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透了,這一次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倫德斯泰特心情很糟糕,上一次有人嘗試對小鬍子下毒,數百人遭株連。
隆美爾自戰爭爆發後一直都在北非和義大利作戰,並不知道德國國內的情況已經緊張到這種程度。
“不管我們是對是錯,我們都已經無法回頭。”
倫德斯泰特眼神迷茫,完全看不到希望。
隨著俄羅斯的工業徹底轉向戰時體制,俄羅斯生產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多,德軍在前線全面處於劣勢,只能被動挨打,倫德斯泰特一直在北線,對此感受深刻。
戰爭剛爆發那會兒,憑藉這兩年的積累,德軍還可以和俄軍打個有來有回。
但隨著德國透過不列顛空戰培養的熟練飛行員逐漸損失殆盡,德軍已經徹底喪失制空權。
現在俄軍每天都要出動數百架轟炸機,對德軍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
俄軍的裝甲戰車數量同樣越來越多,戰爭剛爆發那會兒,俄軍還使用步坦協同呢,現在已經全面進化成裝甲戰車集團作戰。
“我們不是也有新型裝甲戰車了嗎?”
隆美爾對德國的生產情況不太瞭解。
“確實有,可是我們的工廠正在遭到俄羅斯人的轟炸,我們的鋼鐵廠和礦場同樣在劫難逃,工廠每天的產量只有個位數,如何和俄羅斯人作戰?”
倫德斯泰特苦笑,繼上一次世界大戰將之後,俄羅斯又向全世界展示了戰爭的新形態。
上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證明了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在先進的武器裝備面前,戰術能夠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
這一次俄羅斯證明了工業規模的重要性,德軍並不是被俄軍擊敗,而是被俄羅斯的工業實力擊敗。
“我們已經戰敗了嗎?”
隆美爾苦澀,他雖然預感到德國的失敗,但是當失敗降臨的時候,隆美爾還是很難過。
倫德斯泰特沒有回答。
喬治並不知道德軍高層已經全軍覆沒。
是否全軍覆沒也無所謂,德軍不管是倫德斯泰特指揮,還是隆美爾指揮,對於俄軍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隆美爾在北非之所以表現出色,是因為法軍和英軍互不配合,都想讓對方當炮灰,自己撿便宜。
戴高樂和蒙哥馬利兵力不足,給了隆美爾展示自己的機會。
北線俄軍德軍加起來上千萬,一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平均一公里一萬人,根本就沒有輾轉騰挪的空間,任何戰術都已經失去意義,只能拼消耗,用年輕士兵的生命和昂貴的裝備,換取突破敵人防線的機會。
為減少俄羅斯的損失,喬治已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全部,接下來就要看上帝想讓德軍在哪一天崩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