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第195章 四海盡破

中平三年五月底。

劉宏覺得自己面對的局面似乎有了好轉……

先是黑山順利招安,河北有了一支大軍,雖然這隻大軍未必聽話,但至少可以作為威懾。

對於皇帝而言,軍隊最大的作用本來就是其威懾力,只要黑山軍名義上屬於朝廷,那黃河以北乃至整個關東所有勢力都得束手束腳。

劉焉尋了個欺男霸女的把柄打壓袁家兄弟,並質疑各地‘清流’欺壓百姓導致四處叛亂,這使得包括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在內的世家以及各地清流都必須自證其能力和清白。

原本一心操弄名聲的清流們紛紛自請討叛,各世家也上書請願,將一些真正的幹吏派到了各地討伐亂民。

新任南陽太守羊續到任不久便平息了趙慈叛亂,南陽重新安定。

涼州叛軍雖說尚未平定,但也沒有再威脅長安。

也就是說,至少京畿三輔穩定下來了,而且張溫戰敗對天子而言也不是壞事——張溫的大軍全都來自世家豪族,如今世家豪族實力再度縮水,劉宏對朝廷的控制力反而因此加強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便張溫打瞭如此大敗仗,劉宏依然沒有換將,甚至還讓張溫遷為了太尉,讓其在長安繼續管著西部戰區。

不在朝中的太尉,有漢以來這還是第一個。

當然,劉宏拜張溫為太尉並不是出於信任,而是出於不信任……

就是不信才要加官進爵,一邊施恩穩其心,一邊安排人監視。

由於大軍已經很長時間沒發餉了,再加上這些軍隊本來就不是天子的部隊,為了避免張溫勾結叛軍養寇自重,也為了避免大軍作亂,劉宏派了鄒靖作為監軍,還調了劉備去長安‘增援’。

這其實也並不僅僅是為了監視,主要是為了讓整體局勢趨於平衡。

劉宏嘉獎董卓,給其封侯,這其實是最高檔次的施恩和拉攏——誰都沒法給出比這更高的待遇,無論董卓的舉主或背後的資助者是誰,至少目前可以將董卓視為天子忠臣。

畢竟剛給董卓封了侯,即便是為了部下和家人著想,董卓在短期內也必須完全聽天子排程,否則就是實打實的白眼狼了。

鮑鴻也是如此,皇甫嵩已經丟官降爵,鮑鴻得了天子施恩,也可以視為天子之軍。

同時,董卓和鮑鴻打了唯一的勝仗,董卓領軍的部隊又是唯一從涼州全身而退的,目前董卓在西部戰區威望挺高,已經可以與張溫分庭抗禮。

劉備當然也屬於不好約束的,但只要劉備能服從調令就行,至少名義上劉備算是中央軍序列——其實這個調令也是基於不信任。

劉宏並不知道劉備在幽州有多少兵力,但劉備之前能和張燕一同擊退鮮卑,自然實力不弱,再加上劉備和張燕關係太好,這無論如何都是巨大的危險。

所以他要將劉備調離幽州,使得劉備和董卓、張溫等人相互約束。

張燕確實沒法調,劉宏也不敢把剛招安不久的黑山軍調到長安去。

董卓、鮑鴻、鄒靖、劉備,有這些人在長安和扶風,西部戰區便相當於集合了所有派系的部隊,各部隊會相互挾制相互監視。

這樣一來,無論誰有什麼心思,都沒法作亂。

——這個安排倒確實有點攘外必先安內的意思了。

而且,五月下旬,劉宏收到張溫回報,說涼州各支叛軍突然不再攻城略地,尤其是先零羌,幾乎全都偃旗息鼓各自回了部族。

叛軍剛打了勝仗,又逢盛夏,此時不再出兵攻城可以理解。

但羌人突然之間全都不再作亂,這卻讓人難以理解……

劉宏不知緣由,但無論如何這是好事,便讓張溫嘗試招安其他叛軍,比如金城韓遂。

韓遂本名韓約,一開始是受北宮伯玉逼迫裹挾,隨後被隴西、金城等地視為叛逆,這才改名韓遂成了叛軍。

這確實是可以嘗試招安的。

天子已經嚐到了招安黑山軍的甜頭,若是有機會招安的,便都想嘗試一下。

但張溫上表稱長安、扶風等地皆因叛軍抄掠而破敗,大軍又久未發餉,逃兵越來越多,迫切需要軍餉提振士氣。

同時,如果要招安韓遂,也必須先用大量財貨安撫其心,請求天子撥給資費。

這是合理要求,也是必須做的,大軍今年確實一直都沒發餉。

可劉宏眼下還真就撥不出錢來。

錢稅比如人頭稅等一般是七月初(年中)徵收;糧稅是八月中秋徵收,通常都是十月份到賬入庫,五六月份一向是最青黃不接的時候,朝廷真沒錢。

去年收的田畝錢已經被劉宏用來修復南宮了,同時還鑄了銅人四尊,黃鐘四座,再加上天祿獸,蝦蟆等銅像,已經敗光了……

鑄這些銅人銅像倒不是為了享樂或粉飾太平,而是因為涼州叛軍驚擾了西陵——叛軍並沒有挖掘先帝墳墓,但卻把西陵的銅人、銅鐘、鎮陵獸等全部弄走了,這是必須立刻恢復的,要不然就是大不孝。

沒錢發餉怎麼辦?加稅?

