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科技從手機開始

第207章 第一輛量產車

“什麼玩意青色青色的,人家那叫…青山!實際上還有點綠~”

“不管什麼顏色!今天我必須換手機!烈的效能都跟不上了!”

“1999一臺,四年還流暢,就是效能不夠用,已經可以了!”

“不光是效能,還有螢幕重新整理率、快充、續航也差了一大截。”

“這次星雨-清的螢幕重新整理率已經上到120hz了,快充也非常猛!”

“就是不知道續航能不能頂得住,智慧重新整理率到底省不省電?”

“管它那麼多呢?我買星雨的原因只有兩個:品牌+顏值!”

“對對對!我也是!”

或許這才是大多數人購買手機的第一準則,尤其是線下購機的使用者,先看品牌、再看顏值、最後關注整體外圍引數和手機的價格。

即便是對於一些對價格非常敏感的中年使用者,星雲科技的產品也能提供足夠的吸引力,在很多人心中,星雲就是“真”國產之王。

唯一一個能夠真正抗衡國際大牌,並且將三星和蘋果先後拉下馬的存在,同時這部分中年人群體也是星雲旗艦產品的主要消費者。

由於年齡的關係,中年人群體並不會像00後一樣在選擇產品上更在意價效比和新奇,而是會根據他們認知中的“面子”選擇品牌。

開車要開寶馬、奧迪、賓士,再不濟也是大眾以及一眾日產車,至於國產車…這年頭的國產車僅僅只是比前幾年的時候有點起色。

在30萬以下,或者準確地來說,在20萬以下國產車跟合資、進口想比還會具有優勢,但隨著價格增長,這種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只有在新能源汽車逐漸發展起來的幾年,一些國產的新能源車才逐漸被消費者們所認可,進軍新能源汽車也是星雲科技的下一目標。

但和其他企業不同的是,劉大郎並不會一上來就釋出新能源汽車,而是準備了星紀系列的中高階電動車作為過度,並且進度喜人。

除此之外,大郎科技也不會閒著,而是會推出一款“必然賠本”的產品:小型家用電動皮卡車,售價最頂配的版本也不會超過5萬。

甚至還有可能更低,將價效比的代名詞發揮到極致,同時還能為星雲科技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打下良好基礎,缺點是很難實現盈利…

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新能源車企不願意量產小型電動皮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家用運輸汽車、貨車等產品幾乎已經被五菱等壟斷了。

一個新興品牌,就算是大郎科技把門店開到了鄉下,那又怎麼樣?還是得靠產品說話,還是得從零開始,和龐大的五菱帝國競爭。

但這並不意味著大郎科技就沒有任何優勢,首先在價格上他們會丟擲一個重磅炸彈,其次在產品上他們會推出一些更加激進的配置。

不光要和五菱、奇瑞、長安等傳統車企競爭,還要和山寨電動車、老頭樂市場競爭,直到把電動小車賣到全國各地的每個角落。

理想很豐滿,目標很遠大,就看現實殘酷不殘酷了,按照劉大郎的計劃,大郎電動皮卡車今年下半年就會實現量產,進度非常快。

為什麼會這麼快?那不是費話嗎?首先有星雲科技的新能源技術做保障,其次有穩定的供應鏈,最後是電動小皮卡的生產難度很低。

影響進度的也就是一個稽核備案,透過各種測試了,老頭樂生產起來的速度更快,因為就是電池套鐵皮殼子,毫無任何安全性可言。

關於手機方面,星雨-清儘管是常規更新,但銷量方面卻完全不用擔心,顏值、品控、系統、品牌、價效比,這是真的要什麼有什麼。

最重要的是星雲科技不玩花裡胡哨的那一套,產能夠高,售後服務也足夠優質,所以線下店壯觀的排隊場面堪比幾年前的蘋果手機。

或者說已經遠遠超過了蘋果,因為星雲官方門店的數量至少是蘋果官方門店的上百倍,再加上龐大的線上銷量,直接就是逼死友商。

縱使雷布斯見慣了大風大浪,也沒見過這種場面,也不得不嘆一口氣:“果然有技術才是王道,靠資源整合始終只能一直妥協。”

有技術真的可以為所欲為,按照星雲科技自己的想法做出任何他們想要的產品,而不是好產品、好設計最終毀在某個供應商的手中。

未來的小米11系列就是典型的例子,拋開晶片不談,其他方面真的非常優秀,可恰恰碰到高通的辣雞火龍,讓產品口碑全線崩盤。

華為,ov,以及聯想、中興就更不用說了,華為的品牌力還在逐漸提升,但也架不住星雲科技這麼猛,ov還有進取心,但是產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