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太子僅僅‘考慮’了一次,便再次求見大明皇帝,表示他們哈布斯堡家族願意將神聖羅馬帝國最美麗的四公主海倫娜公主嫁到大明來,神聖羅馬帝國與大明聯姻。
朱慈踉有些意外,不過倒也同意了斐迪南太子的請求,允許神聖羅馬帝國的公主嫁到大明,大明與神聖羅馬帝國聯姻!
‘達到自己的目的’後,斐迪南太子沒有繼續在大明待下去,而是乘坐火車南下馬六甲海峽,準備返回神聖羅馬帝國。
-----------------------------
斐迪南太子代表神聖羅馬帝國來與大明聯姻,只是大明發展的一個小插曲。
大明當下的策略,還是以‘培養’到來的歐洲留學生為主。
先是漢語漢字教學,於此同時,一面開始宣揚大明的文明和文化,尤其以神話著作‘洪荒’為主。向留學生們宣揚,這是大明的上古神話,從混沌初始,盤古開天,到女媧造人等等。
過程中,盤古大戰三千混沌魔神,龍鳳大劫,巫妖之戰,聖人出世,封神榜,洪荒破碎等等。各種熱血沸騰,天道氣運論,充斥著無數強者霸主的崛起和隕落,無不精彩絕倫,如同將整個華夏上古洪荒呈現在了眾歐洲留學子弟嚴重,把他們帶進精彩絕倫的洪荒世界中一般。
太精彩了,從有到無,各種事件的演變,也有其因果。
為了避免一開始就與歐洲留學生眼中從小認知的歐洲神話衝突,大明的教學,一概不涉及外界‘眾神’,只講華夏的上古文明,讓歐洲學子們自己去懷疑,自己去論證。
華夏上古神話與歐洲上古神話最大的區別就是,華夏上古神話從無到有,有頭有尾,有因有果,所有發生的事件完全可以追溯。而歐洲上古神話,則只有一個上帝,上帝說有什麼,就直接有什麼了,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所謂的上帝一句話‘有’,就造出來了,完全沒有因果可言,無法做任何追溯。
最甚至的,連上帝是怎麼出現的都沒有說明。
總的來說,‘洪荒’只是一本簡單的書籍,簡簡單單的述說了上古洪荒世界的演變和發展,不教人‘信’什麼,也沒有什麼異端論。
不過,‘洪荒’看起來,確實比歐洲宗教的‘聖書’好看得多,也精彩得多,而且更令人信服。
以至於,看了‘洪荒’之後,歐洲學子全部都不由自主的沉寂在‘洪荒’世界當中,一時之間,引起了關於‘洪荒’內所描繪的內容的議論。
由其以盤古開天和女媧造人為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