可去年已經加了田畝錢了,今年又加,怕是黃巾又得復起啊……

劉宏心裡還是有點逼數的。

而此時,劉虞、劉焉以及大司農曹嵩一起給劉宏出了個好主意——免舊錢,鑄新錢。

也就是令天下將舊五銖錢交入朝廷,把舊幣換成新鑄的新錢,一換一,既不讓天下人吃虧,又能在不加稅的情況下快速得到大量銅錢。

這是要先收舊幣,再多鑄些新幣,不是實時兌換——畢竟各地沒有銀行,只能先上交舊錢再等朝廷回撥新錢,這中間可以有兩個月的時間差。

只要用好這個時間差,並不斷大量鑄造新錢,就能讓朝廷一直不缺錢用。

至於通貨膨脹……不好意思,他們幾位不知道這個詞。

為了與舊錢區分,新錢的背面會加一個四出紋,也就是錢幣方孔的四角各有一條凸起的直線,呈放射狀延伸至五銖錢的邊緣。

如果各地不把舊錢拿來換,那到了明年七月,其它地方暫且不論,至少京畿三輔是不認舊錢的。

於是,天子讓曹嵩負責舊錢更換事務,劉虞負責在雒陽西苑鑄幣,劉焉負責南陽銅礦與冶煉。

同時向各州郡發了詔令,要求郡縣官員收舊錢入京,並允許交銅抵扣今年的人頭稅。

如果各地官員不亂搞的話,這倒還真是個不錯的主意……

只不過,凡事只要涉及到錢,那就必然是會出么蛾子的。

……

去年劉宏加徵田畝稅後,天下並沒有起特別大的波瀾,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去年的加徵額度是一畝十二錢,其中兩錢計為徵收和運輸的耗費,十錢送往雒陽,按各郡縣田畝文書徵收。

若按田畝文書來計,此時天下有契的田產一共約有四億畝,按理來說應該可以收到三十億錢以上。

——涼州、南陽等地有大規模叛亂,其它地方也有黃巾餘部未平,有戰亂的地方天子也沒指望收得上錢來。

但實際上,去年加徵的田畝稅天子只收到了三億出頭,糧稅也只收到往年的十分之一。

各州郡的說法是:黃巾大亂時,之前有田地的人家大多逃散。去年田地的主家回來後,因戰亂流亡人口流失,無法再耕種那麼多土地,只能放棄田產任其荒蕪……如今田耕只恢復了十之一二,大部分土地都被各家放棄了,所以糧稅和田畝稅都只能收到這麼多……

這個說法看起來倒也合理,劉宏也覺得可以理解,畢竟剛剛經歷了天下大亂,各州郡大概都有些破敗。

但實際情況是……

黃巾大亂時豪族們確實有不少逃離的,但去年大部分都已回鄉。也確實有很多人口因戰亂流失,但各地豪族回鄉後都在大量收攬流民為奴,很少有“無法耕種那麼多土地”的情況。

得知朝廷要收田畝稅,豪族們為了避稅便與郡縣官員合作,將土地說成是當地中小戶自耕農的地產,然後拿一筆錢給當地官員作為“田畝稅”。

給官員的錢當然不需要交稅那麼多,反正官員搞到錢了,要怎麼操作,或是要怎麼向朝廷報,就看官員們自己樂意怎麼編。

同時,如果當地已經完全沒有了中小戶自耕農——比如冀州的部分郡縣,豪族們便會讓佃戶承擔加徵的田畝稅。

事實上以前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豪門是不會被收稅的——不是不需要交,而是不會被收。

所以連帶著佃戶原本也不需要交稅,這也是很多人願意當豪門佃戶的主要原因。很多豪門會將佃戶的田租收到六成以上,但由於不用交稅,佃戶其實是活得下去的。

但如今加徵的田畝錢被安在了佃戶頭上,雖然看起來一畝十幾錢並不多,十畝地也就相當於一個成人的人頭稅,但很多佃戶仍然是交不起的。

要麼賣兒賣女,要麼舉家逃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