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與北直隸相連,大同鎮曾經是九邊之首,巔峰兵力高達十三萬,用以拱衛京師。
薩爾滸之後,明廷從全國各地抽調精銳投入到遼東戰場,這種抽調近乎摧毀了九邊的防禦體系,自然也包括了大同鎮。平時相安無事還看不出來什麼,一旦遭遇戰事就會原形畢露。
如今大同鎮實際上駐軍只有兩萬多人,下轄七十二座城堡、數百里邊牆,兵力分散,面對林丹汗率大軍來攻根本無力抵禦,各處兵力也無法及時彙集、提供支援。這又要歸咎於大明馬政的崩潰,造成的軍隊機動能力大幅下降。
林丹汗圍困大同以後並沒有強攻,一方面要挾明廷給錢,另一方面以大同為中心,派出兵馬四處劫掠。
其實在邊牆告破之前,林丹汗就已經多次派兵襲擾山西了。他為了實現自己一統草原、恢復先祖榮光的夢想,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率軍西進,於吞併了右翼的喀喇沁、土默特等部。
而後,他理所當然地以為自己可以獲得原本屬於這些部落的歲賞銀和互市資格,然而大明卻不給錢了,於是林丹汗破大防。
林丹汗率軍從殺虎口攻入,彼時殺虎口狼煙四起,附近的平集堡、威遠堡、右玉城、大同鎮都本能地派兵去支援了,可惜還是沒能守住,守軍被屠,援軍也被擊潰、四散逃亡。
山西除了大同鎮、太原鎮之外,山西都司還下轄九個衛所,振武衛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大明的衛所早已經沒有了當年追亡逐北的英姿,只能勉強用來維持地方治安。
不過在大同被圍的情況下,周邊的這些衛所反倒是成為了抵抗蒙古騎兵的最後力量。只是一個衛所額定五千六百人,實際上只剩下一兩千甚至是幾百人,在沒有統一指揮的情況下,他們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自保尚且困難,更何況去解大同之圍。
如今山西的情況,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亂,亂成了一鍋粥!
崇禎元年二月十八日,大同被圍困的第七天,飛遞的軍令傳到了陝西延綏鎮榆林城。
此時,得到訊息的的巡撫孫傳庭和總兵杜文煥騎著馬從外面趕了回來,兩人身穿戰甲,臉上飛濺的血滴被他們隨手一抹,攤開在臉上,顏色居然還是鮮紅的。
這一次沒有傳旨的太監,只有跑死了戰馬、尤自垂淚的驛卒。
腳步聲響起,高大的陰影籠罩這名驛卒,他恍然抬頭,聽到旁人說這就是他要找的巡撫大人,於是他從懷裡小心翼翼取出蠟封的竹筒,呈遞了出去。
孫傳庭接過開蠟封的竹筒將其開啟,從裡面抽出一卷軍令:敕諭延綏巡撫孫傳庭
邇者大同遭北虜圍困,勢甚危急。茲特命爾即選延綏鎮精銳騎兵,即刻馳往救援。
務須以收攏潰卒、剿戮北虜、拯救被擄百姓為急務。
敵軍勢大,爾當審時度勢,首要確保自身周全。臨敵之時,宜相機而動,可戰則戰,不可則暫避其鋒,勿貪功冒進,致有疏失。
欽此!
“伯雅,朝廷有什麼差遣?!”杜文煥見孫傳庭眉頭緊鎖,忍不住發問道。
孫傳庭將軍令遞了出去,杜文煥看後愕然道:“原來我延綏這裡的北虜,卻只是虎墩兔憨麾下一支偏師?!”
他心中有些後怕,如果不是皇帝照顧,給他撥了錢糧,又令他“自籌軍費”,這才養活了麾下兵卒,否則他們延綏鎮的情況不會比大同好太多。大同是座大城,他們延綏榆林堡可比不了。
“既然陛下有令,那便著我兒弘域率三千精騎,即刻隨你起行。”杜文煥說道。“吾若將騎兵盡皆帶離,汝當如何?”孫傳庭有些擔憂地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