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郎點點頭,如果真的能把下巴控制到3.2mm寬,已經接近蘋果12 pro max3mm的下巴寬度了。
達到了3mm級別,在全面屏的視覺觀感上,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如果再突破又會是一種新的體驗。
3mm也足夠了,這麼看來,從b級全自動組裝生產線上拆下來的技術,已經能領先其他廠商一大截。
劉大郎記得,大名鼎鼎的cop封裝工藝,在最開始的良品率只有10%,後來才慢慢變成四邊等窄。
當然成本也比較高,在各大廠商的中低端機裡,一般不會採用cop封裝工藝,所以下巴都比較寬。
還有一些省成本的方式,比如側邊指紋、塑膠磨砂後蓋、或者位置比較靠下的光學螢幕指紋等等。
只要手機廠商想省成本,總能在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省下來,各種資料沒輸過,實際體驗沒贏過。
其實還有一個解決辦法,劉大郎可以直接把b級全自動組裝生產線升級到a級,封裝工藝也能提升。
不過一條a級全自動組裝生產線,已經比一條c級奈米soc生產線都貴了,沒有必要現在就兌換。
畢竟兌換了之後,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變現,三星連全面屏都還沒用上呢,四邊等窄也不用著急。
除了這些東西,星雲科技第一款影像感測器也已經在進行最後的測試了,asic晶片也開始了設計。
可以預見的是,從未來一年左右開始,星雲科技會處於一個技術大爆炸的時期,並且越來越快。
別看星雲科技不缺錢,但每一筆錢都規劃好了用途,劉大郎手裡的積分滿打滿算只有100萬左右。
仔細考慮了一下,他還是決定從【科技寶典】中兌換一些等級更高的生產線,並定時更新一波。
時間可以定在今年5月份左右,因為到了那個時間,下一代星雨已經上市,印度那邊也穩定下來了。
nebula7系列手機一發布,再給賈因拿一批定製款的折迭屏手機,星雲科技又可以開疆擴土。
其實國內各大手機廠商,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歐美國家市場的探索,連小辣椒都在紐約打廣告。
劉大郎記得,最巔峰時期的小辣椒,還請了一眾小日子的著名女星,來打造並宣傳他們的vr裝置。
連紅米2都在老美那邊進行了一波宣傳,不過老美心眼很小,星雲科技目前還沒有進軍那裡的打算。
劉大郎花費了80萬積分,從【科技寶典】當中兌換了c級奈米soc生產線和c級感測器生產線。
c級奈米soc生產線:需新增圖紙,可生產製程為40~14奈米的soc,當前產能:1000/小時。
c級感測器生產線:需新增圖紙,可生產各型別的c級感測器。
劉大郎:???
c級奈米soc生產線就能生產14奈米制程的晶片了?需要新增圖紙?有生產技術還怕設計不出來?
不過他也知道,從40奈米到14奈米,之間的跨度非常大,想要真正設計出來,也並非容易的事。
星體架構還不完善,40奈米的長庚2在一些引數上還打不過聯發科,而優勢就是便宜,非常便宜。
聯發科的晶片已經夠便宜了,星雲科技比他們還便宜,當然,長庚1、2是特供晶片,便宜也正常。
號稱一代神u的驍龍660,就是採用的14奈米制程工藝,在中端領域,可以稱得上是非常能打。
在高階的話就不行了,明年高通的另一款神u驍龍835,都用上了三星第一代10奈米制程工藝。
劉大郎並不在乎這些,長庚晶片就算研發不出來也沒關係,到時候他可以強行升到b級生產線。
透過【科技寶典】,把九霄系列晶片圖紙裡的赤霄圖紙兌換出來,再把赤霄圖紙全方位拆解。
把赤霄晶片用作高階,架構拆解出來,降頻減核心,閹割過後當成低端晶片再放到低端產品上。
研發部的所有事情安排好之後,劉大郎又去星空互娛轉了一圈,三款遊戲都已經步入了正軌。
追光動漫那邊,也承諾兩個月之內,會把小星和炊餅超人動漫的宣傳片以及前兩集製作出來。
這個進度並不能讓劉大郎滿意,因為兩部動漫都是長期連載的,結果一個月才能做一集?
隨後想想也正常,追光動漫那邊人手本來就不夠,再加上動漫前期的製作是最難的,肯定會慢點。
萬事開頭難嘛,理解一下~
劉大郎倒是不著急,結果王威著急了,通宵建模直接進了icu。
搞得劉大郎都有些無語了,星雲科技找來的都是一群什麼人啊?
前有林棟一次性工作50個小時被抬出去,後有王威通宵進icu。
好在並沒有什麼大礙,也沒有耽誤工作,不過這麼來來回回的,錢倒是能報銷,問題是麻煩啊。
王威收到劉大郎的一堆補品後,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沒辦法,為了工作,哪個成年人不拼呢?
等把所有的事情處理完之後,keep宣佈在星雲os上提前上線了,星雲科技給的推廣廣告非常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