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馬池堡壘在大明200多年裡一直承擔著防衛蒙古人入侵的前哨誰知現在這座本應該堅挺的堡壘缺因為得不到援軍的支援淪為一片火海地獄,禍害搶劫完堡壘後此時蒙古著力兔部大軍開始隊伍散亂的緊急前行,,蓋因為這時寧夏城已經危在旦夕。這支大軍可不像入侵鎮北堡的800騎兵那樣當做疑兵這支部隊可是這次兩路支援寧夏的其中的主力,就這樣雖然著力兔此時入侵的主將打正盡力約束部下但是效果依然微乎其微,大軍散漫鬆弛有的人甚至沒有搶夠還想去後邊的堡壘接著搶上一番,所以區區一萬人馬的行軍路線居然拉的有百里之長對此打正也是無可奈何,可以說這種行軍狀態是很危險的只要有一支陣型嚴密養精蓄銳的小股部隊就能衝散韃靼騎兵的陣型使其徹底潰散。打正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沒辦法在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比爛的時代,明軍越來越爛而這個明軍的生死冤家也和明軍比爛,所以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鐵騎早已一起不復返,那時候的蒙古騎兵能日行百里一人三馬甚至一人四馬餓了就吃點牛肉乾渴了就喝點馬奶(蒙古騎兵戰馬大多是母馬),人馬不歇縱橫馳騁。可是到了如今,蒙古騎兵退化的更是厲害弓箭拉不滿,就連體力也下降不少,所以這時候的蒙古騎兵倒不如說是一群拿著武器的牧民施行團伙搶劫行為,就在著力兔的大軍行軍的途中一片丘陵之內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一雙眼睛早早的就注意到他們了,這就是明軍的特產夜不收(斥候類似特種兵).
本來歷史上應該發生在七月二十二日第一次蒙古來犯就是兵分兩路的莊禿賴部土昧和著力兔的打正帥兵三萬入侵卻被葉夢熊指揮由麻貴擊退後,浙兵董一元部出塞偷襲這才使得蒙古騎兵退卻,但是本來應該發生的歷史居然沒有發生,而是隻發生了現在八月份的入侵,不知道是不是朱以歌這個小蝴蝶影響了歷史的程序,這也使得朱以歌的心裡湧起一絲仿徨和不安,其實這就是朱以歌這個小蝴蝶起到的作用才打消了第一次入侵的程序,本來按照歷史的程序當時明朝大軍準備放水反被偷襲死傷慘重的軍隊圍城是四處漏風,所以才能使哱拜的養子克里蓋前去報信誰想到由於有一個朱以歌到來,使得本來放水的葉夢熊沒有這麼做反而是挖壕溝廣立營寨,將整個寧夏團團圍住就連個蒼蠅都飛不出去這才避免了第一次的入侵,但是歷史的軌跡總是頑強的,自從朱以歌抵達後用大炮轟開了外城後守在內城的哱拜當機立斷趁著明軍湧進西城牆的缺口,令克里蓋從防衛薄弱的北城牆逃奔出去前往河套求援,所以這才有了河套的著力兔部急匆匆的趕來這一橋段,由於匆忙只通知了較近的著力兔部而較遠的莊禿賴部卻沒有通知上,所以這次第二次著力兔入侵依然發生了,反倒是原本被董一元抄老窩虐出翔的莊禿賴部確實幸運的躲過了一劫,不得不說命運有時候就是那麼奇妙.
反觀明軍這裡麻貴、李如松和朱以歌三人聽著夜不收的來報,三人的臉色從凝重慢慢的轉變成了喜色,本以為對方人數較己方多出不少,三人一致認為對方至少也是威名赫赫的蒙古騎兵中河套上有名的部落著力兔部落,這場仗必然是難打了,。知夜不收探查的結果大出三人所料,沒想到自己本來夠爛了,對面蒙古騎兵居然比自己還爛,三人覺得有一種突然中了五百萬大獎的感覺,區區一萬人行軍路線居然拖沓的有將近百里之遙,這種軍隊素質簡直是不可想象,這時麻貴和李如松的心裡甚至都有些迷茫了這些蒙古人真的是和自己的祖輩相互搏殺的那支軍隊嗎?反倒是朱以歌這是心裡像是明白了什麼似的,本來朱以歌還納悶史料記載為何沒有全殲援軍,原來這支隊伍行軍陣型鬆散首位相隔太遠本來明軍歷史上軍力也不多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圍之勢,所以這種鬆散的隊形反而對於蒙古騎兵來說逃跑是最有利的,這才應該是沒有擴大戰果的主要原因吧,原來如此啊!
