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北洋稱霸

第十七章 西北定,亂(下)

日本這場戰爭的發起國日本在經歷了從1467年應仁之亂起長達一百多年的戰國時代後,於1590年由豐臣秀吉完成統一。此時日本就猶如中國戰國時代那樣,百年戰國之後遺留下來的大量精銳士兵一夜之間成為了失業人口,而當時中國是怎麼做的呢?秦始皇北驅匈奴,南征百越大肆用兵,然後收斂天下之兵鑄造十二金人。即使如此大秦依然沒撐過二世,從而被大漢撿了個便宜。而此時的日本與當年的華夏是多麼的相似,歷史總是有那麼多的相似之處同樣的情況當然結局華夏老師早已為日本學生解答出來了。

與此同時,朝鮮處於李氏王朝?時期,國內長期和平,武備鬆弛,“人不知兵二百餘年”。而朝堂上又黨爭不斷,互相傾軋,政治日趨腐敗。因此自日本釜山港登入以來,僅僅一月有餘日本勢如破竹,先破漢京在陷平壤。整整一個月朝鮮就處在了滅國的邊緣,此時朝鮮也僅僅剩下靠近鴨綠江邊的義州還在朝鮮手中,當然朝鮮國王李昖此時也在義州惶惶不安的等待著大明朝的援軍,不過沒人知道的是這場戰爭整整比歷史上晚了三個月才來,不得不說當初朱以歌殺掉的倭寇中倖存的那位頭目一經這麼瞎白活(瞎說的意思)使得躊躇滿志的豐臣秀吉變得猶豫起來,就這樣晚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歷史上4月14日登陸釜山現如今一直到七月底才登陸,歷史上六月份派出的第一波祖承訓戴朝弁和史儒部的大明援軍一直到八月底才出發,這也使得朱以歌正好錯過了這場戰事.

與朝鮮的疲軟相反日本為了侵略朝鮮,豐臣秀吉早在1591年(日本後陽成天皇天正19年、明神宗萬曆19年、朝鮮宣祖24年)開始進行準備,正月時就已經對各大名下達水軍部隊兵員的徵召令:

東起常陸,經南海至四國、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國,臨海各國諸大名領地,每十萬石準備大船兩艘。各海港每百戶出水手十人,乘各國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餘,則集中至大阪。秀吉本軍所用船隻,各國大名每十萬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費用,由秀吉撥給;各國大名將所需建造費用,以預算表呈報,先撥給一半,迨船建造完畢後,再行付清。水手每人給予兩人俸米,其妻子食糧另外給付。軍陣中所僱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給予食糧。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須於天正20年(1592年)春季時,集中至攝津、播磨、和泉三國各港口。到了同年3月時,亦決定了陸軍部隊兵員的徵召人數。各國諸大名每萬石應徵召人數各地不同:

四國、九州600人。中國、紀州500人。畿內五國400人。駿河、遠江、三河、伊豆四國300人,由此以東,200人。尾張、美濃、伊勢、近江四國350人。若狹、越前、加賀、能登四國300人。越後、出羽200人

1592年(明神宗萬曆20年、日本後陽成天皇天正20年《同時於同一年改年號為【文祿】》、朝鮮王朝宣祖25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了軍隊30萬6250人,以15萬8700人之陸軍部隊區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

與此同時,十月初的寧夏城下等候旨意的大軍正在翹首期盼著朝廷天使,也許是眾人的期盼起到了作用,沒過兩天朝廷的天使終於來了,只是這道聖旨卻不是班師回朝,而是命令李如松為東征總督統領平叛大軍回合遼東宣府兵馬緊急發往朝鮮,聖旨說朝鮮由於八月份第一批援軍敗亡,所以現在被惹急眼的大明朝能拿的出手的就是這支精銳的平叛大軍了,所以在大家的驚詫中以及朱以歌的淡定的表情中大軍不情願的開始了再一次的征程。

按照農耕文化國家的動員力來說,動員10萬人打一場大的戰役就算是傷筋動骨了,可是大明朝卻偏偏創下了一個壯舉,同一支軍隊透過簡單的補充之後剛剛打完一場戰役之後馬不停蹄的在趕赴下一個戰場而且兩個戰場相隔萬里之遙,這不得不說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算是個不小的奇蹟了,放眼望去同時期的西方歐羅巴國家有哪個敢保證這麼幹,哦忘記了!他們這個時候還玩不起十萬人規模的戰爭。

朝廷的命令來的很急,由於遼東副總兵祖承訓帶領的第一波一萬人的部隊由於糧草道路以及朝鮮方面不配合的各種原因導致了全軍覆沒的結局。這時大明朝才終於被打醒了,一直以來日本在太祖年間就是不徵之國,而戰爭開始的時候大明皇帝還不可思議的問朝鮮使者:“爾貴海東盛國,緣何至此啊?”那意思說你們好歹是海東強國為何卻被倭寇欺負成這個樣子,這方面徹底的揭露了大明朝禁海的弊端,官方對於海外的認知甚至還在永樂朝的時候,可想而知訊息是多麼的閉塞。確實,朝鮮在開國之初李成桂和李開芳父子時期實力也算強勁,但是將心比心的想想你大明朝都這幅德行了,還好意思這麼說自己的小弟嗎?須知自家這個小弟可是啥都向大明學習

還沒等眾將緩過魂來,就這樣這次以李如松為主將的東征大軍開始緊急出發了,由於戰場太遠時間緊急,步兵炮兵輜重等一起稍後出發,但是騎兵部隊卻要先行出發,好在李如松、朱以歌和麻貴三人出塞一趟繳獲了不少的騾馬,即使是步兵也能撈到一匹駑馬行軍,所以大軍的速度反而快了幾分。

大明萬曆二十年10月16日,麻貴擔任延綏總兵和蕭如薰寧夏副總兵搭檔穩定西北,歷史上直到1598年第二次抗倭援朝的時候麻貴才擔任主將接替李如松,這裡倒是和歷史上安排的差不多,看來歷史的軌跡又慢慢的回到了原點。

經過半個多月的緊急行軍先頭的騎兵部隊已經堪堪趕到了京師,整整半個多月,歇人不歇馬,遼鎮騎兵和天津騎兵一人五馬的配置自大明開國以來真的沒的說,有誰享受過這種土豪般的待遇呢。所以這些士卒們雖然一個一個顯得狼狽不堪,但是眉宇間卻不自覺的總是顯露出驕傲的神情,就是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也不過如此吧,半個月的時間從寧夏跑到京師路上光戰馬就跑死不計其數,等到京師的時候將士們大多數只剩下一匹馬的配置了,所以這在這個年代整個世界貌似都沒有這種行軍上的奇蹟,朱以歌看著遼東騎兵的彪悍程度,心中不由的生出一種敬佩,在這個時代遼東騎兵確實是整個世界上少有的精銳騎兵了,就連日後號稱東亞最強大的軍事集團滿清八旗也不過是努爾哈赤從遼鎮那裡繼承的遺產罷了。所以及遼東鐵騎加上朱以歌的精銳部隊猶如如虎添翼一般將會在朝鮮戰場上創出更大的輝煌戰果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