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郎

第483章 戰術投毒

接下來的行程,就安全許多,唯一有隱患的就是雀鼠谷路段。汾水有許多拐彎、淺灘,山區也易於藏匿賊人。

因此冷泉關已經封鎖南下的航道,不準其他官船南下。

此刻兩岸參與護航的虎步騎士……除了虎步軍參與外,也會攜帶家中子弟跟隨。

趙基也不缺這點護衛力量,只是想順路看看兩岸軍屯所內的牛馬儲備,軍功賞賜時,牛馬才是賜下最多的酬功物。

官牧負責繁育良種,擴大種群;想要畜力快速在民間壯大,目前只能依靠免除徭役的軍戶,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經營家業。

按著畜力耕地面積與耕地產出草料來說,這其中很容易達成平衡。

這也就是社會秩序穩定的情況下,民間有多少耕地,就能養多少牛馬……因荒地、輪休的原因,其實可以擁有更多的畜力。

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官府不能肆意強徵畜力,這是百姓主要的財富,官府強徵一次,會嚴重打擊民間持有、增殖畜力的積極性。

往往中樞開一次頭,以後州郡縣三級就敢屢屢強徵、小範圍徵派、強租。

另一個前提就是氣候要穩定一些,千里大旱連草都不長,人畜都會遭受生存考驗;也不能有頻繁澇災,這是各種災病的根源。

就在趙基解散軍隊,前往晉陽之際,集結在黎陽一帶的袁軍主力也順河而下。

孫策也集合軍隊於濟南,準備在這裡與袁紹決戰。

只是孫策以防守為主,並沒有分兵攻掠青州東部、膠東半島的心思,全軍佈置在濟水南岸,依託歷城構建防禦工事。

放棄了濟水北岸、黃河南岸的狹長地帶,袁軍可以輕易在倉亭津、高唐津登陸。

可問題也很明顯,袁軍在濟水流域缺乏渡河舟船。

與孫策陷入長期對峙,等到公孫瓚完成動員,那袁紹就陷入全面被動。

為了早日決戰,袁紹只能命令青州各軍在濟水下游的樂安集結,企圖兩面夾擊。

然而,從長江撤離的孫賁、孫靜、孫權等孫氏宗族、鄉黨舊部船隊走海路北上。

在琅琊完成最後補給,這支兩萬多人,算上家眷五萬多人的龐大船隊繞膠東半島而來,並沿途投放軍隊,分兵攻掠空虛的東萊郡、北海國。

青州各軍後方不穩,要麼主動和談依附於新州牧孫策,要麼攜帶家眷部曲跨過濟水、黃河,向平原國撤離。

袁軍主力能做的就是盯死孫策,為青州豪強遷徙、逃難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協助。

孫策這樣步兵正面防守,水軍側翼抄襲、遊擊,如似劍盾。

西線濟南國防線是盾,東線則是進攻的長劍。

一靜一動之間,仰仗水師這個遠遠領先於河北的技術兵種,雖未正面交戰,卻壓的河北兵不敢冒險。

沮授、顏良、文丑各軍已經在河內附近領教過專業水師的厲害,誰又敢冒進決戰?

雙方相持之際,公孫瓚正抓緊時間動員。

分別向張燕、孫策、劉備以及呂布、趙基派遣使者,企圖各方聯軍,一舉消滅袁紹。

對於公孫瓚的熱切提議,孫策就當沒聽到,反手派人將公孫瓚的書信送到了袁紹面前。

而劉備也是有心無力,徐州的戰爭潛力徹底耗盡,明年秋收前不具備對外的行動力。

至於呂布,軍中疫病壓制後,才開始有序退兵,依舊保持對壽春的威脅,使得袁術困守壽春,無法分兵脅迫淮南郡縣重新歸順。

這種脫離袁術控制的時間越久,那兩淮豪強抵抗袁術的信心就越強。

就袁術的那種勒索、裹挾方式,能持續獲勝擴大疆域的話,大家還能忍受,跟著袁術繼續混。

可趙基、呂布連續兩棒打的袁術暈頭轉向露出底褲,兩淮豪傑誰還敢往袁術身上押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