眼看著戰機就在眼前哪能如此輕易錯過,當即麻貴立刻拍板,立即馳援黃硤口占領戰略要地。命令一下,整個大軍森嚴的前進沒有任何的喧譁聲,只有些許的馬嘶聲和震耳欲聾的馬蹄聲。
大軍還沒到黃硤口剛到張亮堡的時候,突然遠方傳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馬蹄聲,沒錯不用麻貴他們下令所有有經驗的下級軍官們開始整備隊形,準備迎戰,這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馬蹄聲就是入侵的著力兔部的一萬多騎兵到了,此時兩軍相隔不到三里地,這時對面的著力兔部也早已發現了在此嚴陣以待的大明軍隊,三里的距離視力極好的已經可以模糊的看見對方的大陣了,這段距離對於騎兵來說可以說是轉瞬即到,此時已經容不得磨蹭了,朱以歌的部隊和李如松部火器多戰甲精良,生存能力強麻貴當即令兩人在正面迎擊敵軍衝鋒而自己的太原騎兵多備弓箭缺少火器,所以決定親自率領本部人馬從側翼迂迴合擊。
此時朱以歌卻站出來說出不同意見道:“何不由我一部來正面吸引敵軍主力兩位老哥哥左右迂迴夾擊,這樣戰果不是更大些嗎?如何?”“這你能保證你部撐得住嗎?兩千打一萬啊!”麻貴不由的有些擔心道。
“我敢下軍令狀,如何?就憑這一萬多的蒙古騎兵,小弟我還不放在眼呢!”朱以歌略微帶些蔑視的說道。
麻貴和李如松對視一眼後兩人皆是心道:“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哇,好吧屆時要是這小子輸了陣自有巡撫大人處置大家都是總兵也不好說什麼。”當即兩人齊聲喝彩稱“好”
分配完畢後,對面的著力兔騎兵已經緩步來到朱以歌騎兵軍陣前的不到一里左右(注古代騎兵衝陣一開始是緩步熱身等到近些才會突然加速猛衝請大夥不要被影視作品誤導),本來打正在陣中看見本來三部騎兵竟然中途有兩部向後退去,不知何意以打正這種頭腦簡單的傢伙來想一定是認為對面明軍肯定是鬧內訌了,以前部落裡的老人不就經常講漢人最喜歡鬧內訌嗎?想到這裡打正的心更加興奮了還有什麼比此時的雪中送炭更加美妙的事情嗎?眼看著就快到了距離500米左右處打正當下一聲怒吼命令全軍衝鋒,而此時朱以歌也同時下令向著敵軍正面緩步前進,兩軍就這樣快要到200米的距離之內,蒙古人的興奮頭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則是恐懼,沒錯確實是恐懼,因為他們看見的對面不是驚慌失措狼奔鼠突的樣子,而是看見對面的騎兵區別以往的騎兵發起衝鋒那樣而是排成一面牆一般繼續緩步的列隊前進,給人感覺就像是面對一群騎馬的步兵一般所有的韃靼騎兵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對面嚴森整齊的騎兵列隊在這個時代確實是難以置信,所以人類在面對未知的時候總會出現恐懼,漸漸的有的騎兵迫於對面的軍陣的壓力害怕的下意識減緩了馬速,同時也使整個衝鋒的隊形變得有些鬆散。就在這時朱以歌抓住戰機,趁著敵軍陣型出現鬆動且距離已經達到100米的距離,朱以歌當機立斷下令全軍衝鋒同時所有人拿起長管碎髮馬槍進行齊射,這次齊射主要是擾亂對方放箭,不求殺傷力所以只看對面著力兔部騎兵很多都是被這一聲聲的炒豆子聲嚇了一跳,大多數準備彎弓的戰士還沒來得及彎弓搭箭就被驚到的馬匹掀翻在地,同時瞬間被後面的騎兵踩成了肉泥。
看見對面的騎兵居然在一百米的距離外突然用火器齊射頓時掀翻前排不少的勇士這也令打正受到了不小的侮辱心道:“尼瑪你用火器這種小孩子家家的玩意給我打仗不是羞辱我是什麼,而且在趁人放箭的時候還突放火器偷襲簡直不要臉”(吐槽:這強盜邏輯)
距離不斷的在減少,此時一瞬間的功夫兩軍就衝到了40米的距離這時再放箭就來不及抽刀了,所以這時按照常理蒙古騎兵開始以最高速衝鋒同時抽出彎刀,重兵器等準備接戰,但是對面的朱以歌部的明軍可不這麼幹,只見對面明軍突然緊接著全都掏出一把怪異的短火銃,同時舉起扣動扳機只聽得一陣“啪啪啪啪——”這一舉措令蒙古人措手不及衝鋒在這最前排的被打死了不少,整個陣型都為之一亂前面的馬驚人翻,後面的還不斷的加速往前衝頓時兩相一撞陣中被撞死踩踏了不少士兵,反觀對面的明軍看似要衝鋒的樣子卻突然整個陣型像是早就排練好的一般向左轉彎回旋調轉馬頭向後快速跑去,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令整個著力兔騎兵頓時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般,憋屈萬分啊.
