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郎

第485章 物是人非

劉備對公孫瓚也是頗感無語,家鄉人也不斷來投奔他,帶來了公孫瓚的時刻資訊。公孫瓚已經放棄幽州核心薊縣,可能是意識到攻殺劉虞一事很不得人心,他這位前將軍薊侯、幽州牧待在薊縣,會被錯綜複雜的幽州鄉黨們暗算。

因此在薊縣之南的易水河畔軍屯,營建易京,屯糧數百萬石。

結果就是幽州各方畏懼公孫瓚的強勢,不敢反抗公孫瓚,維持著表面統治。

每到冬日時,公孫瓚高舉戰爭旗幟,幽州各方也會積極動員響應,配屬於公孫瓚,去年就去河北抄掠一番,滿載而歸。

最關鍵的是,每次冬日大動員時,幽州各方都能在公孫瓚這裡吃飽肚子。

易水軍屯,讓公孫瓚這裡不缺糧食。

本部不過萬餘步騎,可仰仗易水軍屯,公孫瓚真不缺糧食。

手裡拿著糧食,每每到冬季乏糧時,想吃糧食的漢胡武裝就自己來公孫瓚這裡效力來了。

這也是公孫瓚區別於各方的特殊動員機制,與袁術的動員機制雖然不同,但都很奇特。

或許趙基高舉護國討袁戰旗時,公孫瓚也想動手與袁紹開戰,但那個時候幽州漢胡武裝還能吃飽肚子,也畏懼袁紹,不會積極響應公孫瓚的號召。

但不管怎麼樣,公孫瓚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

如果那個時候公孫瓚舉兵與袁紹相持,等趙基收拾完袁術、曹操,再揮兵進擊河北,那袁紹瞬間就會四分五裂。

可這樣的話,冀州是公孫瓚的,還是趙基的?又或者是朝廷的?總之,公孫瓚受限於特殊的動員機制,也懷有私心,才選擇延遲在這個時候舉兵。

自趙基退兵開始,袁紹的前鋒諸將意圖追擊,還追到了河內東部各縣,結果就是被趙基嚇退,趙基也乘勢對河內東六縣施行瓜蔓抄。

再然後袁紹大軍向東救援青州,與孫策相持於濟南,也是相持不戰,已顯出疲態。

可以這麼說,袁紹已經暴露出了脖子,公孫瓚現在跳出來,就是想一口咬死袁紹,兼併對方。

如果劉備還是四年前的平原相,那他肯定支援公孫瓚統一河北。

可現在他是徐州牧,朝廷四大宗藩之一,哪怕一直跟著朝廷走,未來公卿有望,甚至也能合法合理的封王。

所以呢,現在那位昔日的老大哥,怎麼看都覺得對方行舉失當。

再說了,就算打掉袁紹又能怎樣?

到那個時候,面對比袁紹鋒銳數倍的公孫瓚,同樣出身邊郡的趙基、呂布勢必更加和睦,會選擇聯手擊垮公孫瓚。

必然會爆發一場十餘萬、數十萬規模,能決定北方歸屬的大決戰。

三方中的決勝者,必然會用更強硬的態度控制朝廷;接下來四大宗藩能做的就是聯合勤王、討逆。

這其中,徐州地處中原,首當其衝!劉備看不出公孫瓚速定冀州成為河北霸主後的好處,只看到各種圍繞朝廷、徐州滋生的兇險。

簡雍開口否定公孫瓚的戰略眼光後,關羽不見糜竺開口,就開口表達自己的看法:“若公孫伯圭以漢室社稷為念,雖力有不逮,亦會在大司馬護國討袁檄文傳到時舉兵南下。袁本初要麼讓開道路,要麼舉兵相抗。如今可見,公孫伯圭已非昔日白馬將軍。豈可以舊時情誼,來斷今日之事?”

張飛立刻跟上:“如二哥所言,他若還是當年的白馬將軍,就不該有這樣的事情。”

夏侯博、昌霸不熟悉公孫瓚,此刻也都不言語。

劉備點著頭:“此大事也,若得天子詔令,徐州雖已疲乏,我也會竭力配合。此事我就如此回覆伯圭兄,也會上表朝廷,請示朝廷。”

關羽、簡雍幾個人點著頭,神情贊同。

劉琰、孫乾也是認同模樣,現在劉備的前程遠大,作為四大宗藩中最善戰的一個,未來天子必然會極力仰仗、依賴己方。

朝廷想要從四大宗藩手裡換取四州治權,最簡單的就是策封四個新的王國。

以世代傳承的王權,換取四州治權……若是天下有安定的機會,漢室能得以中興,四大宗藩落袋為安,也不會強硬反抗。

所以劉備這裡,緊緊跟著朝廷走,最次也能落得一個王國封地。

這是大小宗藩與外姓州牧、軍閥的本質區別,形勢好轉可以和談上岸,形勢不好也能力挽狂瀾,行光武舊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