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王業不偏安

第190章 蛇丘王植為漢天子賦詩一首

鍾繇見狀,心底嘆了一氣。但怎麼說也是開國元勳,三朝老臣,所以面對這位做事還算有些理性的天子,並不會有所謂怖懼之情。

畢竟,雖說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但他鐘繇這輩子所食之祿,絕大多數都是太祖皇帝所賜。

如今老之將死,若能為太祖皇帝這個不爭氣的四子說幾句話,保其一命,也算是為太祖皇帝,為當今天子保住魏室聲名了。

一念至此,已七十有八,垂垂老朽的鐘繇才又對著天子道:“伏惟陛下明鑑。

“老臣…老臣竊以為。

“蛇丘王自恃才高,每每以詩賦自矜,今更借喜雨之詩,妄言欲為陛下分憂,與聞國家大計。

“然觀蛇丘王平生。

“論實務,未嘗親歷戰陣,不明邊疆之艱險。

“論才具,其詩文雖工,然止於坐談清議而已。

“一郡太守尚不能為,不足見用於御前、邊疆。

“老臣竊以為。

“可使蛇丘王安享王爵之榮,終老蛇丘封地。

“如此,既全宗室之誼,又不廢朝廷法度。”

見鍾繇自己一個人就把所有的雷全都頂完了,劉曄、華歆、辛毗這些在一旁默默看戲許久的三朝元老都微微鬆了一氣。

以陳群為首,所有人一一出列,開始為曹植找補,篤定曹植此詩就是鍾繇剛剛解釋的這個意思。

德陽殿中央。

曹叡默默聽著一眾三朝元老為曹植開脫之語,一言不發。

他花了兩年多時間建立起來的天子威權,現在遇到了挑戰。

三月中旬,他自長安歸來。

因那則『天子已崩,雍丘王當立』的謠言,處置誅戮了一大批人。

即使彼時大將軍曹真已經喪師殞命,但朝野上下對他大肆誅戮之舉仍然噤若寒蟬。

縱使他遷曹植為蛇丘王,亦無人敢為曹植有所進言。

但關中盡為那劉阿斗所得之後,還有那狗屁的洛水之讖應驗後,曹植這一首《喜雨》,即使已經攪得滿天下風雨,攪得本就風雨飄搖的大魏更加晦暗不明,這些骨鯁忠臣,依然要為曹植說話!曹叡心中之火已若燎原之勢,但面上仍舊冷若冰霜。

經過阿斗連連大勝,或者說大魏連連大敗的洗禮,他的心性似乎比以前更加堅韌了幾分。

至少不需要再像剛得知關中盡失時那般,要依靠飲酒服散、潦倒數日來麻痺自己,逃避現實了。

當陳群再次勸說,或可徵曹植之子曹志入侍禁中時。

一言未發的曹叡深深地看了陳群一眼,片刻後終於站起身來,繞到屏風背後。

啪嗒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德陽殿中響起,由近及遠,漸行漸淺,最後徹底消失在德陽殿中。

鍾繇、劉曄、辛毗、華歆等一眾耄耋元老面面相覷,不知所言。

少頃,一眾三朝老臣,又盡皆將目光掃向陳群。

蛇丘王曹植嫡子曹苗早死,曹志乃其庶子。

其人少時好學,有若其父,以才行見稱於世,兼善騎射,為人平易質樸,素有宏遠之志,為人所知。

曹植稱讚曰:“此保家主也。”

遂立以為嗣。

鍾繇、陳群等人離開德陽殿。

待行至殿外階梯,鍾繇支開為他抬輿的虎賁郎,無有他耳聞聽時,才對陳群道:

“長文啊長文,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你比我還要小十五歲吧,怎麼能比我還糊塗?”

陳群微微一愣,長嘆一氣:“元常公。

“我之本意,乃是徵蛇丘王之子質於宮禁之內,以保蛇丘王,不使宗室有鬩牆之。

“誰曾想……

“唉,確實是我老糊塗了。”

鍾繇聞之無奈搖了搖頭,心中開始有些忐忑難安。

天子為平原王時誕有一子冏。

天子紹繼大統之後,封長子曹冏為清河王。

結果過不二月,這位剛剛受封的清河王便慘遭不幸。

現在,天子膝下無子。

你陳長文,你們這些三朝元老,剛才就一直在為曹植找補。

現在竟還要把曹植那個“兼有文武,素有宏志”的兒子請到宮禁來。

你們到底是何用意?!須知,自打文帝繼王稱帝以來,所有宗室無一例外,全部被外放到郡縣各地,並命各太守、縣令、防輔令等官員嚴加看管。

所謂“禁防壅隔,同於囹圄”。

防的是什麼?防的就是宗室來爭帝位!

為何要防?

經驗哪裡來的?

經驗就在曹植這個曾經與文帝爭奪帝位爭得最歡的宗室身上!

鍾繇、陳群、劉曄等人本意是為了保住曹植一命。

現在好了。

非但曹植、曹志有性命之虞。

就連他們這些三朝元老,恐怕也與天子有隙了。

雖然本就有隙。

但此時與彼時終究是不一樣的。

待陳群、鍾繇、華歆等人全部離開宮省後,中護軍蔣濟去而復返。

透過複道,來到北宮。

在章德殿前,他見到了那位箕坐在階級上的天子。

“陛下,鐘太傅、陳尚書他們大概不是那個意思。”

作為天子心腹,他還是能跟天子說上幾句貼心話的。

曹叡看向蔣濟,道:

“中護軍,朕聞蛇丘令言,蛇丘遭洪澇之災,最近在鬧瘟疫。

“你且持朕符節去蛇丘。

“遷蛇丘王曹植至幽州,為雍奴王,命他即刻舉家之縣。”

蔣濟聞言一滯,趕忙躬身領命:

“唯!”

荊州。

漢水之上。

一支由近百艘漕船、艋艟、鬥艦組成的運糧船隊,在數千吳軍步卒的護送下,來到了襄陽城北。

坐了一旬舟船的鄧芝踏上渡口,環顧四周景色。

這裡的山,這裡的水,乃至這裡的樹樹草草,都那麼陌生又熟悉。

他是新野人。

可惜,在先帝寄寓新野時,他已經避亂入蜀,不能在新野與先帝早早遇見,也無幸得見先帝在此地攜民渡江之盛景。

即使在先帝崩逝之後,他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事,相信自己一定會有重回故土的一日。

而在天子還都長安之後,這個曾經看起來有些遙不可及的願望,忽然就變得指日可待,觸手可及起來。

不過確實沒想到,重返故土的這一日會來得這麼快。

倘若換一種形式,不是來此與孫權議事,而是來此收復故土,那就更好了。

已經數日腳不沾地的孫權,在五層樓船上聽聞老友鄧芝已至,於是趕忙放下軍務,親自來到碼頭迎接。

“伯苗啊伯苗,別來無恙!”孫權見到鄧芝之後哈哈大笑,與鄧芝把手言歡。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