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軍

第十五節同盟會分裂

8月3日,龍謙回到廣州。在瞭解了最近十天裡廣州及廣東的局勢發展後,來不及嘉獎王明遠等人發動廣州起義的功績,第一件事便是追問廣東水師營的下落。在得知王明遠調動總部警衛營、臨時抽調的一個炮營在兩個保安團(惠州及廣州)的配合下將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指揮的水師營包圍繳械,水師營基本無傷亡及李準本人安然無恙後大喜,連呼做的好。雖然事前交代了儘量和平解決水師營,但龍謙還是捏著把汗。

“乾的好!要知道李準是個愛國的海軍將領,而海軍我們實在是太缺人了。本來應當親自去趟惠州見一見李准將軍的,但來回六七百里,太耽擱時間了。這樣,我寫一封信,你抽空親自去趟惠州面交李准將軍,順便代我致歉。對他說,吾輩軍人,應當效忠這個國家,不當效忠一家一姓。水師營投誠蒙山軍不丟人,這就算是我們的第一支海軍部隊了,要他相信,無論是待遇還是前程,絕對比給滿清幹好的多。前程嘛,暫時還看不到,但軍餉比原先提高五成!包括水師營的訓練維護費,統統足額髮放!這次我們的蔣總裁在上海乾的不錯,蒙山軍暫時不缺錢了。等我們建國了,會大力發展海軍,西沙、南沙,都是要他來鎮守的!不是用木質小船,而是用不次於或者超過列強的大軍艦來保衛我們的神聖海疆!”龍謙眉飛色舞地對王明遠說道。

王明遠親自指揮了對水師營的包圍繳械,情知李準並不願投降。而是迫於炮兵的壓力,顧慮他的艦隻與兵士傷亡才下令投誠,而且與王明遠約定不得傷害他的兵士,不得將軍艦上的大炮拆除他用。

因為事前龍謙有交代,只要李準投誠,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所以王明遠便答應了李準的條件,促使惠州水師營和平解決。現在龍謙如此器重李準,王明遠心裡不以為然,但也知招降納叛是開國之君應有的氣度,事後還是按照龍謙的指示又去了一趟惠州。順便將惠州團帶出來編入第八旅。李準看了龍謙的親筆信後有些感動。比第一次與王明遠的見面和氣了許多。因為軍餉及軍費很快到位,水師營的官兵倒是很穩定。

龍謙在廣州並未待幾天。與王明遠、司徒均等人就兩廣局勢細緻研究後,抽空拜會了周馥及廣州商界名流,並且召開了一次總政治部宣傳部舉辦的為時一小時的記者招待會。這是龍謙預定的活動。在看了“勘電”後。龍謙認為一些東西需要澄清。更因為廣州乃中國不次於上海的風氣開放之地,列強勢力盤根錯節,對於蒙山軍舉義。觀望者有之,反對者更多,像德國領事拜會遷回廣州的蒙山軍總部表示願意在道義和物資上幫助蒙山軍的僅此一家,別無分店。龍謙思慮再三,讓政治部組織了這次活動。

曾經的風雲人物秋瑾神奇“復活”,立即震撼了參加記者會的記者們。秋瑾的高調亮相,甚至奪了龍謙這位蒙山軍統帥的風頭。為此,記者會延時了二十分鐘。

記者們向龍謙提了一堆問題,因為是總政治部選擇的媒體,並且事前做了約定,不準提出深受慈禧太后厚恩,如今太后屍骨未寒便反了之類的問題,也不準提問軍事計劃,因為總司令不會回答這種愚蠢的問題。可以問什麼?其他就可以問啦,夠寬鬆?

參加會議的有一半是外國記者。他們急切地山軍的一些政策。蒙山軍突然暴露的實力讓他們意識到這不是革命黨的小打小鬧了,這是劃時代的大事件!這位之前鎮壓了廣東及廣西革命黨暴動的軍事將領,突然搖身一變加入了反清的陣營,而且,無疑他將是舉起反清大旗的那個人。這簡直太傳奇了,太具有文學作品的性格衝突素材了

記者們,特別是外國媒體的記者們,向龍謙丟擲了一系列的問題,當他們發現這位軍容整齊但面帶倦容的蒙山軍統帥竟然可以用英語進行交流時氣氛就更熱烈了,外國記者的踴躍無所顧忌的發問,將記者會開成了外國記者招待會了。

秋瑾發現,龍謙特別善於應對記者,面對外國記者刁鑽古怪的問題,他甚至可以以幽默應之。比如,記者問他說你身為清國大將卻舉兵反清這算不算中國人說的兩面派?龍謙微笑著說,您知道,我們中國人心目中的美男子是那種面白無鬚,風度翩翩的俊雅公子。您說,如果我有另一副面孔,我會戴著這一副嗎?

