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王業不偏安

第191章 非為漢,而為吳也

孫權眉頭微微一皺。他收到了諸葛瑾、步騭來報,說申儀有降吳之心,並送糧四千餘石出城勞軍。

與諸葛瑾、步騭言道,只須大吳圍城百日,不牽連城中將士家屬,則申儀必將獻城而降。

孫權知道魏國科法,也知道申儀既是緩兵之計,又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但確實沒想到,申儀竟然親自出城來留住鄧芝。

倘若漢、吳二國合作無間,恐怕申儀出城那一刻,西城就已經被吳蜀二國奪下,何須再大動干戈?

至於那申儀竟敢出城,必然也是料定了,吳、蜀二國面對這座事關漢中得失,事關蜀漢命脈的西城,不可能會合作無間。

針對鄧芝適才所言,筵席之中一眾吳人紛紛側目。

“我大吳五萬大軍已經圍城,不知蜀漢該如何圍城百日?!”孫權的解煩督陳修率先斥道。

諸葛恪的族叔諸葛直聞之,亦是對著鄧芝冷哼一聲:“鄧鎮東的意思是,那西城申儀有降蜀不降吳之心,所以希望我大吳將西城拱手相讓,是嗎?”

鄧芝先是看了一眼陳修,又看向曾有過幾面之緣的諸葛直,而後眼睛微眯,辭嚴正色道:

“西城毗鄰漢中,該郡之得失,關乎漢中之安危。

“漢中連結蜀中、關中、隴右,乃是我大漢腹心咽喉!“如是,則漢中之安危,便是我大漢之安危,漢中之命運,便是我大漢國之命運!“吳得西城,於漢吳之盟不能有所增益。

“漢失西城,則漢吳之盟恐有不能存續之虞。

“芝之所以欲見申儀,非獨為大漢,更為吳侯著想。

“不過…芝竊以為,子瑜公治軍行營不甚嚴謹,子瑜公帳下軍卒亦有所懈怠。

“吳侯此來真欲奪取西城,控扼漢中咽喉腹心,須得換一大將,再調遣數萬精銳前往才是。”

鄧芝此言落罷,座中一眾吳國文武盡皆色變。

鄧芝剛剛這席話,毫不避諱地將吳國的心思,漢國的心思全部擺到了明面之上,甚至直接上升到了吳、蜀兩國盟約存續這條國策之上。

至於最後那一兩句話,看似在點諸葛瑾還有他所統將士懶散不精,不足以攻下西城。

但實際上又似乎在說,蜀漢這次一定要搶下西城,倘若奪之不下,那也不妨與吳國破盟一戰。

非止如此…鄧芝之所以能從軍營離開去見申儀,到底是不是諸葛瑾有意而為?

如果是,那諸葛瑾對於西城得失究竟是何想法?

如果不是諸葛瑾有意而為。

那鄧芝適才所言,難道是在挑撥離間,想讓大吳至尊,還有大吳文武對諸葛瑾心存猜忌,將他調離西城前線不成?

對子罵父是為無禮,鄧芝此言雖不是特意針對陪在末席的諸葛恪,但諸葛恪臉色已是微微發白,汗不敢出,言不敢發。

因為他也不知道,他父親究竟是什麼想法,鄧芝又到底是怎麼離開軍營去往西城的。

諸葛瑾的族弟諸葛直看了面如土色的諸葛恪一眼,當即再度起身,對著鄧芝喝罵:

“鄧伯苗,西城乃是魏地,非你蜀國所有!“我大吳今舉兵伐之,難道你蜀國還欲干涉不成?“你蜀國有什麼資格干涉?!

“簡直豈有此理!”

衛溫也冷哼一聲,憤怒出言:

“鄧伯苗,倘若沒有我大吳為你蜀國牽扯住了東線十萬魏軍!你蜀國豈能如此順利奪下關中?!

“如今,我大吳只欲取西城一小郡而已,你蜀國就要以吳、蜀之盟存續與否以為要挾!

“未免有些欺人太甚!又未免過於自視甚高了吧?!”

聽得衛溫此言,席間一眾吳國文武,都被激得有些憤慨與不服起來,一個接一個站起身來與鄧芝論辯。

大意無非如是。

憑什麼大家都北伐,你彈丸之地的蜀國,一舉奪得整片關中,還隔絕東西,納隴涼之地於彀中。

而我大吳空耗錢糧,寸土未得。現在不過是想要取一個小小隻有一縣的西城,你蜀國還要前來阻攔?!

諸葛直見鄧芝對座中文武的斥責不言不語,遂道:“鄧伯苗,我大吳與你蜀國締有盟約,同舟共濟,共討曹賊。

“一旦我大吳奪下西城,則你口中的蜀國腹心咽喉之地,不再有魏國威脅,再無東顧之憂!

“你蜀國大可趁此時機,一則集中兵力糧草全據涼州,交通西域!“二則可全力預備曹魏自潼關、河東反撲之勢。

“一旦天下有變,更可向借道西城,兵出南陽!“如是,豈不利於二國?!”

鄧芝仍舊不聲不響,不言不語,甚至連給個眼神的工夫都欠奉,只默默喝自己的酒。

待在座大半吳人都發洩了一番,安靜了些許後,孫權才沉住氣,對著鄧芝問道:

“伯苗此番東來,可是受了漢主之命?”

這位被他大讚“和合二國,唯有鄧芝”的漢鎮東,冒著可能被申儀所害的風險孤身前往西城,剛才言辭又如此激烈,直接說吳、蜀之盟恐有不存之虞,足可見蜀國對西城得失之重視。

倘若不是阿斗授意,他實在想不出鄧芝為何如此。

可是…阿斗剛剛才打下關中,未及消化,怎麼就有膽量在這時候與大吳撕破臉?鄧芝這時候才終於搖頭開口:“非也,關中新附,天子與丞相皆坐鎮長安,安撫夷民,不能遠行。

“但趙車騎深知大漢天子、丞相之心,所以,芝才不等帝命,便順流東進與申儀、吳侯一見。

“吳侯,芝今日便直言不諱。

“芝此番東來,非為大漢,而為吳也。

“當年,關公就在襄樊之地,水淹曹魏七軍,威震華夏。

“大漢將有復興之勢,曹魏已有衰頹之象。

“而吳侯襲奪荊州,致漢吳二國之盟所建之功盡棄於地。

“今,我大漢北伐功成,克復關中,還於舊都,威震天下,關公水淹七軍之勢再現,曹魏衰頹之象再顯。

“所憂者非魏,乃吳耳!“漢中乃我大漢咽喉之地,而西城,又恰恰控扼漢中。

“一旦吳侯奪下西城,將直接威脅到漢中我大漢腹心之地。

“我大漢與吳國之間,再無戰略緩衝之所。

“陛下絕不答應。

“是故,趙車騎與芝言,我大漢對西城志在必得,勢在必取。

“倘吳侯奪下西城,則漢吳之盟破裂已是事實。”

聽得鄧芝這完全撕破臉的話,孫權及一眾吳人盡皆不能言語,面面相覷。

只見那位漢鎮東又繼續道:“吳侯,諸君,曹魏連戰連敗,關中盡失,軍心士氣盡喪,一年半載內絕非大漢敵手,縱使漢吳之盟此時破裂,大漢也已非從前大漢。

“而,至少現在,吳侯正與曹魏於襄樊漢水之上鏖戰僵持。

“一如五年前,芝受命往武昌與吳侯締結漢、吳之盟時所言,一旦曹魏擊敗吳侯,兵臨荊州,我大漢必將順流見可而下。

“如是,則江南之地,恐非吳侯所有,望吳侯深思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