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兵變,中原震動,萬曆皇帝敕賜陝西三邊總督、尚書魏學曾尚方寶劍,令其急赴寧夏,調集各路大軍進剿。魏學曾急調各邊兵勇,連已被罷官開革、辭官離任的將領也破例起用。一開始魏學曾甚至想當然的能勸降叛軍,誰知叛軍的名義首領劉東暘卻說:“要老子投降可以!除非從我開始世代世襲鎮守寧夏,朝廷不得入內否則我就引蒙古騎兵先佔西安再攻潼關。”這句話徹底的引起朝廷的眾怒了,這已經明擺著告訴你我要割據了,你能拿我咋地!所以這麼囂張的語氣很明顯就是找死的節奏,雖然此時哱拜已開啟府庫,取出金銀絲綢送給著力兔,邀其南下,進攻明軍。劉東暘、哱拜又派變兵渡過黃河,圖謀攻取靈州但是已經無法阻止大明戰爭機器的開動樂,所以直到三月,寧夏副總兵李昫(xu)率軍入據靈州、鳴沙州;延綏和蘭靖的官軍又渡河重新佔領一些堡寨。此時韃靼騎兵攻佔金貴堡,圍攻玉泉營,後在進攻平虜城時受挫,只好解玉泉營圍而退回塞外,變兵頓失外援,只好收縮兵力固守寧夏鎮城。至此叛軍的勢力徹底被打回原形,只能龜縮在寧夏堅城拒守,但是也急壞了大明平叛大軍,由於叛軍就像是個烏龜殼一般堅挺所以從四月開始,李昫和原任總兵牛秉忠率領六路兵馬攻打鎮城久攻不克之下。五六月間,朝廷又任李如松為總兵、朱正色為巡撫,從延綏、山西等地調集軍隊,又從甘州調來神炮、火器400車助戰。哱拜父子多次向著力兔求援,因懾於明軍聲威,著力兔不敢輕易舉兵。城內叛軍孤立無援,只好固城死守。明軍雖多次招撫,但劉東暘、許朝等兵變首領一直堅持不降。官軍圍城數月,也無力破城。七月初,朝廷因魏學曾剿撫失策,將其革職問罪,改任甘肅巡撫葉夢熊為兵部右侍郎、陝西三邊總督,總理寧夏軍務。
叛亂已經持續半年之久了,可是叛軍就像個烏龜一般縮頭不出,急的你無從下嘴,偏偏西北的重炮少所謂的甘肅神炮營就是些小型的火炮罷了對於城牆上的叛軍來說聽個響兒還差不多,所以這也急壞了巡撫葉夢熊和總兵李如松,就在這一文一武最高軍事長官頭疼的時候,另一邊天津衛還有一個月臨近秋收了,朱以歌除了叮囑王輔一些秋收的事情外,就是整天的泡在軍隊了每天的都在練兵,等待皇帝陛下的召喚,可是朱以歌再著急人家不搭理你你也沒轍,這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就因為請戰的事情朱以歌不知道向監軍送去了多少血書了,到最後沒辦法了只能用豬血了.
就在朱以歌萬分期盼的時候,朝廷之上大明第一號宅男萬曆帝朱翊鈞臉色憤怒的對著下面的朝廷大臣們怒吼:“一群廢物!!朕若放心將江山交於爾等治理,早晚朕少不得飲下一杯牽機毒酒不可!!平常不是鬧得歡著呢嗎?現在呢?怎麼都啞巴了?朕養你們還有何用?”底下站著的兩班大臣們也是神遊天外,就當沒聽見一般,這已經是及其不要臉的了,但是還是有些要臉皮的大臣們此時更是羞愧的滿臉通紅,不能為君分憂這是對臣子最大的侮辱,因此這些有些良知的大臣們開始大開腦洞的出謀劃策,你一句我一句的各種奇葩的計策說著,正在這時,一員兵部的員外郎站出來了,說道:“起奏陛下,何不去調天津總兵朱以歌前去?”對啊,怎麼把他給忘了呢京師側翼還有一支裝備精良的大軍呢,其實朝廷的大臣們或出於各種目的只是明知道卻故意的忽略朱以歌這人,但是偏偏有這麼一個不懂事的愣頭青給點出來了,這將那些大臣們的臉還往哪放?所以這些大臣們也是支支吾吾閃爍其詞的想要糊弄過去,但是兵部尚書石星卻是個直性子,這人也算是個好官了和新任首輔大臣王家屏一樣都是‘武斷推公,不畏強權之人’所以還是有幾人為了國家大事出言為朱以歌說話的當即石星連忙出奏道:“啟稟陛下,臣有失察之罪,身為主管兵部的大員卻對下屬情況虛實不知,還請皇上降罪!請陛下下旨,調朱以歌趕赴寧夏平叛!!”
朱翊鈞這時才想起他的便宜侄子來,由於兩年前猜疑朱以歌開始,朱以歌就一直沒有得到覲見的機會,雖然錢不少送.但是朱翊鈞也算是大明少有的知兵的皇帝,他知道朱以歌忠心耿耿,主要是擔心朱以歌部乃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初哥,一次血沒有見過,練了那麼多年那頂得上血戰多年的九邊精銳呢並且這支部隊朱翊鈞主要用做威懾作用,畢竟外有強兵而中央闇弱不是好事。所以朱翊鈞也是下意識的忽略了朱以歌,但是朝廷大軍算上正兵輔兵民夫整整10人左右圍城半年都攻不克一座寧夏城,這種膠著的戰況也令朱翊鈞不安起來,心中有了定計轉念一想,朱以歌部的裝備實在優越,尤其是野戰重炮頗多,所以朱翊鈞下定注意,下詔書給朱以歌調其去寧夏姑且一試,這也算是權當死馬當作活馬醫了,畢竟九邊大部分精銳已經耗進去了還沒有作用,沒準朱以歌這一去還真能建功呢,所以當下朱翊鈞下旨褒獎了那名員外郎另外還口頭勉勵褒獎了支援朱以歌出兵的王家屏和石星等人,這也算是給那些江南系出身的大臣一個警告吧,那意思朱以歌出兵了爪子最好不要亂伸,別誤了大哥的事兒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西北叛亂不定,諸多糜爛而不克,遂調天津總兵朱以歌趕赴寧夏歸於巡撫葉夢熊之下,望卿為國朝再立新功宣示兵威!!欽此!!!”宣旨的太監高亢激昂的讀完聖旨後,朱以歌的心中早已是激動萬分了,因為皇帝還記得他,他沒有受到冷落自己還有機會,那麼日後攝政大明中興華夏的理想還能夠實現,就這樣在朱以歌痛哭流涕渾身顫抖之下接過聖旨,這一幕也看呆了傳旨太監,心想:“尼瑪,這演技,只能說一個字了—服,打仗送死還能如此欣喜激動,這位爺果然如同傳聞的一般全靠演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