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還沒有動手,小鬍子先動手。小鬍子命大,沒有被炸彈炸死。
蓋世太保瘋狂出動,很快就找到刺殺的主謀人——本土兵團參謀長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上校。
會議開始前,施陶芬貝格攜帶定時炸彈進入會議室,將裝有炸彈的皮包放在會議室的辦公桌下,距離小鬍子只有兩米的位置上。
施陶芬貝格隨後離開,並不知道接下來都是發生了什麼。
參謀人員承認,會議開始前,就有人注意到桌子下放的皮包,但參謀人員以為是某位將軍隨身攜帶的,並沒有對皮包進行檢查,只是將皮包的位置挪了挪,更便於將軍們就坐。
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拯救了小鬍子。
施陶芬貝格上校被捕後,括埃爾溫·維茨萊本元帥、路德維希·貝克上將、艾裡希·霍普納上將、卡爾·格德勒(萊比錫市長)、梅爾茨·馮·基爾海姆上校等人先後被捕,隆美爾也被懷疑和刺殺事件有關。
隆美爾很委屈,他和施陶芬貝格上校只是認識,事前兩個人並沒有聯絡。
倫德斯泰特也被懷疑和刺殺有關,不過倫德斯泰特並沒有入獄,他很快就返回戰場,繼續指揮德軍作戰。
不回不行,俄軍突然加大了攻擊力度,德軍整條防線都已經岌岌可危。
隆美爾希望回到義大利指揮作戰,卻遭到小鬍子的拒絕。
義大利的情況,遠比德軍更嚴重。
隆美爾在德國期間,波利斯策劃了一次新的進攻,南斯拉夫軍隊在俄羅斯地中海艦隊的配合下,突破意軍防線,向羅馬前進了一大步。
恰在此時,在義大利駐紮的德軍內部傳言,小鬍子和隆美爾本人都已經被炸死,德國正在俄羅斯進行談判,討論以和平方式結束戰爭。
對於這個傳言,德軍半信半疑。
法軍卻深信不疑。
既然法國可以投降,德國又如何能例外。
高斯擔心流言會影響到部隊的戰鬥意志,禁止任何人討論這個問題。
這個決定不僅沒有阻止流言的蔓延,反而讓更多人相信,德國即將投降。
“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德國已經投降,俄羅斯贏得最終勝利,我們要返回法國,迎接我們偉大的戴高樂將軍。”
12月23號,小鬍子遇刺的第六天,在義大利作戰的法軍透過廣播,得到德軍已經戰敗的確切訊息。
訊息傳開,法軍全線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