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山河

第475章 左右為難的戶部尚書

時光飛逝,一晃就到了年底。

隨著大量的移民湧入,地廣人稀的安南都護府,漸漸有了煙火氣息。

尤其是政治中心永安府,擱在大虞帝國,都能排進前十。

放眼全世界,都是有數的大都市。

經濟繁榮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財政收入急劇增加。

“衛大人,具體介紹一下吧!”

李牧放下手中的報表的說道。

相比永寧十年,福安元年的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百分之六十。

如果同永寧九年相比,更是暴增了三倍有餘。

能夠有這種跨越式增長,主要是對新佔領區整合的結果。

“侯爺,都護府在福安元年的財政收入,大約在一千三百八十萬兩上下。

商業稅收佔比依舊最高,貢獻了八百五十萬兩的收入。

其中鹽稅收入是大頭,光這一項就貢獻了四百五十萬兩的稅款。

隨著移民的湧入,以及對南洋地區的整合,未來依舊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其次是礦產收入,大約貢獻了兩百三十萬兩的收入。

尤其是新開發的那幾座金礦,礦石品質非常高,貢獻了大量利潤。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都護府明年的黃金產量,有望超過八萬兩。

白銀和銅產量,今年也是大幅度提高,分別達到了五萬斤和一百八十萬斤。

產量增速最加最快的還是鋼鐵,分別達到了一千三百噸和一萬八千多噸。

新的鋼鐵廠,正在擴建中。

蒸汽機在採礦業中的運用,目前已經開始嘗試。

如果順利的話,將大幅度提高採礦效率,收益有望進一步提高。

……

商品交易稅增速也不錯,貢獻了一百二十萬兩的收入。

茶酒稅增速同樣迅猛,貢獻了八十萬兩的收入。

綾羅綢緞和香料等奢侈品稅,今年剛單獨列項,貢獻了大約十萬兩的收入。

剩下的都是一些雜稅收入,數額相對較小。

不動產租金收入和罰沒收入,從今年開始單獨列項,不計入商業稅款中。

這兩項收入,分別是八十萬兩和五十萬兩。

都護府第二大財政收入關稅,今年大約貢獻了兩百八十萬兩。

在財政收入中的佔比,提升約兩個百分點。

主要是都護府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較為薄弱。

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居然是糠和碳,其次是木材。

基本上都銷往了國內,能夠出口到海外的不多。

糧食銷售的收入,屬於移民特別經費,暫不列入財政收入中。

都護府第三大稅源是鑄幣稅,貢獻了大約一百二十萬兩白銀。

主要得益於銅礦產量的增加,為銅幣鑄造創造了機會。

按照計劃,明年將成立官營錢莊,專門從事銀票發行。

如果推廣順利的話,未來鑄幣稅的收入,有望大幅度提升。”

衛新之平靜的回答道。

對都護府的收入,他是瞭如指掌。

總體來說,各項產業都在穩中向好,同樣也面臨著商品競爭力疲軟的現實。

當前世界上主流的暴利商品,分別是香料、絲綢、茶葉、瓷器。

在這些領域,都護府通通不佔優勢。

想要努力都不行,物以稀為貴。

如果跟風效仿,把產能提升了上去,奢侈品就變成了廉價貨。

“礦產行業發展迅猛,從明年開始,也從商業稅款中剝離出來。

商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無需太過擔心,這些都只是暫時的。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在鋼鐵冶煉和造船業中的優勢,將逐步轉化為競爭優勢。

據本侯所知,船廠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兩年後。

隨著大虞開海的影響,民間對商船需求量非常旺盛。

船廠的免稅期結束後,光造船業帶來的收益,就不是一筆小數字。

高淨值產品創造價值,才是未來世界競爭的主流。”

李牧笑呵呵的說道。

小農經濟時代,消費市場以剛需為主,根本旺盛不起來。

像歐洲工業革命,從棉紡織業開啟的玩法,在大虞根本玩兒不轉。

甭管生產成本多低,都架不住人家自己動手織。

除非打破小農經濟,改變大家的消費模式。毫無疑問,這是極其不靠譜的餿主意。

工業化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需要廣袤的商品消費市場。

歷史上歐洲選擇了對外殖民,同樣的玩法,大虞根本效仿不了。

在工業革命初期,李牧想不出有什麼產業,能吸收上億的勞動力。

粗暴式的玩法,估摸著征服全世界充當商品傾銷市場,才能勉強滿足需求。

殖民模式走不通,那就只能在不打破小農經濟的情況下,逐步推進工業化。

甚至為了穩定局勢,他還故意擴大小農經濟圈,作為工業革命的緩衝區。

有土地給底層百姓託底,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天下就不會亂。

“侯爺,財政收入增長雖然迅猛,但財政支出也在同步增長。

光計算都護府的收支,福安元年的財政開銷,高達三千四百多萬白銀。

如果不是向北方出售糧食,抹平了其中一半的開銷,哪怕加上兩廣的協餉,也填不了這個窟窿。”

衛新之一臉苦澀的回答道。

大虞朝的戶部尚書不好當,安南都護府的“小戶部尚書”,更加不好當。

朝廷靠著稅制改革,挽救了兵臨崩潰的財政,安南都護府的財政還不知道該用什麼拯救。

開徵田賦、丁口稅,被自家侯爺就否定了。

提議給食鹽、鐵器漲價,同樣遭到拒絕。

除非北方各省一直缺糧,都護府能一直吃天價糧的紅利,不然財政早晚都要崩掉。

當然,也有簡單模式。

只要都護府停止對外擴張,光節省的軍費開銷一項,就能把每年的財政赤字降低三分之一。

如果再停下從國內移民,都護府財政直接起死回生。

不說有所盈餘,反正收支平衡,還是能夠做到的。

“放心好了,難民數量不可能一直這麼多。

擱在太平年月,一年頂多移民數十萬,差不多現在一兩個月的量。

你算算看,假如移民經費支出減少八成,都護府的財政狀況是不是就大幅度好轉?

還有對外擴張,現在也過了高潮期,後續將放慢腳步。

去年的軍費開銷,就是未來幾年中的最高點,往後的軍費支出,頂多也就去年的一半。

兩個開銷大頭降了下來,隨著對新佔領區的整合,財政收入還會大幅度提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