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雕成龍鳳的精緻糖雕。
“這是……”
張紘拈起一塊,只覺入手沉甸,甜香撲鼻。
比起昨天他吃的霜糖還要甜膩,甚至可以說是齁甜了。
諸葛亮輕搖羽扇,解釋道:
“尋常糖品,不過熬煮甘蔗汁液而成。”
“這幾樣卻是反覆提煉,去其雜質,取其精華,甜度較常品高出數倍。”
張紘聞言蹙眉,說道:
“如此精工細作,產量必然有限。”
言外之意,這玩意兒是沒辦法大規模生產的。
也難怪昨天巡視糖坊時,諸葛亮未曾拿出來。
“正是。”
諸葛亮點頭,“一月所得,不過數匣而已。”
“尋常百姓,自是無緣得嘗。”
張紘將糖塊放回匣中,若有所思:
“使君專為此等珍品,莫非……”
他抬眼看向諸葛亮,眼中閃過疑惑,“是為某些貴人準備?”
諸葛亮羽扇一停,眼中精光閃爍:
“子綱果然慧眼。”
“此物正是為魏王曹丕所備。”
“曹丕?”
張紘眉梢一揚,“使君已向蜀地傾銷糖品,奈何又費此周折,專為曹丕單獨製糖?”
諸葛亮不慌不忙,為張紘續上一杯酒。
“子綱可還記得董神醫臨行前,曾贈亮一書?”
張紘眉頭微皺,回憶道:
“……確有此事。”
“那是一冊養生之法,董神醫盼使君善加利用,頤養天年。”
諸葛亮從懷中取出一本略顯陳舊的書冊,這正是董奉臨行前所贈。
“初時亮亦以為此僅是養生之術。”
“可細讀之下,方知此書包羅永珍,乃董神醫畢生心血。”
話落,將之遞給張紘。
張紘接過書冊,小心翻閱。
只見內頁密密麻麻記載著各種疑難病症的診治之法,圖文並茂。
有些地方還有筆毫批註,顯是諸葛亮所加。
“董神醫醫術通神,何以將此等寶籍輕易相贈?”
“不怕外傳耶?”
張紘疑惑更深。
諸葛亮長嘆一聲,目光投向遠方:
“董神醫離交州時,曾言欲往中原治瘧。”
“後為曹魏所擄,被迫為曹操醫治頭痛。”
“不久,便傳來他被處死的訊息。”
張紘聞言,神色黯然,慨嘆道:
“當日若聽我言,限制董神醫離境,或可免此劫難。”
“天命難違。”
諸葛亮搖了搖頭,接著說道:
“亮細思之,董神醫離交州前,恐已料到此行兇險。”
“故將畢生所學託付於我,望我能承其衣缽。”
董奉離開交州前,早就料到此行兇多吉少。
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
在他看來,這是他的歷史使命。
只是董奉又不忍自己畢生所學就這麼失傳了。
醫者,首重醫德。
董奉雖與諸葛亮交往時間不長,卻知曉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
他也正是看上了諸葛亮的德,才決定將此書相贈。
張紘沉默片刻,忽然想到什麼,忙問道:
“使君方才所言糖品與曹丕,莫非與此書與之有關?”
諸葛亮翻開醫書至某一頁,指著其中一段文字:
“董神醫在交州時,曾深入研究糖類對人體的影響。”
“書中此處明確記載:——”
“糖類甘美,然不可過食。”
“久服多量,肌膚易老,五臟受損。”
“更有消渴之症,終身難愈。”
消渴症也叫“解煩釋渴”,其症狀主要為口渴和煩悶。
還會導致代謝紊亂。
在現代,它被叫做糖尿病。
“原來如此!”
張紘恍然大悟,猛地抬頭,“使君欲以高糖之品貽贈曹丕,是因其素有嗜糖之癖?”
諸葛亮含笑點頭:
“曹丕年少時便好甜食,只是礙於曹家公子身份,在曹操面前不敢太過放肆。”
“如今其承繼父王,便如掙脫枷鎖,比之以往後更變本加厲。”
“據細作回報,其每日必食蜜餞果脯,飲必加糖。”
“若得此交州極品糖品,必然愛不釋手。”
張紘沉思良久,道:
“使君深謀遠慮,紘不及也。”
“只是……”他仍有顧慮,“若曹丕察覺其中蹊蹺?”
諸葛亮從容不迫地解釋道:
“糖之為物,本無毒害。”
“曹丕自取滅亡,非我所逼也。”
言罷,他舉杯向張紘。
“子綱入蜀後,只需設法將此物送入魏宮,餘事自有天定。”
張紘終於展顏,舉杯相碰:
“善!使君此計,可謂‘以蜜為刃,以糖作兵’吶,哈哈哈。”
“紘此行必不負所托!”
