打著算盤不斷統計一邊是朱以歌等軍官的殷勤盼望中,一時間場面變得有些尷尬起來

好在尷尬的氣氛沒有持續太久,裡面的王輔渾身顫抖的的拿著各項資料的冊子疾步跑到朱以歌面前,卻故意賣個關子的說道:“大人!您知道,這次我們的成果嗎?說出了我怕嚇死大夥,我看啊我還是小聲跟您說吧,等會您在告訴大夥兒吧,嘿嘿嘿!~~~”劉以生可是不樂意了當即陰險地說道:“王輔!你小子別逗我們了,你小子要是再賣關子小心我把你先賣的那個什麼美洲大陸賣屁屁去,叫你再賣關子!桀桀桀~~~~”

“真是不解風情,粗鄙!”王輔打個冷戰,瞪了劉以生一眼,轉頭正式的對眾人說道:“那兄弟我就不賣關子了,我天津衛的今年第一季秋收成果依次是,其中有三個農場種植的是水稻每畝產量均有6石左右約合1000多斤,故三個大農場共三十萬畝共產出糧食180萬石,其中另外三個大農場種植小麥,產麥子每畝產量5石約合900多斤,共150萬石糧食,六大農場共出產糧食330萬石糧食遠超去年,並且這次不是土豆等備荒糧食而是精細的大米白麵,還有一項就是那五萬畝棉花產量也基本滿足我們紡紗廠的一年的原料供應,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擺脫了原料外購的劣勢實現自產自銷了!”當王輔一口氣說完後,對面的所有人均是面紅耳赤喘著粗氣,目瞪口呆的樣子,沒辦法,這些成果你不說是不會有多麼震撼的,只有將資料說出來才能達到這種效果,這才促使每個人的心理對朱以歌的崇拜已經是到了盲目的地步了,這也是朱以歌為什麼偏要統計出準確資料後再大聲通著眾人面前念出來,因為只有這樣大家才能知道自己的幸福來源於誰,所以這一項政策也是朱以歌幾大成功策略的之一。

看著眾人的傻眼朱以歌終於忍不住笑罵道:“瞧瞧你們這群出息,這才多少就這麼個慫樣子,如此還怎麼幹成大事,只要跟著我朱某人幹,以後這種場面可多的是呢!”眾人這才堪堪反應過來皆是連忙稱是。

而在隨後的數天內當東廠錦衣衛的探子將訊息送到京師後朱以歌的屯田成果又狠狠的震動一番京師,這次收穫的可不是那種粗糧了,那種糧食各個大臣也曾嘗過鮮,不過吃長了就真的不如大米白麵了偶爾吃上一頓還行,所以當朱以歌屯田再次大獲成功後的訊息傳來後,朝廷上的大臣們這回可不是不服氣了,而是達到恐懼的心理了—蓋因為這次收穫不菲的可是大米白麵了,開玩笑啊,一個皇家出身的武官再加上善於屯田,也就是說大明皇室再也不會受到糧食和流民的困擾了,而自己等人所代表的大地主商人階層就再也威脅不到皇室了再加上這個傢伙起家是因為什麼起家的大家都知道動武是不行滴,在沒有各種辦法後而隨之而來的則是自己等人的利益也只能大幅度的縮水了,所以朝堂之上幾乎所有的文臣都暗中或多或少的串聯起來,開始了組建反朱以歌聯盟,當然這個臨時起意的聯盟也為後來朱以歌攝政帶來了不小的阻力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而此時萬曆帝朱翊鈞當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雖然自己之前有所準備,但是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收穫,一般北方中麥子能收一石就是老天保佑了,能收穫2石那就是你家祖墳冒青煙了,而水稻雖然產量高些但是也高不到哪去主要是南方氣候適宜可以種植兩季,但是一季也只有3石多一點而已,所以當看見這則訊息的再加上朱以歌奉上的密摺的時候,朱翊鈞這才意識到,朱以歌已經是整個大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有了朱以歌這種逆天的屯田本事,再加上善於練兵打仗,此時朱翊鈞的疑心病又犯了,他開始了懷疑了,不知道自己之前的棋走的對不對,這朱以歌本來是皇室出身萬一他要是再來個靖難之役的話,那可怎麼辦呢?想著想著,朱翊鈞搖了搖頭甩掉了這些雜念,臉色猙獰自言自語道:“我大明時至今日早已被那些朝臣架空,這個皇帝說好聽點是個皇帝,說不好聽的那就是吉祥物,你們這些犬儒和姦商勾結竟然視天子如玩物,可恨!!!倒不如朕就賭上一把,就賭朕的眼光,如果朱以歌是個忠心耿耿的臣子,那麼大明將會在朕的手裡中興,如果不幸的是朱以歌生出對皇位的野心的話,那麼朕也有制服他的手段,哼,朕可不是那個昏庸的唐明皇。”

秋收已經過去半個月了,朱以歌的名聲再次透過邸報傳遍大江南北,此時朱以歌的糧神的名號算是徹底的坐實了,反倒是他因為什麼起家的倒是被大家所忽略了,而朱以歌的這一輪功績也令朝中大臣無話可說,無非是幾個小小的御史就是緊抓朱以歌的生活作風問題不放這也是無奈的現實,而這些對於萬曆帝和朝中的大佬們卻是無關緊要的,當朱翊鈞在朝會上提出要給朱以歌議功的時候大家很有默契的沒有反對,這些表現朱翊鈞也是看在眼裡,舒服在心裡,很久沒有這種你說話不反對的和諧景象了,所以朱以歌的最新官職終於出爐了也是妥協的產物吧,朱以歌還是出不了天津也就是牢牢的本拴住在天津了,文臣們勢必不想朱以歌這頭兇獸從天津放出來,所以朱以歌的官職為燕山衛都司都指揮使同知(管屯田)從二品另外加封天津總兵常駐天津算是官升一級,而王輔和劉以生以及李以全等人也是官升一級各有封賞。在這裡普及下,天津衛分為天津三衛,而朱以歌是天津衛指揮使名義上和天津左衛、天津右衛指揮使是同級雖然這兩衛也已經被朱以歌架空了,但是名分上還是不敢隨意,所以正當朱以歌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要徹底統一天津的時候,熟不知,晉升他為天津總兵的兵部文書已經在趕往天津的路上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