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山河

第470章 燙手的山芋

此時跌落下去,就意味著維繫清流陣營核心的一眾士紳大族,離開政治權力中心。

越是到了王朝中後期,上升的階梯就越封閉。

跌落下去,就甭想復起。

競爭對手會順勢落井下石,把他們隱藏在暗地裡的黑歷史,有選擇的揭露出來。

最後給他們扣上奸黨的帽子,也有可能是“閹黨”。

畢竟,他們之前就是這麼幹的。

擊垮政治對手之後,就給扣上閹黨的帽子,敗壞在士林中名聲,不給對手東山再起的機會。

在清流黨人最強勢的時期,還出現了誰和清流黨對著幹,誰就是閹黨的鬧劇。

前面把事情做絕了,衰落期就到了還債的時候。

清流黨大佬接二連三的發生意外,看似只是偶然事件,實際上卻是各方合力的結果。

看幾位閣臣的反應就知道,打壓清流黨的重要性,甚至排在了打壓勳貴系的前面。

倒不是大家放下了文武之爭,主要是勳貴系現在推出來的當家人,政治手腕比之前的景國良、李原差遠了。

名義上是老大,實際上威望有限,根本整合不了勳貴集團。

同習慣了玩弄權謀的文官大佬相比,那是妥妥的“老實人”。

放兩個沒有威脅的“老實人”在內閣,總好過引入兩頭餓狼強。

高層鬥爭緩和下來,朝廷還需要勳貴們賣命,文武之爭也逐步淡化下來。

外部矛盾沒了,就輪到文官集團的內部矛盾。

作為朝中第一大派系,以攻擊性著稱的清流黨,自然不甘心在內閣喪失話語權。

清流黨一系的御史言官,前些日子表現的尤為活躍,在朝中四面開炮。

嘴炮對轟中,以一黨之力對抗多派聯合,硬是不落下風。

“罷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總得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過去的事情,朝廷可以不追究,但現在的爛攤子必須收拾掉。

損毀的河堤、建築物,工部負責修復。

資金缺口,工部自己想辦法籌集。

賑災善後的事,順天府、五城兵馬司負責落實,所需錢糧戶部負責籌集。

禁止挪用其他款項。

完不成任務,自尚書往下一律革職,交錦衣衛查辦!”

姜書翰的話音落地,戶部和工部的官員,一個個臉色都變得難看起來。

嘴上說不追究責任,實際上已經把罪責扣在了他們頭上。

“革職,交錦衣衛查辦”,更是斷了大家的退路。

在官場上混的,有幾個人,能經得起查啊!

一旦進了詔獄,那可就生死不由人。

擺明是逼他們掏錢,填上現在的窟窿。

事實上,姜書翰一度想過趁機擴大化,給予清流黨人予以重創。

怎奈戶部的破事,牽連的人太多,朝中各派都有人涉案。

掀開蓋子亂殺,那就是一鍋大亂燉。

何況此時發起大規模黨爭,大家都忙著爭權奪利,那就沒人幹活了。

城外聚集的流民,沒人理會的話,那是會鬧出大亂子的。

若是有人振臂一呼,在順天府揭竿而起,大虞朝的體面可就全沒啦。

如果處理不善,搞不好連大虞朝的江山,也一併給葬送掉了。

未來史書記錄歷史,他這個發起黨爭的首輔,就是第一責任人。

“首輔,這……”

辯解的話沒說出口,呂凌風又被迫嚥了回去。

錢沒了,還可以再撈回來。

官沒了,可就再也回不來啦!

戶部尚書雖然難當,可也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

都不需要刻意,就會有人把錢送過來。

何況首輔說,不許挪用其他款項,那就不挪用了?

真要那麼聽話,那還爭個屁,直接向政敵投降算了。

權力在誰手中,誰就擁有決策權。

……

京師,安南會館。

自從第一批糧食,在天津衛登陸,這裡就變得熱鬧起來。

每天前來拜訪的商人,那是絡繹不絕。

整個北方都缺糧,現在誰的手中有糧,誰掌握了財富。

無需囤積居奇,糧價本身就在天上飄著。

連平常沒人吃的糟糠,現在一石都能賣上一兩銀子。

如果是普通商人,手握大量的糧食,早就被人吃抹乾淨。

現在情況不一樣,這些安南過來的商人,在替漢水侯幹活。

採取非常手段,那就是在打漢水侯的臉。

朝中有人能不給漢水侯面子,但其中絕不包括他們這些商人。

大家都有後臺靠山,自然要按規矩來。

討價還價的聲音,那是不絕於耳。

同鄉聚會的會館,變成了大型商貿合作現場。

在這裡談生意有一個好處,抽取百分之一的佣金,簽訂合同就能請館長充當見證人。

發生違約事件,會館會介入處理,幫忙追討違約金。

館長是李牧親自任命的,相當於安南都護府駐京辦事處負責人,代表著漢水侯府。

“尚書大人,您若是需要糧食,應該去找那些糧商。

安南會館不參與商業活動,手中也沒有您需要的糧食。”

李和頌笑著婉拒道。

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對普通商人有效,但漢水侯府不缺官面上的人脈。

戶部尚書的招牌,對侯府沒有任何價值。

“李先生,朝廷救濟的百姓,最後可是大都去了安南都護府。

這些都是上好的勞動力,提前預支一批糧食,侯府並不虧。”

呂凌風強忍著不滿說道。

朝會結束後,他就在戶部召開內部會議,想辦法籌集錢糧。

沒有任何例外,誰也不想把吃進去的吐出來。

最後他連哄帶威脅,才從大家的口袋裡,掏出了一筆款子。

糧食的問題依舊無解,被掏空的官倉,早就被大家變了現。

京中的糧商都是聰明人,知道朝會結果之後,一眾糧商巨頭直接把手中糧食批發出去。

唯恐手中持有大量糧食,被朝廷盯上,當成肥羊給宰了。

糧食分散到了糧店手中,一家多則囤積上千石,少則只有幾百石。

這麼點兒體量,戶部就算願意當冤大頭去收購,一時半會兒也買不到足夠的糧食。

何況大肆收糧,還會進一步哄抬京中糧價,這是朝廷所不允許的。

後續的糧食,還在半路上。

環顧四周之後才發現,安南會館正在向外界拋售糧食。

眼瞅著賑災糧快要見底,他只能放下架子,親自到安南會館商談。

“如果尚書大人覺得我們移民礙眼,大可上奏朝廷關閉移民通道。

這個便宜,我們不佔也罷!”

李和頌的回答,把呂凌風氣了一個半死。

關閉移民通道,這是什麼虎狼之詞。

難民是要吃飯的。

就算朝廷能從南方各省,調集到足夠多的糧食,他們也沒錢買這些天價糧。

沒有安南都護府,替大虞朝消化了幾百萬難民。

現在的北方大地,早就已經狼煙四起。

百姓沒有揭竿而起,除了官府努力維穩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有退路。

實在是活不下去,可以舉家移民去安南。

一旦斷了這條生路,沒有了生計的百姓,可不會原地等死。

對大虞朝廷來說,難民已經成了燙手的山芋。

安南都護府能接手,對各方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敢提議把這燙手山芋留下,官場上的同僚能組團問候他祖宗十八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