兩人相視大笑,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
院外蟬鳴陣陣,彷彿在為這場隱秘的謀劃奏響序曲。
臨別時,諸葛亮親自送張紘至府門外,又取出一封密信。
“此信中有糖品食用之法,子綱可一併呈上。”
“切記,需使曹丕深信此物珍稀,方能源源不斷索要。”
張紘鄭重接過,納入懷中:
“……使君放心。”
“紘在益州也有些人脈,定能將此物送入成都魏王宮去。”
諸葛亮深深一揖:
“天下大勢,盡在此舉。”
“子綱一路珍重。”
張紘還禮,轉身上馬。
馬蹄聲漸遠,諸葛亮立於府門前。
望著遠去的背影,手中羽扇輕搖,眼中閃爍著深不可測的光芒。
……
洛陽,未央宮。
劉備獨坐案前,手中捧著一份奏報,眉宇間透著幾分欣慰。
案几上擺著一隻精巧的木匣。
匣中盛滿了晶瑩如雪的霜糖,在燭光映照下,熠熠生輝。
“……孔明啊孔明。”
“交州這蠻荒之地,竟都被你治理得如此繁盛。”
劉備低聲自語,指尖輕輕撥弄著糖粒,嘴角含笑。
他想起當初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被貶交州時,朝中還有人議論,說這位‘臥龍’終究難堪大用。
可如今,交州商船絡繹,糖業大興。
甚至引得海外番邦前來貿易,儼然成了南方重鎮。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劉備搖頭輕笑,“若非荊州之失,孔明又怎會去交州,又怎會創出這‘霜糖’之業?”
正思忖間,殿外傳來腳步聲。
李翊手持奏章,緩步而入。
見劉備正對著糖匣出神,不由笑道:
“陛下今日心情甚佳?”
劉備抬頭,見是李翊,當即招手:
“李相來得正好,快嚐嚐這個!”
李翊走近,見木匣中盛著潔白如雪的糖粒,不由一怔:
“此物……是白糖?”
無怪李翊詫異,因為他並未發明過白糖。
而這東西卻是唐朝才有的。
為何此物能夠未經他手,便出現在自己眼前?
劉備眉眼含笑,道:
“正是!正是!”
“此乃孔明在交州新制的‘霜糖’,比石蜜更甜,更純淨。”
李翊眉頭微挑,伸手拈起一粒,細細端詳,眼中閃過一絲訝異。
“霜糖?”
“不錯。”
劉備點頭,開口解釋:
“孔明在奏報中言,此糖製法乃他改良所得。”
“如今交州糖業大興,商稅倍增,甚至可以遠銷蜀地、江東。”
李翊聞言,心中亦不由感慨。
不想諸葛孔明到了交州後,竟能夠陰差陽錯提前數百年發明出白糖來。
不過轉念一想,天才都是能夠因地制宜的。
交州這樣一個盛產甘蔗的寶地,十分適合發展蔗糖業。
以孔明的商業嗅覺,不可能察覺不到。
只是他能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發明出白糖。
那這確實有些出乎李翊的意料了。
劉備大笑,將奏報遞給李翊:
“李相且看,孔明不僅製糖有方,更欲以糖業制蜀。”
“以卿之才,觀此計如何?”
李翊接過奏報,細細閱讀,眼中漸漸浮現讚許之色:
“以糖業控蜀地經濟,待其依賴交州原料,再一舉斷供……”
“孔明此計,確實高明。”
劉備得意道:
“朕已準其所請,令張紘入蜀佈局。”
李翊點頭,卻未再取糖。
劉備見狀,不由催促:
“李相何不再嚐嚐?此糖甘美,世間罕有。”
李翊卻搖了搖頭,道:
“陛下,此物雖美,卻不宜多食。”
“哦?”劉備一愣,眉梢輕揚,“李相莫非不喜甜食?”
李翊正色道:
“非也。”
‘糖雖可口,但過量食用,易致消渴之症,損人元氣。“
劉備聞言,不由一聲長嘆:
“李相此言,竟與孔明不謀而合!”
“他在奏報中特意叮囑朕,言此糖雖甘,卻需節制,否則易患消渴。”
話落,劉備站起身,負手踱步至窗前。
望著殿外暮色,不禁感慨道:
“有時候,朕真的想不明白。”
李翊側目,“陛下何出此言?”
