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北滅隋唐

第57章 甲騎守城

早在濟南城內百姓紛紛外逃時王澤就派遣白狼營大索全城,一共搜出上千名齊軍死士。

本以為自己已經將城內齊軍的內應盡數消滅了,誰知這上千名死士也不過是慕容紹宗遮掩目的用的。

王澤這時也想明白了,他喃喃道:“好大的手筆,竟然拿出上千名死士做掩護,果然是名將!夠狠!”

這時羊枯和濮陽勳一起匆匆來到城上,羊枯臉上還沾了些墨,他焦急道:“郎君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大麻煩!城內的浮屠教徒起事了!”

不用他們說王澤也看到了,距離城門數百米處已經可以看到一大群光頭,個個手持利器。

城內雖然有燕小五、朱伯符等人開始率領一千五百名白狼營騎兵在巡邏,可是這些騎兵是分散在全城各坊,在西城這邊也就能聚齊數百人,這些騎兵根本對來襲的數千僧人造不成什麼威脅。

僅僅是站在城牆上一炷香的功夫可以看到的僧眾就有兩千多人,遠處還能看到不斷有大批手持兵器的僧人,甚至還有數百騎馬的武僧。

王澤泛起一陣無力感,千算萬算竟然沒有算到這一著,齊軍的內應竟然是城內的僧人,這下城內數萬部曲不知道能有多少逃得出去。

城內雖然有數萬人馬在,可是那些大多是未經戰事的菜鳥,有著城牆的優勢還能跟著老兵守城鍛煉出來,現在城內有了齊軍大批內應那就危險了。

在北齊時期,北齊的幾代皇帝就數現在的高洋皇帝最崇佛,史稱:有齊宣帝,盛弘釋典。

史書記載北齊天保中期,文宣帝高洋在全國範圍內建造了大量的佛寺,僧尼遍佈各州郡,不分冬夏供養佈施,運往寺院的物資綿綿不絕。

在當時北齊出名的諸多僧人中,高洋特別敬重釋僧稠,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高洋下詔召請僧稠來國都鄴城。

當僧稠抵達鄴城時,文宣帝高洋甚至親自出城到城外迎接以示敬重,而後高洋便隨僧稠學禪道,受菩薩戒。

天保三年,文宣帝高洋下令在鄴城西南80裡的龍山,為僧稠建造法雲寺,又令僧稠兼石窟大寺主。

除了高僧僧稠敬重外,高洋對釋法上也非常敬重,高洋請法上為戒師,常常將頭髮散至地上,然後讓法上踐踏。

從高洋主政到現在的天寶九年,十年之中佛法大盛,高洋最離譜的是還將國費分為三分,國用、己用和佛教各佔一分。

高洋如此禮敬浮屠僧眾,那麼僧人們當然也要投桃報李了。

文宣帝雖敬重佛教但其後期殘暴好殺,但僧稠就說他前世因為是羅剎王,所以這一世才好殺成性,變相的為高洋辯護。

在今年天寶九年為止,北齊全國共有四萬多座寺院,僧眾達到近三百萬人,足足佔了北齊一成半的人口。

但是如此多的僧眾寺院除極少數大寺是由國家或權貴供給外,絕大多數寺院主要靠擁有的土地資給,實際上寺院成為了變相的豪強莊園。

這時的寺院擁有大量的土地,土地多由依附於寺院的佛圖戶或避役出家的下層僧侶耕種。

佛圖戶又稱寺戶,早在北魏獻文帝時由沙門統曇曜奏請朝廷設定的,由罪犯和官奴組成,隸屬於寺院。他們除為寺院灑掃勞動外,還要耕種土地向寺院輸粟,實際上是寺院的農奴。

北魏除佛圖戶外,還有僧祇戶,僧祇戶是每年向州郡僧曹繳60斛僧祇粟的民戶(主要是平齊戶),這是僧曹的一大筆收入。

就這樣南北朝時期的寺院高層,憑藉著自己的特權佔有了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不用繳納賦稅,不出徭役每年還有官方的大量賞賜,生活極為奢靡。

王澤攻下濟南城的時候光顧著打擊豪強世家,卻忽略了城內浮屠教的勢力,導致有了今日的禍患。

只是浮屠教向來打著導人向善的幌子,王澤、羊枯和濮陽勳都忽略了這一頭隱藏的猛獸倒也說得過去。

齊州作為北齊的富庶之地當然也不可能缺少浮屠教,光是濟南城內就至少擁有二十幾座寺院,僧眾達兩萬人之多。

這些僧人不僅僅擁有大量田地,還接著濟南城臨近濟水的便利交通大肆經商,攫取了大量的財富。

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每座寺院還擁有自己的武僧甚至是僧兵,簡直和一個獨立國家沒有區別。

雖然王澤入城後沒有騷擾寺院僧侶,但是這些僧人看到城內各世家的悲慘下場後兔死狐傷,而且北城的富商也有很多其實是寺院的代言人而已。

故而這些寺院對王澤等人非常仇視,在濟南城被王澤佔領期間個個緊閉寺門,靜靜的等待反撲的機會,現在機會來了。

由於城內外二十多萬百姓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質,所以王澤之前沒能封城,導致城內的寺院和慕容紹宗取得了聯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