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心安

第20章 武瀟瀟

凌安楠看著活力四射的武瀟瀟,轉身走回講臺上,邊走邊笑著搖搖頭,現在小女孩啊,真的是讓人招架不住的厲害啊。

正了正臉色,凌安楠注意力轉回泰德的案件上:“現在,我帶大家來分析一下泰德心理,泰德是連環殺手的畸形幻想型殺戮渴望,發洩內在憤怒和滿足極端控制慾望為目的的代償性心理,中度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和極端的性yu倒錯障礙。”

“首先是幻想,指的是泰德的內在幻想世界,通俗理解就是常人的白日夢。泰德殺戮本質上來源於內在暴力幻想的不斷刺激生長,可以在中學時期的偷盜行為初探端倪,之後被女友拋棄,這種暴力性幻想逐漸演變成性相關的虐待幻想。連環殺手的幻想和平常人的白日夢區別在,連環殺手會因為受到外界不斷的刺激,而逐漸在內心預演這些幻想,他們缺乏內在控制力,最終會真實的實施這些預演。和平常人做夢,就只是做夢。”

“對於泰德的幻想的來源,有報道說是因為他作為教堂執事祖父經手沒收當地的一些色情刊物,這也許是泰德性幻想的起源。另外,非常規的家庭道德關係也是其中的一個誘因。”

“其次,當我們看連環殺手的案件時,第一起案件尤為關鍵,因為在第一起案件裡兇手常常會留下大量的證據,而且你可以在第一起案件裡窺見兇手的最本質的動機和心理幻想,和兇手最熟知犯罪行為。在之後的案件裡面,兇手會透過不斷的學習而提升自己的犯罪手法,這些提升的犯罪手法會更加殘忍和成熟,不一定能夠提供足夠的痕跡幫助我們完成邏輯分析。”

“就像在泰德案裡,第一起案件裡泰德選擇了鈍器砸暈,侵犯,窺yin,現場沒有留下指紋。這些顯示出,在泰德的最初的幻想中是和他所愛慕的物件高度相關的,沒有留下指紋包括窺yin器,都可以幫助我們聯想到失敗的戀愛經歷,行為能力不強,反偵查有一定的意識,這些證據或許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縮小範圍。”

“接下來是代償心理,在這起案件裡,斯蒂芬妮就是泰德代償主體,所有受害人都是按照斯蒂芬妮的外貌形象進行選擇的,長髮中分,白種人,相貌出眾家庭條件優越。這種選擇方式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們找到兇手。”

“泰德轉變的原因很簡單,第二次逃獄後,他意識到他必須要儘快殺掉斯蒂芬妮他所憎恨的這個前女友,否則就很難再有機會完成自己內在幻想的最後一個目標,所以他去向斯蒂芬妮的家鄉尋找斯蒂芬妮,但是斯蒂芬妮早年就移居紐約了,因此代償主體的消失強烈的刺激和挫敗了泰德。繼而轉向胡亂殺人,不再經過精心的設計和思考,潛意識裡,他希望警方能夠抓到他,因為他內在幻想的主體消失了,失去了內在驅動力之後,帶來了極大的挫敗感,導致行為失控。”

“反社會人格障礙,不算是泰德的突出性格特點,除了蔑視法律和規則之外並不算突出。”

“最後一點,性yu倒錯障礙。這一點幾乎算是所有性連環殺手的共性,這種障礙包括所有除透過正常性行為獲得快感之外,透過其他變態行為來獲得快感,就被稱為性yu倒錯。泰德的性yu倒錯體現在xing虐待障礙,戀屍癖和窺yin癖上。”

“很好理解,xing虐待障礙指的是透過對他人進行折磨虐待,是對方受到肉體和精神折磨,從對方的痛苦中獲得強烈的興奮和滿足。行為包括:撕咬,毆打,針刺,捆綁,毀容,切割身體部位,甚至是毀屍,對關鍵器官進行破壞。”

“窺yin癖,透過窺視他人的關鍵部位或者脫衣過程甚至偷窺他人進行交流感情的活動,從而獲得興奮和滿足,在過程中受害者是不知情的。”

“戀屍癖,指患者對屍體表現愛戀或吸引的現象,行為包括侵犯屍體,虐屍,和切割屍體。”

凌安楠停下講述,看了看教室後面的時鐘顯示,還有五分鐘時間就要下課了。

便引出最後一點,也是凌安楠認為研究犯罪最重要的一點,凌安楠說到:“當我們研究罪犯的時候,不免會被罪犯扭曲的心態所震撼,我們會說罪犯真變態,同時受害者的遭遇實在是過於悽慘,使我們很是同情。但是作為研究人員,你不能帶有個人情緒,如果你想要真正的瞭解這些連環殺手究竟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行為,你就要深入去思考,這些幻想是怎麼產生的,又是在什麼樣的成長環境下被逐漸刺激發展成真實的犯罪行為。”

凌安楠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眼神犀利的望著臺下,“所以,只有當你能夠像變態一樣思考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些行為,並且預測,他們下一步行為。”

“今後,在研究犯罪的時候,丟掉你們過於氾濫的同情心和指責,因為只要你們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事情,就沒有立場去指責別人。”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