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勢巔峰:分手後,我青雲直上

第22章 權衡

程安書將檔案推向鄭儀,語氣平淡:

“看看這個。”

鄭儀接過,發現這是一份尚未公開的《關於最佳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抬頭蓋著省委辦公廳的章。

“下個月要發,涉及企業監管和勞動保障的平衡。”

程安書的目光透過鏡片,銳利而深沉。

“王振國的版本太激進,直接要求‘企業欠薪入刑’,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鄭儀迅速翻看檔案,立刻明白了。

這是試探。

如果他一味站在王振國的立場支援“欠薪入刑”,那就說明他只是個不懂變通的理想主義者;但如果他全盤否定,又顯得缺乏原則。

程安書要看的,是他能否在“雷厲風行”與“權衡利弊”之間找到平衡。

翻到最後一頁,鄭儀沉思片刻,開口道:

“這個‘欠薪入刑’的條款確實有必要,但可以設定門檻,比如‘惡意欠薪且金額較大’才追究刑事責任,同時配套建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制度。”

程安書眉毛微挑:

“哦?說說理由。”

“法治要兼顧正義與效率。”

鄭儀放下檔案,聲音沉穩。

“對惡意欠薪者必須嚴懲,但也不能讓企業因一時資金週轉問題就背上刑事責任。而工資專用賬戶既能保障工人權益,又給了企業緩衝空間。”

程安書沒說話,但眼神已經說明一切,這個回答令他滿意。

鄭儀話鋒一轉:

“不過,這個檔案裡還少了一個關鍵環節。”

“什麼?”

“勞動監察的追責條款。”

鄭儀直視程安書。

“如果工人投訴欠薪後,相關部門不作為,是否也要承擔責任?這才是根治推諉扯皮的關鍵。”

一旁的程悅眼睛一亮,臉上也浮現出笑意。

程安書的手指在沙發扶手上輕輕敲擊,忽然問道:

“如果你是起草者,會怎麼寫這條?”

這才是真正的考題。

鄭儀早有準備:

“建議增加‘勞動監察首接責任制’,第一個接到投訴的部門必須全程跟進,處理結果納入年度考核。同時開通省級督導熱線,工人可以直接越級反映。”

既不否定現行體制,又給出切實的解決方案;既堅守了保護工人的底線,又考慮了執行層的現實壓力。

程安書摘下老花鏡,長長地撥出一口氣。

“吃飯吧。”

他站起身,語氣輕鬆了不少。

“嚐嚐你阿姨的手藝。”

餐廳的燈光溫柔地灑在餐桌上,四菜一湯,家常卻精緻。程悅的母親——林教授,一位氣質優雅的法學教授,正細心地為每人盛了一碗排骨湯。

“鄭儀,聽老程說,你今天在論壇的發言很有見地?”

林教授笑道,語氣裡帶著長輩式的溫和。

“只是分享了一些基層見聞。”

鄭儀雙手接過湯碗,姿態恭敬而自然。

程安書夾了一筷子清炒時蔬,似乎隨意地問道:

“你知道王振國為什麼要辦這個特訓營嗎?”

又是一道考題。

鄭儀放下筷子。

他知道,這個問題的背後,是程安書想看他是否真的明白江東省的政治生態。

“表面上是培養青年幹部,實則是王部長在儲備改革力量。”

鄭儀語氣平靜。

“這兩年省裡的幹部隊伍有些固化,需要新鮮血液來打破僵局。”

程安書不置可否:

“那你知道,為什麼之前的改革措施總是不了了之?”

程悅擔憂地看了鄭儀一眼,這種問題已經涉及高層較量的敏感地帶。

鄭儀卻從容答道:

“因為任何改革都是對既有利益格局的調整。有些人怕失去權力,有些人怕影響政績,還有一些人……”

他頓了頓。

“是單純怕麻煩。”

林教授突然輕笑出聲:

“老程,這孩子比你們廳裡那些處長明白多了。”

程安書終於露出一絲真正的笑意,他拿起湯勺,給鄭儀添了半碗湯:

“王振國敢用雷霆手段,是因為他不用對具體操作負責。但真正落實政策的人卻要考慮的更多,一個檔案下去,基層能不能執行?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甚至……”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鄭儀一眼:

“執行者會不會因此被打擊報復?”

鄭儀心頭一震,他忽然明白了程安書的立場。

不是反對改革,而是要比王振國考慮得更深、更遠。

“所以‘權衡’不是退縮,而是對改革負責任。”

鄭儀輕聲道。

“就像下棋,不能只看一步。”

程安書微微點頭,終於說出了今晚最直白的一句話:

“王振國需要衝鋒陷陣的猛將,但任何事業要長久,更需要能在複雜局面中找到平衡點的人。”

他舉起茶杯:

“希望你成為後者。”

鄭儀雙手捧杯,與之輕碰。

茶水澄澈,映出他堅定的眼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