眼看著對方居然轉頭就跑,那麼咱們就追唄,就這樣變成了蒙古人追朱以歌跑的畫面,總是相隔40多米計算的距離恰恰好,這個射程正好是轉輪打火槍的最佳殺傷射程而後面的蒙古騎兵怕朱以歌部再來個回身衝鋒還不敢換上馬弓騎射只能由打正率領的蒙古騎兵進行追擊同時打正還粗略的一點人數居然被對方兩通火器齊射報銷了將近千餘人馬,雖然這裡面大多是自身沒控制好馬匹撞死踩踏者居多,但是也足夠打正惱火了當即命令所有人不管了直接掏出弓箭準備射擊,嘿嘿嘿~~這個距離正好也是弓箭的絕佳射程,對面的明軍找死那麼就不要怪自己不客氣了,正當著力兔騎兵紛紛掏出弓箭準備射殺這群后背衝著他們的明軍,哪知道居然這股明軍突然所有人減緩馬速整齊轉身手持轉輪火銃來回射擊,一個轉輪火銃可以連續打出6發子彈雖然事後清理麻煩但是朱以歌有著強大的金手指為每名騎兵配備了一個長管馬槍和至少6柄轉輪火槍,六成六等於三十六那麼每個騎兵的能連續更換火槍射出三十六顆彈丸,那麼一個人是三十六2000人則是72000發彈丸這樣對於戰場上遠端火力的連貫性就很好的解決了,當然朱以歌也是拾人牙慧這種戰法還是朱以歌學自後世歐洲騎兵的戰法。
對面的朱以歌部所有人轉身射出一輪後頓時將著力兔部騎兵前排想要彎弓搭箭的騎兵掀翻不少,嚇的著力兔騎兵一陣突突這次算是找好規律了就是你想彎弓人家就轉身射你。在受到打擊後連忙驚慌失措的減緩馬速企圖拉開距離因此不由的整個陣型為之一頓比之前更加的鬆散了此時蒙古人若想再衝鋒在這麼短的距離內已經無法從新聚攏陣型了反觀對面的朱以歌部卻是陣型依舊嚴密每個騎兵之間的距離都是頗有講究,就在這時朱以歌抓住戰機立即調轉馬頭所有騎兵緊跟著一起調轉馬頭突然一齊向著蒙古騎兵陣中殺奔而來,40米距離算上朱以歌部隊調轉馬頭整列陣型的時間只用不到30息就衝到敵軍陣前,所有明軍“唰唰——”抽出帶護手的哥薩克馬刀,就像是切瓜砍菜一般鋒利的劃過每一個驚慌失措的蒙古騎兵,這時他們才意識到眼前的這股明軍有多麼的難纏,火器犀利、馬刀鋒利、訓練有素這個對手已經不是自身能對抗的了,所以很多扛不住的騎兵就有些要開小差的心思了。此時若是俯瞰整個戰場可以看見明軍排著整齊的騎牆平舉馬刀猶如排山倒海連綿不絕之勢撞上了蒙古騎兵軍陣,頓時本就陣型有些鬆散的蒙古騎兵被朱以歌這麼偷襲一個衝鋒下去前軍三千多人登時措手不及被朱以歌殺的哭爹喊娘,很快就朝著中軍打正這裡潰散,看著對面狡猾而又勇猛的騎兵,打正有些錯覺了,差點以為這支部隊是當年成吉思汗的軍隊穿越過來的,這種轉手回射待敵軍陣型一亂趁勢突襲的戰法很明顯就和當年的蒙古騎兵中曼谷列戰法何其相似,但是再有錯覺也是打正的一廂情願,很快潰散的前軍逐漸衝散了中軍的陣型,騎兵作戰本來就忌諱停下來,這不,前軍回撤和中軍後軍一撞頓時整個蒙古馬隊人仰馬翻徹底的停下來了,而反觀對面依舊整齊劃一的明軍陣型嚴密,雖然不快但是勻速慢跑的向這裡殺來。
