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最強紈絝子弟

第37章 忠君愛國

“秦鳳路都總管种師道三戰三捷,竟是打過了長城,眼下已在耀德城一代北望西平府!”

“而西夏卓囉和南軍司,拒守銀州失利後退以北地、匯合白馬強鎮軍司固守西平。永興軍路陶節夫所部,亦配合北上直指夏州,卻遲遲引而不攻!”

午間高俅下朝歸來,臉色凝重的說著上述事。

臥槽這感覺真是有些碉堡了。

聽聞老種帥已違背歷史,竟是是打過了長城去了?

難道也是穿越的蝴蝶效應?

不過跟著又聽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陶節夫北指夏州卻引而不發?

“糟糕了,這形勢就曖昧了。”

當下,高方平便和高俅老爹趕緊去了書房。

書房內。

高俅問道:“剛剛所言是朝議中,樞密使張康國所奏。同知樞密院事、兼中書侍郎劉逵卻竟是不知此事。張樞密現正在為童貫請功,然而我兒似乎為之著急,是何緣故?”

“童貫啊童貫!”

高方平覺得吧,如今這位童大帥要說他昏,他也不昏。

這年景其實他還算頗有戰功的,督軍對吐蕃諸部以及西夏用兵也有效果,但要說他是名將,又不夠格,他自己的小算盤打的太多。

高方平遲疑著道:“童帥私心太重,目測已經有了議和打算!而劉延慶乃是种師道副手,但這傢伙卻和童貫來往密切。又因永興軍路經略使陶節夫乃蔡京嫡系,陶節夫此時停止北進,副手劉延慶也有意拖後腿的態勢,童貫又在後方懷有心思,則种師道會陷為孤軍狀態。這樣一來,朝局將變!”

高俅吃了一驚,鄭重問道:“我兒似乎比樞密院更知西北軍事?這又如何關乎現在朝局的?”

高方平道:“蔡京對復相機會不遺餘力,於你處吃了閉門羹,便會有求童貫,那就需童貫回朝。”

“而童貫回朝需要藉口,時值种師道連番大捷,正是請功建議議和的機會,那童貫就真會指揮劉延慶於老種內訌。”

“適時的,蔡京又遙控陶節夫放棄唾手可得的夏州。加上咱們皇帝自來胸無大志,能不丟失國土他就很高興。於是,此時做了結,放棄北進機會,童貫回朝接受嘉獎,順便和蔡京加深盟友關係。這些就都是順理成章的,好算計啊。”

聽到這。

高俅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隨即高俅又道:“可前些日子陶節夫已取下銀州,如今种師道更兵至耀德城,表現很不錯了,見好就收是我朝傳統。我兒為何不高興的嘆息?”

高方平道,“老種帥於艱苦環境下打出了最佳北上時機,真的不容易,但如此良機就因蔡京復相的政治需求擱淺太可惜!陶節夫真蠢貨無雙也,种師道已經遙望重鎮西平府,並牽制了西夏兩大軍司動盪不得,他老陶卻不敢進兵打夏州?他就算要聽蔡京的廢話,也先一鼓作氣打廢夏州,才應該停兵啊。”

“……”

高俅覺得這小子思路很崩壞,有辱奸臣世家價值觀。

然而這小子如今威嚴日盛,也不好意思教訓他了。

反正內心裡,高俅始終不主張和蔡京對著幹,因為萬一寶貝兒子將來有天領兵出陣,也遭遇現在種師道的這種局面,不就慘了。

“還有,趙明誠他爹真乃絕世草包啊。”

高方平又喃喃自語吐槽道,“有機會他不抓,該咬蔡黨的時候不吭氣,不該咬的時候,他趙挺之張著嘴巴哇哇亂咬。就這水平,也想和蔡京鬥法?”

想了想。

高方平洩氣的道:“看來西夏求和使者應該快到東京了,有童貫放水,又受劉延慶和陶節夫暗下拖後腿,看來种師道無法再有寸進了。”

想到歷史上、此時西夏使者來找大宋議和,高方平就無語。

議和便議和,不打仗讓財政回血,休養生息倒也罷了。

然而歷史上的這次議和,大宋打贏了所謂,卻是因為最上頭有遼國壓著,西夏也多舔了趙佶幾下。

趙佶一高興,打下來的土地,就又還給了西夏人。

這種事不止一次,其實算是大宋的傳統。

上次種鄂打下來的邊城,也被司馬光反手送還西夏。當然作為報應,元佑黨反手又被蔡京黨整得不要不要的。

現在看起來,主戰派基本只種師道一人了,再加上种師道打仗是把好手,但鑽營權利、以及政治說服力方面是天然短板。

於是說种師道這傢伙這類人,在這個奸佞遍地走的時期,話沒人聽也正常。

說起來种師道是大儒种放的後人,早年還得罪過蔡京。

所以雖然還是因為能力卓、西北邊離不開種家軍、而拜了一路兵馬都總管。

但最大的問題是,一但得罪了蔡京沒人護著,這樣的將帥用兵時候就天然兇險。

甚至不怕敵人,就怕自己人,譬如極其容易出現朝中的人對皇帝搬弄是非,導致許多問題說不清楚。

或者就是戶部、兵部、工部等各種部門協調間的糧草物資出現斷檔啊,以次充好啊。

講真,這類問題遇到了也只能自己扛著,而不能張著嘴去說。

對於當今天下,得罪過蔡京、蔡京的對頭趙挺之又是棒槌的時期,遇到這些問題的可能不低。

反過來說,這也是童貫和陶節夫停止配合种師道的緣故。

小高覺著,這兩也都是老奸巨猾的帥臣,應該深知為官之道,可不敢真的忤逆了蔡京的意思。

導致已經贏了的戰事和功勞,因意外而反至兵敗。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