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5章 內庫

朱小菘敲著腦門子,在武英殿踱著小步。

原來不只是崇禎朝國庫沒錢,弘光朝國庫也同樣沒錢啊,連京營都欠著餉。

他讓小太監們拿來朝廷的稅收和各種支出賬目,仔細的看了起來。

明朝江南的商業十分繁榮發達,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有人統計過明未的白銀持有量,自身本土開採加上從海外流入的白銀積累,有接近十億兩之多。

按理說大明這麼多銀子,國家應該非常富裕,但是朝廷國庫稅收卻收不上來錢。

明朝富裕的只是極少數的官員士紳,銀子百分之九十九都在那些官員士紳手中,而且很多都被埋在地裡成為窖藏銀沒有流動。

大明朝的稅收制度就是一個巨大的bug,這個從朱元璋開始的時候就留下來的。

明初立國,朱元璋為了體恤和拉攏讀書人,給讀書人制定一定程度的免稅額度。

結果這個讀書人的小額免稅特權,被後面的人玩嗨了,只要有人中舉,全村人和親戚朋友都把田產投獻到那舉人老爺名下,以這樣的方式避稅。

要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那明朝的滅亡,又何嘗不是如此。

這種讀書人的各種特權,加速了土地兼併,朝廷能收的稅越來越少。

還有一個就是商稅佔比太少了,稅賦制度非常不完善,江南商業繁榮,但往往都是官商勾結,只要朝廷有人一提收商稅,就會遭到一大批道德君子打著朝廷不能與民爭利的口號大聲反對。

面對這個問題,有人進行過一次改革,那就是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輔佐萬曆帝開創了大明朝的“萬曆新政”,他的“一條鞭法”可以說是強行給大明繼命幾十年。

但是歷代改革都是在傷害權貴利益,往往改革者都沒什麼好下場,張居正死後遭到了清算,全家被抄,還險些被鞭屍。

天啟皇帝朱由校,懂得利用太監的力量,一直勉力堅持著張居正的一些政策,使得國庫還算充盈。

不過當時魏忠賢派人下江南收礦稅,江南這些士紳直接把朝廷派下來收稅的太監打死,可以想象一下這江南士紳有多麼的囂張了。

天啟皇帝朱由校掛了後,年輕的崇禎朱由檢上位,被一幫道德君子一陣忽悠,為了獲得文人們的支援,表明立場,朱由檢上位率先把魏忠賢搞死了。

崇禎朝的官員貴勳們沒了太監製衡,一個個玩嗨了,徹底廢除了張居正留下來的那些改革措施。

後來崇禎發現自己被文人忽悠,他的內閣首輔換了一批又一批,光是巡撫總督以上重臣就殺了近百。

可惜崇禎這種做法已經於事無補,反而被大臣說他刻薄寡恩,不得人心,李自成圍了北京,崇禎想要南下,卻被滿朝文武堵在北京城,逼得只能上吊。

朱小菘翻看著今年弘光朝廷的稅收和支出,嚇了一跳。

南明弘光朝廷靠著江南這片繁華之地,一年稅收也就600萬兩銀子,但光是軍費就要750萬兩,還有官員的俸祿和其他開支,這財政赤字就很嚇人了。

朱小崧推開手中的賬本,心裡無力吐槽:“這才剛剛成立幾個月的朝堂,就已經出現這麼大的財政赤字,這也太難搞了”。

但是難搞也得搞。

想要搞錢為朝廷國庫增加收益,無非是幾樣,一是向老百姓加徵稅收;二是朝廷做獨門生意,比如像鹽鐵之類的那樣官營;還有就是抓貪官抄家。

向老百姓加徵稅肯定是不行的,崇禎時就因為加徵“剿三餉”弄得百姓叫苦連天,各地起義軍那是越剿越多。

新皇登基本就該大赦天下,減免稅收還能獲得一些民心,怎麼可以再加徵稅收。

就算現在加徵稅和做獨門生意,這兩樣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