在後世汽車起步還要些時間更何況這時候的馬匹不就和後世的汽車一個道理嗎?若是發起反衝鋒依舊要需要緩衝的時間,但是對面的朱以歌已經帥軍殺奔而來,自己的陣型被前面的潰兵衝的零散速度全無,如果此時不跑的話只能是待宰的羔羊了,所以打正心裡快速的一盤算當機立斷指揮後軍變前軍立刻撤退
戰場的局勢轉瞬即變,朱以歌的1900多人的騎兵和前面奔逃剩餘不到7000蒙古騎兵攻守態勢瞬間易位。距離也逐漸的拉開戰場上的態勢又向著力兔這邊有利了,剛剛朱以歌在關公面前耍大刀玩了一半火槍版的曼谷列戰術,這時打正也是久經沙場瞬間就發現戰機已經站在自己這邊,於是下令所有騎兵掏出弓箭給對面的明軍上演一場正宗的曼谷列戰術,所有的蒙古騎兵心領神會在各個千夫長和百夫長的帶領下明軍也遭到了剛剛蒙古人的遭遇,突然對面的蒙古人轉身拉弓齊齊回射,幾千支箭就這樣突如其來的如雨點般撒入明軍的軍陣。雖然朱以歌想要勒令眾軍士避開,但是為時已晚箭支帶著犀利的破空聲撞上了。
“玎璫——玎璫——”
“啊——”
隨著箭支撞擊鎧甲的聲音響起,隨之而來的則是不斷的慘叫聲不絕於耳,本來就人數少的朱以歌部,在遭到一輪箭雨後所有人機會都被覆蓋了幾乎人人帶傷,不過還好幸虧朱以歌準備工作做得好,每個騎兵裝備的鎧甲精良不斷有頭盔還有面罩護腿護臂,所以人倒是多少負傷但是馬匹就沒那麼幸運了,被射死的馬匹幾乎佔了三分之一,這叫朱以歌怎麼不心疼呢?不過幸好每人一人雙馬配置倒是沒有損傷多少戰鬥力,損失馬匹的騎兵們懷著滿腔的怒火換馬繼續作戰。就這樣一是朱以歌雖然火器犀利鎧甲精良戰場存活率高畢竟人數少,二是對面打正的馬隊之前就見識過朱以歌的戰鬥力還被朱以歌幹掉了3000人兔死狐悲軍心喪膽剩餘的7000人反倒是奈何不了這不到2000人的明軍,所以戰場呈現出不斷的你追完我在跑,我追完你再跑的戲碼一時間由於雙方都有些投鼠忌器不敢發起決死衝鋒就出現了現在這樣的膠著狀態,其實這種戰場形勢也是朱以歌想要的,如果等麻貴和李如松部完成迂迴從後面掩殺過來,那麼朱以歌的目的就達到了,大功一件是絕對跑不了,所以現在的“遛彎”模式反倒是朱以歌樂見其成的,只等麻貴和李如松迂迴完成後,就是這股著力兔韃靼騎兵的末日了。
“嘿嘿嘿~~~屆時只要消滅了這股援軍接著北上河套趁勢滅其部落都不是難題,到時候損失的戰馬物資又都補充回來了,看來戰爭果然是賺錢的買賣哇!”朱以歌心裡同時不斷的感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