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中唐軍開始出武關,經南陽、襄陽攻略荊襄之地的同時,益州巴蜀地區的唐軍也開始有順江而下的趨勢,夷陵西面的三峽水道中不時可以看到緊密巡邏的唐軍水師。
得到這個情報後已經回到遼東城的王澤頓時皺起眉來,這時夷陵以東的長江中游包括湘水和贛水流域根本沒有什麼強大的割據勢力,哪怕是目前佔據九江、江夏一帶的李子通也根本沒有任何阻擋唐軍的能力。
如果巴蜀之地的唐軍順流而下攻掠長江沿岸,沿江這些地方郡縣必然會爭相投奔,再加上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的極力支援,李唐太過強大這顯然非常不符合夏國接下來的一系列計劃。
王澤回到遼東城後不斷的針對中原的局勢釋出一條條命令。
先是原本已經推進到衡山郡、南康郡的嶺南二十萬夏軍繼續順著湘水、贛水北上,衡山的夏軍一直推進到了武陵郡和長沙郡,在洞庭湖湖口與順江而下的唐軍激烈的爭奪巴陵郡的歸屬。
而順著贛水北上的夏軍更是佔據了整個贛水流域的所有郡縣,在九江一帶與已經奪取了江夏的唐軍不斷交鋒,雖然一時還沒有將李唐大軍擊敗,不過也成功的阻擋了唐軍在江南的擴張活動。
面對著中原的變亂局勢,最讓人意料不到的居然是徐圓朗。
就在各方混戰不停的時候,徐圓朗也不可能繼續超然世外一般的保持獨立,不管是佔據江淮、江東之地的杜伏威,還是佔據中原之地的王世充都開始將視野投入到他的身上。
畢竟這個亂世只有儘可能的吞併小勢力才能在日後的群雄爭奪中獲勝。
可就在這時徐圓朗居然忽然宣佈向夏國投誠,雖然他佔據的地盤不多隻有區區三個郡,但是這些郡縣都是淮泗地區非常富庶的土地。
這時的淮泗地區還不像後世因為黃河氾濫而導致大片鹽鹼地的貧瘠,擁有大片平原的淮泗之地正是富庶的米糧之倉。
而且因為隋末數年來持續不斷的戰亂,周圍大量民眾紛紛逃入徐圓朗治下郡縣,這就導致徐圓朗雖然僅僅三個郡的地盤,居然就有二百多萬人口。
對於徐圓朗這樣非常識相的人物,夏國當然也不會虧待了,於是很快夏國就用高官厚祿將徐圓朗吸引到了遼東,不過王澤特意吩咐接待的官員帶著徐圓朗到夏國各大工業基地參觀了一番。
乘坐蒸汽機車幾千里路一圈轉下來,粗略瞭解到夏國的具體情況後,原本還沾沾自喜的徐圓朗頓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時他才慶幸幸好自己早早投誠,不然等到夏國親自動手自己連怎麼死的都不會知道。
徐圓朗一投誠,淮北的琅琊、東海、彭城三郡也就被三齊之地的夏軍順利接管,這時原本有心吞併徐圓朗的杜伏威頓時驚訝的發現,自己南北兩邊居然都已經是夏國的領地。
淮北和三齊之地駐紮著二十多萬夏軍,這些夏軍的戰鬥力他知道很是強大招惹不得,浙江永嘉郡以南的閩地也已經被夏軍佔據,隨後杜伏威發現自己不僅是南北兩面臨敵,而是三面臨敵。
他格外的不安是夏軍極為強大的海軍。
杜伏威治下的所有沿海地區都在夏國海軍的威脅之下,當初夏國還一度攻佔過長江口的沙洲,如果夏國需要真的是隨時可以摸到自己的都城丹陽郡腳下,於是杜伏威很快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夥伴輔公祏出使夏國。
當輔公祏在夏國參觀了大規模的工業城,以及連綿數千裡的鐵路,乘坐了震撼人心的蒸汽機車等等各種設施後,沉默不語的回到了丹陽,跟杜伏威仔仔細細的講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思索良久後杜伏威終於決定也跟徐圓朗一般投誠與夏國。
雖然杜伏威已經稱帝,不過他本身也沒有什麼大志,如今天下大勢最然看似李淵最為強大,又有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的支援,但是如今有了夏國根本就不一樣了。
在原本歷史上杜伏威也是在李唐政權佔據了絕對優勢後就立刻對其投誠的,如今會做出投誠夏國的決定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只是徐圓朗和杜伏威兩人的先後突然投誠還是讓夏國手忙腳亂的一番慌亂,畢竟徐圓朗佔據的地盤只有三個郡,隨便怎麼著都能安排下來。
但是杜伏威的地盤就實在是遼闊無比的,除了江淮之地外還有長江下游的江東、兩浙之地,這些地盤不僅遼闊而且還都是人煙稠密的富庶之地,足足有五六百萬人。
而夏國接下來對付的就只有李唐、竇建德和王世充三個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