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科技從手機開始

第89章 造假的資料

c級回收生產線,在產量上比d級回收生產線更高,為30噸/小時,在效率上還提升了一個小層次。

而且分類還更加細緻了,可以更有效地把電子垃圾中的重金屬分開,再把一些原材料無害化處理。

但劉大郎來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回收生產線的產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晶片的原材料。

c級回收生產線,可以把其中的晶片,回收成一種類似晶圓片的東西,正好用來給星雲科技使用。

這麼一來,劉大郎就不需要大量購買圓晶片來生產長庚晶片了,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搭配奈米壓印技術,可以省去大量加工成本。

還可以出售生產線中的一部分裝置,但這麼做的風險太大了,星雲科技不需要用這種方式賺錢,

一條c級回收生產線,需要花費20萬積分,相當於四條d級回收生產線,不過很快就能再賺回來。

劉大郎看著星雲科技旗下的地球回收站日益壯大,興奮的同時又有些無奈,這不就是個撿垃圾的?

華夏倒是在前年明令禁止了進口電子垃圾,但本土企業也有電子垃圾啊,而且他還有印度的原料。

好在【科技寶典】可以進行遠端操控, 能隨時瞭解到印度星雲科技工業園的情況, 不用再兩頭跑。

要不然就現在這個局面,劉大郎出個國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出去和回來都不容易,風險太大了。

從星雲科技生產出長庚晶片的那一刻, 就已經引起了各方勢力的關注, 星雲科技也不再是組裝廠。

把原料問題解決後,劉大郎又火速抵達星雲科技研發部, 檢視了一下感測器和基帶晶片研發進度。

因為他不知道星雲科技什麼時候就買不到基帶晶片了, 在這之前,要麼囤貨, 要麼自己研發。

劉大郎兩個都要, 一方面大量進口高通的基帶晶片,另一方面則加大對星雲科技基帶晶片的投入。

感測器專案組的員工見到劉大郎來了,非常驚喜地說道:“董事長, 我們的感測器試製成功了!”

“嗯?拿給我看看!”

劉大郎對此並不意外,d級感測器生產線是和d級奈米soc生產線一起兌換、同時開始研發的。

結果長庚1、2已經量產出售了,長庚3都開始研發了,他們的感測器才剛剛試製成功還沒量產。

要是再不成功,劉大郎都懷疑他們的這批專家是不是有問題。

其實也不怪他們,現階段的華夏市場, 對影像感測器主要依賴進口, 國內的幾個廠商也不給力。

歸根到底,還是國產相機品牌不行, 海鷗、長城、鳳凰、愛國者、珠江等等沒一個發展起來的。

劉大郎很眼饞【科技寶典】裡的“探界”影像系統,奈何價格太高了,跟完整版5g技術價格一樣。

起步3.2億畫素也放不到手機上, 因為沒有處理器能帶得動,做相機的話, 星雲科技又沒有經驗。

沒經驗不是問題, 劉大郎擔心的是“探界”不能發揮出價值, 萬一再被各大相機品牌一研究…

聽到劉大郎的話, 感測器專案組的員工把一個非常小的攝像頭模組遞給了劉大郎,真的非常小。

沒有加ois防抖的手機攝像頭模組其實都不大, 某些價效比機型的攝像頭模組一套只需要21塊錢。

別看他們吹噓的幾千萬畫素,實際上只是淘汰了很久的小底感測器配大畫素鏡頭,根本不值錢。

這也是為什麼價效比機型能在紙面引數上做得那麼好,感測器和演算法全砍了, 畫素高有什麼用?

“這顆感測器的畫素大小為…”

劉大郎:……

聽著員工的詳細彙報, 劉大郎一臉茫然, 因為他對什麼畫素大小、光圈、輸出解析度都不懂。

聽了半天,他只聽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他手裡的這顆感測器,在低端感測器裡屬於上游水平。

整個攝像頭模組為1200萬畫素, 沒光學防抖,用對比法,甚至可以對標蘋果的祖傳1200萬畫素。

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別說用這個東西對標蘋果了, 就是1億畫素的攝像頭模組來了也照樣不行。

畫素高不算什麼,底大才厲害, 而且還要有超強的演算法加持, 不然根本發揮不出感測器的實力。

“行了, 我知道了!”

放在以往, 星雲科技取得技術突破, 劉大郎會很開心,但現在他卻開心不起來,還有一點頭疼。

因為市面上同級別的感測器比他們自己生產還便宜,說明這些廠商的生產實力肯定比星雲科技強。

具體強多少,劉大郎不知道,但可以猜到的是,國際大廠索尼的感測器水平應該在b級~a級之間。

僅限於同型別的感測器,別看智慧手機衝擊了相機的市場,但手機再怎麼強,也還是比不過相機。

【科技寶典】中最高只有s級感測器生產線,“探界”影像中的感測器就需要s級生產線才能生產。

再往上就不是單純的光學影像系統了,還有高精度雷達感測器、雷達影像系統、射電望遠鏡等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