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郎

第102章 凝聚軍心

趙基語氣幽幽:“照常理來說,公卿將我等與匈奴安置在一起,即便相安無事,虎賁大小頭目也會爭相拜訪公卿、各郎署,展示才能,以求器重。奈何此地有金庫,牽引人心,一時無人去拜謁公卿門路。我軍心凝聚,在公卿看來已然目無朝堂,是大逆之舉。”莢童是看著趙基一步步崛起的,天子在側,趙基能忍著不去走動,已經不正常了。

又是沉默許久,莢童問:“可是趙公授意?”

“沒有明言,但趙公講述列位公卿事蹟時,我能感受到他的憤懣。可能是擔心跟我說了,我剋制不住,被他們所害。”

趙基呵呵做笑:“弘農虎賁前赴後繼死絕了,楊琦、楊彪的兒子還活著,弘農人不敢說什麼,難道楊家還能管著我們河東人?不讓我們聯想一些?”

頓了頓,趙基又說:“李傕郭汜也沒有你我想象的壞,他們只是愚蠢,不知該怎麼處置朝廷。連續兩年大旱,又有蝗災,關中流言說是王允被殺才有這類災禍,為什麼董卓活著的時候沒有旱災、蝗災?你看,你我有嘴,也能解釋天災。”

對於這個話題,莢童乾乾做笑,不做正面回應。

“趙公向我介紹司徒趙溫時,講述了一件事情。其兄趙謙病故,趙謙婦翁常洽護衛天子陣歿,其屍體儲存完善。”

莢童認真聆聽,趙基繼續說:“據趙公說李傕堂弟李應乃趙氏兄弟故吏,李傕要殺趙溫時,李應多有迴護。而常洽之女從蜀中派遣故吏二人來關中接喪,已將常洽屍骸運回。”

莢童大驚:“漢中張魯沒有截殺?”

“張魯不過是劉焉父子養的看門狗,這種義舉不值得他截殺。令我驚奇的是李應,是他出手妥善安置了常洽屍骸。”

趙基長嘆一聲:“這個世界很不公平,李應保護故主趙謙婦翁常洽,卻沒人說什麼讚揚的好話。未來李傕形勢危急滿門受誅時,我想沒人敢庇護其妻小。這也是我剋制的原因,點評人物黑白的是公族、卿族,非是我等。”

莢童聞言,神情趨於狠厲:“中郎安心,我汾北之士,絕不會與彼輩為伍。若大事不濟,殺滿堂公卿,我等護衛天子走入匈奴,以中郎手段,早晚能殺回來!”

要做最壞的打算,天亮後出兵安邑,搞不好身邊人就會突然出刀。

這段時間虎賁已經打出了軍事自信,入塞的匈奴各部尚且內鬥不已,虎賁有機會吃掉匈奴。

塞內、塞外就是兩種地形,匈奴人沒法遠距離奔波逃竄。

只要在有限距離內作戰,莢童熟悉匈奴戰法,不認為匈奴是什麼難纏的敵人。

見莢童鄭重表態,趙基也放心了一些。

今晚別說是蔡昭姬,就是十個傳說中的貂蟬堆在一起,趙基也不會碰。

聽琴只是為了靜心。

蔡邕就是前車之鑑,王允也是前車之鑑,董卓更是前車之鑑。

公卿們很擅長斷尾求生,又很識時務,稍不留神就混到你身邊成了朋友,然後再大義凜然給你一刀。

可公卿的問題,不是一刀殺掉就能解決的。

朝廷之所以是朝廷,就是因為公卿們身負海內之望,在各州列郡有極高的影響力。

他們在朝堂之上,佔著股份、決策權,所以朝廷的詔令才能被他們的門生故吏所認同。

這個層次上來說,已經完成了寄生、轉變。

好在袁紹、曹操、袁術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給力,關東列郡舊有士人一茬茬被殺,與公卿有門生故吏關係的老士人越來越少。

各郡即便有後起之秀、民意領袖,要麼臣服這些軍閥,要麼被殺,已經沒有更高的成長空間。

新生代士人,與當朝公卿的聯絡已經越來越疏遠了。

換言之,公卿們已經很難從地方上獲取支援、力量。

河東虎賁能成型,是裴茂在發揮本地領導力量,而不是敬重什麼公卿。

如果沒有裴茂,沒有裴秀應募,響應者不會這麼多。

兩人沉默之際,各自思索心事。

一名虎賁快步走來:“中郎,徐公明求見,他帶著一顆頭顱。”

趙基坐起來,對莢童一笑:“你看,徐公明是聰明人,我就喜歡他。”

莢童起身:“卑職去迎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