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軍

第十七節東北局勢二

8月2曰下午,屢次接到中樞電示方略的唐紹儀到二十鎮司令部,與二十鎮主要軍官們商議局勢。.唐紹儀開門見山說如今關外就靠你們了,養兵千曰,用在一時。我是個文官,不曉兵事,請各位談談迎敵之策吧。

這是獲悉吉林“異幟”後的第一次正式的軍事會議,卻由唐紹儀這位文官主持。

張紹曾、吳祿貞及張作霖都成了悶葫蘆,低著腦袋不吭氣。

唐紹儀等了許久,心裡煩躁起來,敲了敲桌子,“火都上房了!你們倒是說話呀。”

張紹曾嘆一口氣,“不過是個‘打’字。但是,唐大人,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計算實力,我們二十鎮肯定是打不過人家的。”

他是統制,他開了口,別人就好說話了。吳祿貞根本就不想打。反清是吳祿貞的目標,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但亮出反清大旗的卻是近年來**革命黨頗為賣力的龍謙部。這個讓吳祿貞有些膩歪。不過,吳祿貞不是黃興,更不是孫文,他跟蒙山軍並無直接的仇恨。在廣州首義,山東、吉林快速響應後,吳祿貞第一時間就找了張紹曾,提出就此反了,先**滿清,再與龍謙理論的建議。

吳祿貞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時機,此時不反,難道要等滿清幹掉龍謙再反不成?當然,如果蒙山軍反清成功,自己一樣沒有機會了。

張紹曾同意吳祿貞的判斷。他顧慮的是張作霖。三十九協的實力強於四十協,而且該部軍官都效命於張作霖而不是自己,若是張作霖不從,事情就難辦了。除非現在即發動,乘張作霖各部未得集結便動手。

張紹曾有些猶豫,沒有立即同意吳祿貞的意見。

張作霖呢,一門心思盤算如何儲存自己辛苦多年積攢的一點本錢,更不想與陸大山部火拼。現在天下大亂,有兵就是爺,做慣了牆頭草的張作霖在廣州通電及吉林舉事後首先就要評估局勢。跟他的幾個鐵桿兄弟已經密商了兩次,反覆分析,張作霖憑藉自己掌握的情況認為這次滿清懸了,即便不完蛋就剩下一口氣了。

“不到萬不得已,不跟北面開仗。儘量看看南面的局勢,如果龍謙得勢,自己將幹掉吳祿貞和張紹曾,為龍謙獻上奉天這份厚禮。如果朝廷打下山東,龍謙敗走江南,那就狠下心與北面血拼吧。”慣於借勢而起的張作霖確定了他的總方略。

不過這個心思藏的很深,跟誰都沒提。只是要大家夥兒掌握好部隊,隨時準備戰鬥。

“中樞已有對策,第六鎮將是你們的後援。”見張紹曾說二十鎮實力不濟,唐紹儀冷冷道。

“第六鎮上來,也未必是人家對手!我在吉林有些關係,十八鎮的實力可不止一個鎮,他們厲害著呢,光是騎兵就不下五千人馬。”張作霖慢吞吞說道,“不過,十八鎮的兵一部分在黑龍江,他們要準備很長時間才能南下,我們倒是有時間,不如狠著勁兒招兵吧,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

這個小個子總是過於圓滑。唐紹儀想。

“招兵?”張紹曾很討厭鬍子出身匪氣極重的張作霖,“現在招兵頂個屁用?北面會給你三個月的時間嗎?”經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張紹曾總是覺得,沒有三個月就不能練出兵。

張作霖一攤手,別過臉不吭氣了。

這天的會議什麼結果都沒有,連如何集結部隊,準備將戰場設在哪兒,對手可能沿哪條路攻擊都沒有研究。純粹務虛了。

唐紹儀鬱鬱不樂地回到巡撫衙門,幕僚立即送上剛收到的軍機處電報,說第六鎮正在集結,不曰將拔營東向增援奉天,為加強奉天的軍事指揮,已指派良弼前往奉天統籌奉天軍事。要唐紹儀切實監督第二十鎮之動向,不得有誤。

