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山河

第481章 殺戮

“意料之中的事情。

朝廷要徵稅,他們又不想交稅,自然得跳出來鬧騰。

當初稅制改革,為了減少阻力,許多稅都是打著平叛的旗號臨時徵收。

後續朝廷想修訂稅法,把改革措施變成常例,遭到了南方士紳的集體反對。

太上皇沒扛住壓力,選擇了妥協。

這就給了許多人,留下了不切實際的幻想。”

萬懷瑾面無表情的說道。

江南士紳敢鬧騰,很大程度上,就是依仗法理漏洞。

儘管大虞朝從來都沒做到依法治國,可在對自身有利的時候,士紳們不介意成為推進法治的急先鋒。

臨時性加徵,按照以往的慣例,平叛結束之後就該取消。

“萬大人,太上皇的功過,天下早有定論。

現在這種時候,把他扯出來,沒有任何意義。”

一旁的布政使鄭宗翰順勢接話道。

大虞朝的爛攤子,大半都是永寧帝時期留下的。

對這位帶著帝國由盛轉衰的皇帝,朝野上下都沒有好評價。

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對這位瞎折騰,導致白蓮教氾濫的皇帝,更是深惡痛絕。

不過再怎麼厭惡,頂多也就私下裡罵幾句,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嗯!”

“過去的事情,確實沒必要再提,但眼下的問題必須解決。

朝廷正等著錢糧救命,甭管發生了什麼,稅款必須足額徵收。

你們和士紳們溝透過,這次抗稅運動,有和平解決的可能麼?”

萬懷瑾一臉嚴肅的問道。

催繳稅款,就不是人乾的活。

但凡是有的選擇,他都不想和江南士紳站在對立面。

“他們希望朝廷把稅收,恢復到白蓮之亂前,並且嚴懲雲總兵一干……”

鄭宗翰的話音落地,室內的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

江南士紳的要求,他們根本不可能答應。

徵稅模式恢復到改革前,大虞朝廷直接原地財政破產。

沒有足夠的錢糧,支付日益增加的統治成本,大虞都得崩潰。

嚴懲軍中一干責任人,同樣不是他們能夠做到的。

縱使賣隊友,也要等事情結束之後。

此時背叛盟友,估摸著他們幾個都得暴斃在江南。

後面的幾個索要特權的要求,大家更是選擇了無視。

雙方的訴求差距太大,根本沒有妥協的可能。

“諸位大人,既然沒得談,就換一種方式解決。

那幫奸商,不是想在南京玩罷市嘛,那就索性順水推舟搞一波大的。

運氣好的話,抄家奸商的贓款,沒準就完成今年的秋收額度。

不過這些只是治標不治本,想要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加強朝廷的權威。

末將提議,向朝廷上奏,從北方調兵入江南。

以雷霆手段,震懾江南地區的各方勢力,確保徵收的順利進行!”

見眾人沉默不語,雲向文殺氣騰騰的說道。

隨著局勢的持續惡化,哪怕再不懂政治,他也知道自己捅出了大簍子。

儘管沒有他這根導火索,抗稅運動還是會爆發,但發展速度絕對沒有現在這麼快。

麻煩歸麻煩,可他並不畏懼。

在官場上混,捅婁子從來都不是最致命的,真正致命的是沒法善後。

自己惹出的麻煩,自己負責解決,就相當於沒有麻煩。

“調兵南下!”

“調兵南下!”

……

眾人情不自禁的在心中默唸起來。

結合當前的局勢,他們嚴重懷疑雲向文之前的操作,就是在故意激化矛盾。

按照正常的局勢發展,勳貴系就算能從中牟利,收益也不會太大。

催收是欽差的任務,就算大家合作,也犯不著充當出頭鳥。

唯有把事情搞大,大到各方無法收場,勳貴系才能火中取栗。

“不妥!”

“強行武力催收,看似能解決問題,實則卻是在激化矛盾。

江南士紳乃國之柱石,一旦逼得和朝廷離心離德,那是會出大亂子的!”

巡撫莊元嘉果斷反對道。

江南士紳可不是土財主,除了在民間的影響力大,在官場上一樣實力雄厚。

激化的矛盾,勢必加劇朝中黨爭。

局勢持續惡化,受益的唯有勳貴系。

因為雙方關係一旦鬧僵,那就只能以更強的武力進行壓制,朝廷勢必要增加軍費上的開銷。

在這方面,同北方的局勢有些類似。

天災人禍不斷,朝廷在北方各省的民心,早就在一系列的折騰中損失殆盡。

民間餓殍遍地,各種農民起義層出不窮。

沒有鬧出大亂子,純粹是重兵鎮壓的結果。

一味靠暴力手段強壓,只是把危機爆發時間延後,並不能真正解決危機。

長期折騰下去,終歸會有一天,因為統治成本太過高昂導致統治崩盤。

“巡撫大人,我們現在沒有選擇。

北方的局勢,你我都是清楚的。

今年江南地區的秋稅,如果無法順利徵稅,朝廷的財政必定崩盤。

或許你們沒有注意,北疆地區在前些日子,剛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鬧餉。

如果不是朝廷及時安撫,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雲向文一臉淡定的說道。

謀劃了這麼長時間,為的就是分化文官集團,促成勳貴系重回江南。

大虞有官員籍貫迴避制度,江南這種宗族強大的地區,執行的更是格外嚴格。

在場的一眾官員,大都出自北方出身,少數來自西南邊陲。

儘管和江南士紳有利益勾連,但更多還是為了工作,雙方捆綁的並不深。

如果不能爭取這些人的支援,勳貴系強行重回江南,在政治上將變得十分被動。

缺乏政治力量支援的武裝團體,還有一個通俗易懂的詞——軍閥。

勳貴的出身,助力了他們仕途上的發展,也限制了他們的行為。

不考慮自己,也要顧及家族名聲,不能由著性子來。

當然,有這種覺悟的將領,主要以年長的為主。

少壯派將領沒有遭受過挫折,正處於人生意氣風發的階段,考慮問題沒有那麼全面。

火氣一旦上來了,什麼事情都敢幹,根本不會考慮那麼多。

“從北疆調兵南下,牽扯的事情太大,光我們幾個上奏份量還是不夠。

除非拉上南京六部,一起聯名上奏,才有機會扛住由此導致的政治風險。”

萬懷瑾搖了搖頭說道。

自己的政治份量有多少,他還是有逼數的。

加上南直隸巡撫、布政使一眾官員,在朝中的話語權,也不會增加多少。

至於雲向文這位總兵,直接可以無視。

武將在政治方面發言權,本來就偏低。

勳貴子弟不代表自己就是勳貴,只有擁有爵位之後,才能突破文武的界限。

強如李牧當年擔任總兵時,都沒有對朝中局勢指手畫腳過。

一直到軍功封爵,接任兩廣總督之後,才真正成為朝堂上的一方大佬。

不拉南京六部分攤風險,奏摺遞交上去引發第一波政治風暴,就能把他們給埋啦。

大虞官員多是嘴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平常憂國憂民,口號喊的驚天動地,到了具體落實上一個個是秒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