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稍稍明亮時,趙基所在的小船隊揚帆起航。
隨著太陽漸漸升高,氣溫涼爽宜人,陽光正好時,趙基走出船艙,來到高處觀望兩岸風景。
因暖冬不曾降雪,兩岸引汾水灌溉的好田要麼滋生許多雜草,要麼就是成片的宿麥。
河流與道路附近的村莊是最快恢復的,趙基展目望去,已經看不到什麼像樣的廢墟里社、亭驛。
心中欣慰,但想到一些事情依舊有些不高興。
例如賈詡,如果沒有聽賈詡的建議,堅持最初的計劃,在駐軍雒陽時躲避暑氣,集訓關中降軍。
那麼中原戰場上,己方會表現的更加耀眼。
可怎麼說呢,如果打的太過於驍猛,曹操肯定會十分警惕。
正是因為自己打的太過於保守,曹操更想順著杆子重歸朝廷序列,他才冒險來賭,就是吃定自己不願殺他惹出更大的動亂。
曹操死,兗州亂,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還會使得袁紹勢力更進一步壯大。
易地而處,曹操大概也不會動手。
曹操是一方面,還有朝廷、呂布;如果自己整頓關中兵後再出虎牢,呂布這裡絕對不可能分兵協助,一開始就會嚴加防備。
還有徐州戰場,賈詡並不清楚劉備,賈詡擔憂的徐州東線戰場崩解,使袁術打出席捲之勢。到那個時候,袁紹也跟著掀桌子,那朝廷就毫無價值了。
說到底,賈詡為自己出謀,卻選了個朝廷獲益最大的立足點。
自己的最初計劃,因為相信劉備、徐州人的抗線能力,所以有很高的發揮上限;可賈詡、祖父不清楚劉備的韌性,所以他們看到了他們眼中的下限與風險。
賈詡督促提前開戰,更改後的計劃,讓他們眼中只能考二十五分到八十分的自己,能穩定考個六十五分以上。所以立場沒問題,問題出在資訊的判斷上。
自己瞭解劉備的韌性,所以原版自己制定的計劃,搖骰子能投擲出四十到九十五。
不過即便搖出九十五點又能如何?
每年糧食產量恢復速度擺在那裡,己方核心人員發展、壯大都需要時間。
不可能因為一場史詩大勝,就令世人傾倒、拜服。
現在不是秦末亂世,秦末亂世都沒經驗,按著慣性走,很快就平定了。
經歷了秦末、新莽之亂後,現在各方誰敢輕易投降?就算投降了,不進行反攻倒算,對方的影響力不會消除,反而有再次振臂高呼扯旗造反的可能性。
若是大肆殺戮降軍,清洗從屬勢力,那內部各種人員關係錯綜複雜,就很難產生凝聚力,對外也不會有吸引力。
所以一開始就不該大肆兼併,特別是用柔和手段兼併底蘊強盛、地方文化充滿韌性的地區。
這種地方就跟抱臉蟲一樣,勉強吃到肚子裡後,就會被寄生。
因此今年的關東討袁戰爭打的不虧,把曹操框進來弄死,長遠來說更是大賺。
沒了曹操這個不穩定因素,關東方面未來的變化就很容易預估了。
呂布就算長袖善舞,他又能拉攏誰?劉備有被拉攏的戰略價值,可劉備這個人是那麼好收買、籠絡的?
稍稍穩不住形勢,年滿二十歲時的天子就能讓呂布知曉什麼是帝室光榮傳統。
趙基是真擔心呂布穩定中原,形成第二個,還是擅長軍事的曹操。
實在是沒辦法,只好把董貴妃以及大多數勳貴女眷給朝廷送過去,這些從出生成長,再到經歷各種政變的勳貴女眷,不管嫁給誰,都會讓她的丈夫提升一級或兩級的政鬥經驗,以及相關的積極性。
怕呂布真正匡扶漢室,也怕呂布暴斃,只好把這些血液裡流淌著政鬥基因的女眷送過去,能提升呂布麾下將校的政鬥經驗,也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換言之,也等於削減了呂布集團的發揮上限,並提升了下限短板。
趙基獨思之際,兩岸只要有軍屯據點,都會動員一支三十餘人的騎士隊伍來岸邊巡哨、護航幾十裡後就撤離。
為了護衛他的安全,雀鼠谷南端正臨時聚集周圍的虎步軍騎士,他們將參與陸地護送,直接送到雀鼠谷北端的冷泉關為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