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北洋稱霸

第四章 出兵平叛

此時已經是七月初了,平叛刻不容緩,因此朱以歌決定帶上天津三衛其中的兩衛精銳加上臨時徵召的輔兵以及隨軍押運糧食長夫共計2萬5千人(注古代所謂的十萬大軍其實水分很大,將輔兵民夫都算在內的正面戰場基本上就那麼幾萬人而已)。

其中每一衛官兵有5600人這次王輔守家,劉以生和李以全這兩位朱以歌的死黨分別統領一衛,一衛中大部分都實現了火器化,火器裝備率為百分之80,這已經算是很高了,其中每一衛裝備的武器之先進精良更不是其他軍隊所能比擬的,所有計程車兵都配裝上了前裝滑膛燧發槍最大有效射程70米左右,最大射程200米左右,當然200米那裡相當於打月球那麼難,步兵的武器還有擲彈兵裝備的手雷、地雷以及步兵支援火炮大明的土著炮虎尊炮和小弗朗機炮以及仿照後世19世紀初英軍的康格里夫火箭炮,這裡當然被命名為18年式火箭炮,剩下的鐵絲網兵工鏟刺刀各種武器應有盡有,可以說單是單單步兵就已經被武裝到牙齒的地步了,而朱以歌部最重要也是最將要最出彩的則是朱以歌的炮兵部隊,這支炮兵部隊不是每一衛下屬的12磅野戰炮部隊了,而是朱以歌歷經幾年才攢下的家底清一色的重炮直屬部隊只聽命於朱以歌,這支準備有18磅、24磅、32磅炮共計25門重炮可以說是朱以歌專門為寧夏城所準備的超級豪華大禮包,當然這支重炮部隊也耗費了大部分的輔兵和民夫,朱以歌出征耗費的那麼多輔兵民夫也是大多用在這裡了,而兩個千戶的騎兵部隊更是有別於此時的亞洲傳統騎兵,這些裝備轉輪火槍配備精良鎧甲以及仿製後世的哥薩克騎兵刀,再加上這支隊伍大多是甘肅西北的流民組成,可以說是遊子衣錦還鄉的心情,所以這支隊伍也是整支部隊使其最為高漲的一支.

正在朱以歌火急火燎的集合部隊物資開往寧夏的半路上時,寧夏城下,此時明軍由於久攻不克,遂開始深挖戰壕廣立營寨,打起了圍城的主意,而城裡其實也是不好過叛軍計程車卒以及城內的百姓已經死傷過半,糧食匱乏甚至快要出現人相食的地步了。

寧夏鎮城依山環水,地勢低窪,一處乾燥地勢稍高的營寨平叛大軍的行軍大帳中,巡撫葉夢熊和總兵李如松怒目互視,他們爭論的焦點正是這寧夏城久攻不克李如松提議按照寧夏城的地勢低窪依山環水完全可以築堤壩蓄水,水淹寧夏以水勢一舉沖垮高聳的城牆,這一提議立即遭到了巡撫葉夢熊的激烈反對,葉夢熊激昂的說道:“此等方法萬萬不可施行,此舉實在是太過行險了,寧夏地勢本來低窪,萬一沒有淹死叛軍反而深受其害呢?玩水玩火可不是如那小說評話裡面說的簡單,更何況哱拜手上還有一支精銳的家丁騎兵,萬一他們偷襲堤壩到時候後果你能負擔得起嗎?”這時李如松面色赤紅雙眼怒目的反駁:“巡撫大人,圍城日久師老疲憊,士卒中怨氣橫生士氣大跌,到時候我怕叛軍沒熬死我等先自潰散了.”反倒巡撫葉夢熊倒是鎮定自若的說道:“呵呵,李總兵不必著急,山人自有妙計!前幾日快馬來報朝廷的援軍就快到了現在已經過了宣府境內該進入山西了吧,再有一個多月這支援軍就該能到了,屆時三軍奮力定能一鼓作氣攻破寧夏!”“什麼????”李如松大為詫異,就連一旁的副總兵李珣以及御史梅國禎也是一臉的詫異,李如松瞪大眼睛立刻否決道:“不可能!!巡撫大人莫非在拿下官尋開心不成?九邊各鎮的軍官這不都在這嗎?還能哪裡來的援兵,難道是那群風一吹就散的江南兵不成?”一連好幾問,本以為葉夢熊會震怒,但是哪想到葉夢熊卻還是不慌不忙的說道:“本官就不賣關子了,各位!如果這支軍隊來援寧夏要是還沒有破的話,那麼本官立刻按照李總兵的計策築堤放水了,這支部隊就是那支傳的很是神秘的天津軍了,這支軍隊我想在做諸公也是有所耳聞了吧,本身就是精銳不說刀利炮猛想來這寧夏的城牆更是不在話下,而且這支軍隊的行軍速度可是堪比嘉靖朝的戚家軍了,據說剛接到聖旨不到一日就集合完畢,五日就趕到宣府,平均每日行軍一百多里其中還帶有眾多輜重火炮簡直是難以想象,若是他們到來倒是寧夏必能一戰而克,諸君還請再耐心等待一月不妨。”

巡撫大人都說到這份上了大家也沒轍了,再加上朱以歌這支軍隊在外人開來神秘的很,但是在和朱以歌來往密切的各將門確實毫不陌生,尤其是參加過當年的閱兵的將門代表們在這大帳中回憶起來還唏噓不已呢,當時已經就很強大了,如今天津軍早已擴充到了三衛,也不知道強大到何種地步,其實從行軍速度來看就顯而易見了,他們誰能保證一天帶上輜重火炮行軍百里左右的,恐怕大家想到這裡還都沒底了,所以就連剛才鬧得最兇的李如松也頓時啞火了,沒辦法人家有援軍還用水淹幹啥,所以原定在十多天後七月十七日的水淹日子隨著朱以歌大軍的將要到來就徹底的夭折了,反而大家卻對這支神秘的被人稱為新禁軍的軍隊頗為好奇,知道的此時不斷的在賣弄,不知道的還以為在聽天書一般,所以在各部期待的狀況下,朱以歌就這樣不斷朝寧夏鎮趕來.

此時朱以歌還不知道遠方的寧夏城下無數雙眼睛正在期盼朱以歌的到來,而此時朱以歌在行軍中卻遇見了最大的一個麻煩——路況問題。

大明朝的路況在北直隸一代官道還好點,畢竟是天子腳下誰敢弄虛作假,但是除了宣府進入山西就不同了,這裡山河表裡衝山巒迭,本來路況就複雜,但是偏偏這裡遠離京師道路年久失修,所以朱以歌當進入山西行軍速度就立刻慢了下來,甚至於就連朱以歌等高階將領都下馬幫著士兵們推炮車,運糧食,幸虧大小戰車裝備的不少(大明的土著產品還是挺有優勢的麻!!!)這時候才顯現出朱以歌軍隊素質的強大了,以19和20世紀為準練的軍隊到底是比這時代的軍隊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兒,所有官兵頂住疲累壓力艱難的行軍,每天還至少保持至60多里左右,所以朱以歌雖然心裡著急但是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底下的官兵們已經很努力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