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實習也算工齡

第6章 護駕

這是朱元璋留下的制度,‘大數用鈔,小數用錢,錢鈔並行’,禁止使用金銀進行貿易,賈川就納悶,都不讓用,賞銀是個什麼鬼?先不說金本位,銀本位,也不提準備金,因為賈川也搞不明白,只說金銀都被朝廷換走了,可百姓卻不能用寶鈔換金銀,這寶鈔能保值?他聽董樹本說過,洪武初年每鈔一貫,銅錢千文,銀一兩,可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貫寶鈔只能換二百五十文,四年後一百六十文……永樂二十年的時候,朝廷竟是頒佈旨意,拒絕使用寶鈔者要治罪,甚至全家充軍。

賈川來這三年是深刻感受到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的威力的,有時候那一卷寶鈔都買不來比它體積大的物什,可他記得影視劇中別管啥朝代,除了銅錢之外不是都用銀子嗎?

“殿下,莫說整個巡檢司湊不出買駕馬車的寶鈔,便是能湊出來,那麼大一捆,帶著也是費勁,還不如一些金銀首飾好用,只是要暗中交易,來日殿下莫要治罪才行。”賈川為難的說。

朱瞻基能理解,可他們幾人一路能留下命就不錯了,夏千戶連繡春刀都丟失了,他也就還剩下一塊兒玉佩,可這塊玉佩怎可拿去典兌?

“殿下便辛苦些,兩日時間便可到霸州。”況鍾坐直身子看向朱瞻基說:“雖說沒有馬車,能有馬匹已是幸運,若只有驢子,才是愁人。”

朱瞻基思考片刻說:“即刻啟程!”

賈川心中暗歎:朱高煦安排的伏擊真是就差一點,除了命,朱瞻基是什麼都沒剩下。

賈川深吸一口氣想要詢問如何護送?一共就六匹馬,這四人佔去四匹,頂多能有兩人護送,總不能讓幾十人跟馬比腳程吧?他不想去,跟皇家走太近沒好處,尤其是這種時候,這種史書都要胡謅的歷史關鍵時期,他的聰明才智會成為他送命的根本原因,董樹本就不同了,鈍感力能保命!

可如何才能不去?就在賈川想要開口渲染去路無險的時候,那位靠著牆坐在朱瞻基身旁的老太監突然栽倒了,朱瞻基嚇了一跳,下意識的試探了一下鼻息,而後緊緊咬著牙關閉上雙眼,重重靠到牆上。

況鍾還沒反應過來,海壽已是撲了上去,摸了又摸而後伏在老太監的身體上嗚嗚哭了起來。

況鍾這才明白過來,這位跟隨太子多年的宦官累死了。

賈川瞪大雙眼,這不就又騰出一匹馬來了?

原本賈川想著死道友不死貧道,極力推薦董樹本護駕再安排一個弓兵跟隨,理由也很充分,董樹本到了霸州去調兵最合適不過,而弓兵總比他這個跑得比兔子快,實則無半分本事的人強。

可眼下可隨行三人,就算是他著重敘述多帶一名弓兵的好處,朱瞻基也不可能放過他,他是跑不掉了。

賈川第一次覺得腦袋好使誤事!……

朱瞻基三人換上巡檢司的工服,上馬之後朱瞻基還在囑咐一定要好好安葬他的大班和他的夏千戶。

賈川生無可戀的牽著兩匹馬,心中盤算著這次領盒飯的可能性。

可他這副沒精打采的模樣在朱瞻基看來卻想成了有情有義,不過是數面之緣,便會如此痛心,朱瞻基對賈川的信任和欣賞不由得又新增了幾分。

董樹本沒那麼多心思,或者說他的腦子眼下也不允許他想到其它。

他木然的將朱瞻基的吩咐轉述副巡檢使,主要是埋了死了的,看管好活著的,而後他帶足了能帶的乾糧和清水,還有能用上的藥材,將這些東西分裝在兩個包袱中,掛在馬鞍兩端,臨行前檢視了好幾遍,生怕帶不夠餓著太子。

三十名弓兵中,董樹本挑選了順子,讓他將弓箭箭筒帶好,朱瞻基扭頭說:“多帶一副。”

等順子背好三幅弓箭,箭筒,一行人緩緩上路了。

……

旭日東昇,給一片山林染上了半透明的光暈。

出山林的捷徑董樹本,賈川最是清楚,受傷的幾人坐在馬上,賈川他們三人一人牽著兩匹馬默默的出了山林。

清晨時分,六人皆在馬上,馬兒一路小跑朝滄州方向奔去。

……

賈川騎在馬上想了無數種可能,後面偷襲如何應對?前方攔截如何逃脫?突然從天而降又當如何應對?

當然他想的如何只是自己當如何,至於如何保護太子?他覺得沒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更何況歷史上朱瞻基可是做了皇帝的,呃……如果這裡是平行世界……

賈川沒有順著這個想法想下去,但是他卻想明白了為何一個禮部郎中,還是一個沒有學歷的,竟是能做到蘇州知府的位置上,應是這次護駕有功的緣故。

中午,陽光炙熱的照在幾人頭頂,況鍾建議下馬修整一刻鐘,朱瞻基同意了。

賈川忍著雙腿內側的疼痛,下馬後不斷的抖著腿,看得朱瞻基很是不爽,便說道:“來日你需進兵營歷練一番。”

賈川頓時腰不疼,肉也不疼了,他接過董樹本遞過來的餅子,又看到董樹本同情的目光,心裡先將朱瞻基列為祖宗問候了一遍,然後思考如何答對才能讓太子收了這個心思。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