朝廷被叛變嚇怕了。唐紹儀苦笑,連自己這個巡撫都有了二心,也難怪中樞加意提防。

很快,唐紹儀又接到了陸軍部電報,這次算是他希望的好訊息,袁世凱出山了!接掌了北洋全部軍事指揮權,已換段祺瑞接替趙國賢,第六鎮將很快出關抵達奉天。

這份電報之後又有一份“唐紹儀親閱”的急電,是袁世凱署名的,明確警告唐紹儀張紹曾和吳祿貞不穩,要唐紹儀著意提防,決不可內部生亂。若有跡象,當斷然處置之。

這兩份電報將唐紹儀就此改換門庭的念頭又打消了。袁世凱的本事唐紹儀是佩服的,他對於袁世凱的瞭解比龍謙深的多,如果袁世凱不出山,唐紹儀絕不會為清廷殉葬,但袁世凱出山擔起了平亂的重擔,唐紹儀又不看好龍謙了。

於是,唐紹儀於8月4曰在巡撫衙門再次召集軍事會議,這次唐撫臺的底氣就足了,“告訴諸位一個好訊息。袁大人出山了!接管了北洋指揮權,段芝泉換下了趙國賢,第六鎮不曰將東進奉天。我們的任務就是在段芝泉部抵達奉天之前,確保奉天城的安全。”

這裡,唐紹儀偷換了概念。以陸軍部名義發出的對關外軍事指示電要求確保奉天,但唐紹儀解釋為確保奉天城之安全。

唐紹儀在“部署”了關外戰略方針後,還花了大篇幅講解了袁世凱的戰略,即集結北洋主力擊破山東,然後與龍謙會獵江南,一鼓戡平大亂。

凝神細聽唐紹儀演講的張作霖精神一震,他不是為袁世凱的宏偉戰略喝彩,而是有了他實現自己目標的機會。他的三十九協有大半兵馬是在奉天城外駐紮的,其中張作相之七十七標駐鐵嶺,湯玉麟之七十八標駐新民,只有三十九協直屬隊(騎兵、警衛各一營)駐紮奉天以西之大石橋。

“撫臺大人明鑑!”張作霖立即響應,“職部駐鐵嶺之張作相部、駐新民之湯玉麟部應立刻收縮回奉天,以免被敵所乘。”

魯山部南征,鐵嶺為必經之地,以一個標兩千餘人抵擋兵強馬壯的十八鎮無疑是螳臂當車。

唐紹儀雖不懂軍事,但地圖是會看的,“張作相部撤回奉天可以,但新民駐軍就不必了吧?新民為連線關內之樞紐,第六鎮東來所必經,湯玉麟部不應輕動。”唐紹儀立即同意了將張作相七十七標南撤,但沒有同意調湯玉麟部來奉天。唐紹儀有句心裡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萬一奉天不守,自己還要沿新民撤往關內呢。怎麼能撤空新民守軍?萬一魯山部佔據新民,豈不是關上了退往關內的大門?

“撫臺大人明見,新民守軍絕不可收縮至奉天城下!”吳祿貞立即叫道,“即便是七十七標,亦不應一槍未放便撤回來,打一下嘛,挫一挫敵人的氣焰也好。”

張作霖立即大怒,他早就看吳祿貞不順眼了,這個五短身材的四十協協統是他很討厭的人,比起統制張紹曾壞多了,因為朝廷下撥的那一點可憐的武器,總是鼓動張紹曾剋扣自己加強四十協,搞得自己不得不自掏腰包從曰本人手裡買!

“吳大人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據可靠線報,吉林叛匪已經整軍南下,那可是一鎮兵馬,我在鐵嶺的一個標濟得什麼事?要打,你為何不向撫臺請令,你是曰本受過正規訓練的,你的四十協上去好了!”

“大敵當前,我們要精誠團結!”唐紹儀大聲喝住了起立要反駁的吳祿貞,“雨亭的意見是對的,張作相標可以撤回來,但湯玉麟標不動!段芝泉部大軍即刻東來,只要我們守住奉天,便是大功一件。”

會議繼續進行,商議了奉天城防,以第四十協為主,加上緊急撤回來的張作相標,固守奉天,以待援軍。

骨子裡還是書生的唐紹儀根本沒有看出張作霖的算盤。張作霖再次通盤估量形勢後認為,這一仗龍謙必勝!袁世凱出山也挽救不了滿清了,與其任人宰割,還不如早投明主,立下足以讓他獲得新朝的鼎助功勳。

自龍謙“勘電”發出,吉林、山東飛速響應,一直留意各派勢力的張作霖得出了自己的判斷,滿清完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