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崇禎擺爛怎麼了?!

第84章 我大明明明蒸蒸日上,天豈會塌?

朱由檢高坐廟堂,越來越多的奏報傳入北京。然而,朱由檢看了這些塘報以後,對於山西的情況還是兩眼抹黑。

山西巡撫耿如杞上奏說,山西總兵張鴻功率領太原鎮一萬人出戰,欲解大同之圍,剛出代州不到百里,便與北虜兵鋒相遇,相持三天,軍陣告破,大軍四散潰逃,張鴻功僅以身免。他逃回來的時候,還差點讓北虜尾隨著把雁門關給破了。

自此,被寄予厚望的太原鎮出師未捷身先死,直接被堵死在雁門關內,晉北盡由敵軍驅馳。

現在,明廷連大同城破沒破都不知道了。有傳言說,大同總兵渠家楨已經戰敗身死;又有說他沒死,因為害怕被朝廷問罪,現在已經投敵了。

太原兵敗,讓大家心中蒙上陰霾,朝廷上人心惶惶,不少人開始上書反對宣府出兵,宣府是北京門戶,若是宣府損兵折將,屆時門戶失手,北虜就要再次兵臨北京城下了。

唯一的好訊息是從陝西傳來的。延綏總兵杜文煥傳來捷報說,林丹汗有一支大約五千人的偏師,悄悄越過長城進入延綏,或許是為了牽制延綏鎮的兵力,不讓他們去支援山西,如今這夥人已經被剿滅。

延綏鎮斬得首級兩千一百三十七級,剩下的已經潰逃。延綏鎮二月十八日已經出精銳騎兵三千馳援山西,日行百里,半個月內可以到達大同。

“陛下!那歲賞不過十數萬兩白銀,然大軍一動,錢糧耗費何止百萬兩?依臣之見,莫若與林丹汗議和為上啊!”

“陛下明鑑!我朝如今兵備懈弛至此,縱陛下欲揚天威,又豈可輕啟戰端?莫若暫且按捺鋒芒,容臣等厲兵秣馬、整訓精銳。待兵強馬壯之時,再提雄師北伐察哈爾部,方顯天朝赫赫之威,不傷國體顏面啊!”

“陛下!目下最急者,乃需得一能總攬全域性之人啊!今各鎮援晉,各自為戰,若此般下去,恐遭林丹汗各個擊破!臣斗膽舉薦張鶴鳴,其才略可統籌排程,望陛下三思!”

“張鶴鳴已年逾耆老,依在下之見,莫若煩請朱閣老親往操持此事更為穩妥。”

“陛下,便命臣前往,總督山西兵事吧!”朱燮元也出聲說道。

“若卿家離去,何人可堪兵部尚書之職?!”朱由檢皺眉道。

“臣以為,王戎政足可總攝兵部事務。”

朱由檢感覺很不舒服:這還只是區區一個林丹汗而已,就攪得他和朝廷陣腳大亂,要是建奴入關,還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呢!“這樣下去不行的啊!我大明明明蒸蒸日上,前一秒還在歌功頌德,怎麼下一秒就成這樣了,我大明怎麼就這麼脆弱呢?!”朱由檢心中哀嘆。

“陛下,臣請戰!”低調了很久的英國公張維賢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這兩個多月來整飭京營,如今已初顯成效。常言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山西兵力匱乏,望陛下允臣率京營前往馳援。”

然而,還沒有等朱由檢將他按下,總督京營戎政王在晉就站出來拆了他的臺,說道:“陛下容稟:目下京營雖已裁汰老弱,然訓卒尚未精熟,如三千營之馬匹、神機營之火器,皆未齊備。以臣愚見,此時京營實不可輕言出戰。

臣曾親見建奴與北虜之勢,北虜雖不及建奴甲械精良、部伍嚴整,卻亦獷悍異常。未經戰陣淬鍊之卒,實難與彼等爭鋒,稍有不慎,恐致一觸即潰之局。兵者,乃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豈可不慎之又慎?伏望陛下三思。”

“王在晉,汝是何意?百戰老兵,哪個不是從戰陣中拼殺出來的?汝竟不讓我出戰,如此這般,又怎能將京營練成精兵?!陛下明鑑,滿朝群臣皆畏戰如虎,唯有臣不懼生死。還望陛下允臣出戰,縱使血染沙場、馬革裹屍,臣亦死而無憾!”張維賢說道。

“英國公,朝廷錢糧乃預留給各鎮援軍之用,實無餘財分與京營作開撥之資。況我等不僅需顧及山西局勢,遼東之地亦危如累卵。去歲陝西因乾旱驟發民亂,今已二月中旬,積雪盡化而陝西仍未得一雨澤,恐今歲陝西亦難獲安寧。”畢自嚴無奈道。說完,他停頓片刻,面上顯露出猶豫之態,終是開口奏道:“陛下,不若令太常寺與欽天監設壇求雨如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