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月

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

見杜士儀爽快地應承了下來,玉真公主不禁欣然點頭道:“杜十九郎既是第一次到別館來,不如二令皆行。別人都不認得你,那便先用俗令,不過俗令若用舊籌未免無趣,不妨重製新籌?至於雅令,全憑你喜好即可!”

既然剛剛答應了,這雅俗並行,而且需得新制酒籌聽上去固然難為人,杜士儀仍是點了點頭。玉真公主一時眉開眼笑,當即吩咐僕役去取了幾十根打磨光滑的空白竹籌來,又命人去取筆墨紙硯,隨即竟親自捋袖研墨,繼而取了一支竹籌在手,提筆蘸墨,笑眼看著杜士儀。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座上多語處,各飲二十分。”

一聽此句,玉真公主細思片刻,便讚許地點了點頭,立時提筆疾書。她以一手極其漂亮的飛白一蹴而就後,旁邊的侍婢立時小心翼翼雙手捧到一旁的高几上,只等上頭字跡乾透。而杜士儀既是起了個頭,接下來便從容了起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請座上二友伴飲一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座上好爭令處,各飲一杯。”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座上獨坐不言者,各飲五分。”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自飲五分。”

須臾便是十餘籌書畢,那個替玉真公主將所書酒籌一一拿到旁邊高几上晾著去的侍婢固然暗自咂舌,玉真公主卻是更加驚歎。這十餘籌下來,固然有兩三句乃是從前便有流傳的,但大多數她都是聞所未聞的佳句,此刻杜士儀思量酒令之際卻彷彿信手拈來一般容易,字字句句不離杯中之物。

“杜郎君好急才,足可見江郎才盡,不過虛言而已。”

“貴主過獎,只是舊時書看得多了。”

“宮中藏書更多,我怎不曾看過這些?”

知道越解釋越黑,杜士儀索性嘿然不語。待到須臾二十籌畢,外間報說王郎君到,她立時放下了手中筆,揉著手腕笑道:“好了好了,這二十籌固然太少,可看如今時辰,其他人恐怕都該到了!”

既是玉真公主設宴,除卻杜士儀因柬帖上早寫半個時辰而早到了,其餘人等往往也是稍稍早來一步。眾人之中,年長的也不過三十出頭,年少的往往尚只弱冠,然而,見玉真公主身側伴著一名年約十五六的少年,大多數人都頗為驚疑。而夾雜在眾人之中的一個年輕人一眼認出了人之後,面色便有幾分微妙的變化。他本以為杜士儀不會認出自己,但見其在玉真公主笑登主位之際,卻衝著自己微微頷首,他立時明白對方竟還記得只有一面之緣的他。

兩年前奉旨巡查各州縣捕蝗事的劉沼回京之後,就因為被人告狀而被貶出京。祖父雖然那時候還穩若泰山,但那一次未必就沒有種下隱憂。而後他遠行少林偶遇崔儉玄和這面前的杜十九,回去之後祖父雖則罷相,卻因為支援東巡洛陽而重拾聖眷,後更因上書言舉賢,打動了想要文武皆行造太平盛世的天子。如今姚家總算平穩了下來,可卻不曾想,受天子徵召的盧鴻竟是辭不就官,就這麼回山去了!

別館設宴,不論尊卑,一時間玉真公主坐了主位,與眾人一一解說今日諸客,便笑說按年齒為序,眾人自是遵從無疑。待到十幾個侍婢捧了一張張食案上來送了酒菜,玉真公主便笑道:“今日難得諸位才俊匯聚一堂,本應燕樂待客,只若是單單樂舞未免無趣,自當行酒令相娛。令有雅俗,今日便先行酒籌俗令,再行雅令。恰逢樊川杜十九郎初會各位,又最為年少,到時候那雅令便由他為律錄事如何?”

此話一出,那些往來玉真公主別館已有三四次的老客們自是習以為常,然而,去歲方登第,雖未選官,卻自忖為在座諸客中第一人的前進士王泠然卻勃然色變。二十出頭的他傲然起立,居高臨下看了忝居末座的杜士儀一眼,便似笑非笑地說道:“樊川杜十九郎?我倒是曾經聽說過,只是……從前舊事就不說了,這律錄事卻不好當,若杜郎君力有未逮,不若讓與其他老成持重的人。某雖不才,願意代杜郎君當此重任。”

王泠然素來出言無所顧忌,人盡皆知,此刻見他發難,其餘縱使對玉真公主提議不以為然的人,也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情絕不發言。玉真公主想起王泠然前次來也是如此倨傲瞧不起人,不禁微微皺眉。而杜士儀原本就是因為玉真公主請託而答應此事,有人打算搶差事,他也樂得輕鬆,正打算就此順水推舟,身後卻傳來了一個侍女輕輕的提醒聲。

1、前進士:唐代稱及第而尚未授官的進士。唐代舉人、進士和後世用法不同,沒有及第之前可稱舉人,也可稱進士。及第者稱新進士,而過了吏部關試開始守選的,則稱前進士。唐代取得進士或明經出身後並非立刻授官,進士科守選三年,而明經科守選七年。

2、律錄事:令官之一種。亦稱“席糾”、“酒糾”。司掌宣令和行酒的令官,始於唐代,是酒令遊戲的具體組織者,酒筵上的核心人物,與觥錄事同轄於明府。擔任律錄事必需要有“飲材”,即第一要“善令”:熟悉妙令,能夠巧宣;第二要“知音”:擅歌舞,能度曲;第三要“大戶”:有酒量,能豪飲。律錄事管旗、籌、纛三器,以旗宣令,以纛、籌指揮飲次。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