劉備回頭,對上李翊的目光:
“孔明這樣的大才,按理說,他的光芒應當照耀於世才對。”
“可偏偏……”
他看向李翊,微微一笑,“偏偏有李相你在,他的光芒,永遠被你遮掩。”
“孔明是能夠料敵於先,你卻能料他於心。”
“此是否可稱之為一時翊亮?”
李翊神色平靜,淡淡道:
“陛下過譽了。”
劉備搖頭,正色道:
“……非是過譽。”
“朕有時會想,若朕當年未曾遇見李相,而是先遇孔明。”
“如今會是怎樣一番天地?”
李翊沉吟片刻,坦然道:
“以陛下之雄略,孔明之才情,一樣可成帝業。”
劉備盯著他,良久,展顏笑道:
“但一定不會是現在這般強盛的帝業,對嗎?”
李翊微微一笑:
“未可知也。”
劉備聞言,朗聲大笑,心中已有了答案。
“也罷,且不聊這個了。”
笑罷,劉備又問道:
“李相以為,孔明這‘糖策’,能否成功?”
李翊淡淡道:
“能否成功,臣不敢斷言。”
“但臣知道,有人要為之倒黴了。”
劉備挑眉,“哦?是何人?”
李翊唇角微揚,輕笑:
“誰愛吃糖,便是誰。”
劉備先是一怔,隨即恍然。
君臣二人相視一眼,再度大笑。
殿外,暮色漸深。
而洛陽城中,糖香隱隱飄散。
……
成都,魏王宮內。
曹丕踞坐案前,面前食案擺滿了蜜餞果脯。
有嶺南的荔枝,浸在蔗漿裡。
有西域的葡萄,吳地的柑橘,皆剖成蓮花狀盛在盞中。
盞底還汪著半融的飴蜜。
“痛快!”
曹丕抓起一把糖漬梅子塞進口中,又端起鎏金碗,將乳酪拌著蜜漿倒進黍米飯裡。
再用筷子攪得叮噹作響。
侍立在側的下人們看得眼角直跳——
那飯粒早已被糖漿泡得發脹,黏膩如漿糊。
一口下去,真不敢想象得有多齁甜。
常言道,吃飯不加糖,等於沒吃糖。
曹丕倒是吃得很香。
階下黃權正捧著竹簡奏報:
“西羌得了三十車蜀錦,已退兵二百里。”
“南蠻孟獲襲擾四郡,被鄧將軍疑兵之之計殺退回洞去了……”
“咕咚——”
曹丕猛然仰脖,灌下半壺蜜水。
喉結劇烈滾動著,出聲打斷奏報:
“申儀那邊如何?”
“上庸軍行至米倉山突發疫病,也退兵去了……”
“好!”
曹丕猛拍食案,黏在唇邊的蜜糖星子噴到奏章上。
他渾不在意地舔著手指:
“仲達佈置得當,真乃孤之……唔!咳……咳……”
話未說完突然嗆住,頓時咳得滿面通紅。
侍從急忙遞上帕子,卻見魏王抓過蜜壺又灌了一口。
“大王容稟。”
細若蚊蚋的聲音從殿角傳來。
新晉小黃門的黃皓跪在光影交界處,捧著一隻描金漆盒:
“成都西市新開了間胡商鋪子,有絕品糖食銷售。”
曹丕眼睛倏地發亮,沾滿糖漬的鬍鬚都翹了起來:
“呈上來!”
漆盒揭開剎那,滿殿甜香。
但見盒中排列著:雪片似的霜糖、琥珀色的膠飴、雕成牡丹狀的糖酥。
最奇的是那幾塊透如冰晶的冰糖。
曹丕吃了一輩子糖,還從未見過如此晶瑩剔透的糖品。
“此物……”
曹丕指尖發顫地拈起冰糖,端詳良久,竟捨不得入口。
黃皓趁機湊近:
“奴婢兄長在糖行當差,說這些新糖都從交州……”
“交州?”黃權突然厲聲打斷:“可是諸葛亮治下?”
黃皓嚇得伏地:
“是……是商隊轉運……”
諸葛亮可是漢朝人,黃皓自報家裡在跟諸葛亮做生意。
這事兒放在魏王宮裡那是相當敏感的話題。
“大王不可!”
黃權急奏:
“諸葛亮素來詭計多端,不可使其在蜀地傾銷糖品。”
“囉嗦!”
曹丕已咬碎冰糖,咔嚓聲裡混著含糊不清的嘟囔:
“汝等亦是蜀中俊傑,料些許糖物,能惹出什麼事來。”
“去!速遣人去採買。”
“孤不親自嘗一嘗這糖,怎知它到底是於國有益還是有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