會議室頓時爆發鬨堂大笑。外國記者們聽懂了龍謙不太合語法的英語,其實這是林肯總統的一個典故,被龍謙挪用在這裡,“笑果”一樣不錯。

主持招待會的秋瑾及負責記錄的許思都被龍謙這句話笑得前仰後合。秋瑾特意注意了許思,或許在許思眼裡,龍謙是最美的男子漢。其實他不過是黑一些,鬍子重一些,性格雄豪極為男性化的秋瑾認為龍謙就是男子漢。

或許,權力可以美化男人。手握大權,特別是像龍謙這樣手握雄兵正在創造歷史的人物,在很多女性眼中極具魅力。

對於問及假設 “革命”成功,將如何對待清室?中央政府如何建立?國體如何?政體如何?是否會與孫文一系反清勢力合作這些敏感問題,龍謙都侃侃而談,毫無滯礙。這點極獲外國記者好評,對於列強最為關心的在華利益問題,乃至一系列強加於中國頭上的條約的認可問題,龍謙都做了正面回答,他說,蒙山軍將主導未來的共和政府,這是無疑的,但蒙山軍絕不做獨裁政府,這也是既定方針。未來的中央政府。不一定在推翻滿清後即行成立,或許需要一個不太長的過渡時間,比如先成立一個臨時政府以確定臨時憲法,待確立國家的政治體制後再行選舉產生。當然,這個過渡期絕不會長,我個人認為,兩年足矣。至於外交方面,我個人以為,應當尊重歷史。究竟如何處理歷史留給新政府的一切遺留問題,一唯公意是從。在這裡我要表明一個態度。新的共和國政府。一定是一個法制的政府,一定是一個開放包容文明進步的政府,願意與一切建立在平等互助基礎上的國家建立外交、經濟諸多方面的聯絡。

這句話很巧妙,既沒有說肯定會承認那些不平等條約。比如壓在中國頭上的庚子賠款。也沒有說肯定要撕毀舊約。一唯公意是從。很巧妙的答覆。

外國記者們基本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儘管自秋瑾以下,許多中國媒體的記者有些不滿意。記者們認為記者會雖然只有八十分鐘,但資訊量極大。記者們普遍認為。這位突然佔據媒體頭條的龍謙將軍允文允武,表現出極為卓越的軍事政治乃至外交素質。蒙山軍有這樣的統帥,是大清帝國的大不幸。

招待會高調亮相後,龍謙任命王明遠兼任廣州警備司令,一面穩定後方,理順後勤補給通道,一面抓緊整補他的第三師,確保北伐大軍後方無虞。

8月3日,完成整編集結完畢的封國柱第一師已跨出韶關,其前鋒閻樹林第一旅正式進入湖南,正式拉開了北伐的大幕。憋了一股勁的第一旅像脫韁的野馬開始奔騰咆哮。8月4日佔領宜章,8月6日攻克郴州,第一旅每日前進路程在50公里以上。

因封國柱第一師進展神速,龍謙旋即帶領總參機關移駐韶關,建立前進指揮所,就近指揮北伐戰事。

關內外各派勢力密切關注地中國急劇變化的局勢,8月10日,德州戰役正式爆發,而這一天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同盟會會議上,同盟會內部的幾派發生了嚴重衝突。

國內大變突生,令因武裝起義的連續失敗而倍感沮喪的同盟會領袖人物精神一震,意識到同盟會的機會來了。

但機會在哪兒,同盟會的首腦們卻發生了嚴重分歧。需要說明的是,逃脫了蒙山軍追捕的黃興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日本。但由於極度的疲倦而病倒了,未參加8月10日的會議。

本來準備再次到美國為同盟會募集資金的孫文因國內鉅變而取消了行程,8月10日的會議當然由總理孫文主持。

會議一致認為龍謙起兵反清給革命大業帶來了機遇,應當抓緊在國內進行佈局,但是,在行動方向上,同盟會出現了三種聲音。

前文已經講過,同盟會實際是三派反清勢力的組合,孫文的興中會,主要是廣東派。黃興、宋教仁的華興會,主要是湖南派。還有就是章炳麟、陶成章的光復會(秋瑾屬於這一派),主要是江浙派。迫於清廷的壓力,三派聯合而成同盟會,實際上內部一直沒有徹底得到整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