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心思不在吃上了嘛。”
人群裡發出幾聲會意的低笑。
“其次呢,焦躁不安。在圈裡來回走,用鼻子拱欄杆,或者用嘴啃豬槽,哼哼唧唧叫個不停,顯得很興奮,很想去找“朋友”。
張春城插嘴道:“對對對!以前我家的老母豬就這樣的。”
他家以前養過母豬,隊上都從他那裡買豬仔。
李傑明點點頭:“這前期大概持續一兩天。緊跟著就進入發情盛期,這是配種的黃金時間。
關鍵就看它有沒有靜立反應。”
“啥子是靜立反應?”有人問道。
“簡單說,就是母豬站住不動讓你配種的那個狀態。”
這話直白得讓幾個婦女有點不好意思地別過臉去,但男人們都聽得更認真了。
“你用手用力按壓它的腰背部。”李傑明邊說邊做了個下壓的手勢,“如果它不跑不躲,耳朵豎起來,背脊挺直,穩穩地站著,甚至尾巴還會翹起來偏向一邊,這就是典型的靜立反應。”
他接著講:“過了這個階段,就進入發情後期了。
母豬開始翻臉不認人,對公豬沒興趣了,甚至還會攻擊靠近的公豬。
這時候再配,基本就晚了,配上也容易空懷或者產仔少。”
張澤安聽得直點頭:“那李技術員,這靜立的時候,什麼時間配最好呢?”
李傑明推了推眼鏡:“看它出現靜立反應的時間。
第一次觀察到明顯的靜立反應後,隔8到12個小時,進行第一次配種。
然後,間隔12個小時,再進行第二次配種。
這樣兩次雙保險,成功率最高。
比如,你早上餵豬時發現它靜立了,那就下午配一次,第二天一早再配一次。
如果是下午發現的,那就晚上配一次,第二天下午再配一次。”
“為啥要配兩次?”張春華問道。
“配兩次能提高受精機會,產仔數也多。”講完了發情判斷和配種時機,李傑明又強調配種前後的管理。
“配種前母豬不能太肥。
太肥了影響排卵,容易配不上,或者產仔少。
也不能太瘦,沒力氣生養。
王哥家這母豬體重就控制得可以。
還有配種前半個月到一個月,飼料營養要跟上,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
“啥子是蛋白質和維生素?”張春華又問道。
“比如青綠飼料和菜籽餅。”李傑明解釋道。
“哦,我們一直都餵了的。”
“然後是環境,要安靜,別在配種前後折騰它,換圈啊,打針啊,都儘量避免。
最後就是配種之後的管理。
配完種的第一個月是胚胎著床的時期。
這時候飼料量要稍微控制一下,別喂太多太好,就按維持體重的量喂,粗蛋白可以稍微高點。
配種後18到24天,還有38到44天左右,是流產高發期,要特別留心觀察。
如果過了第一個發情週期,也就是21天左右,它沒再發情,那基本上就懷上了。”
社員們聽得連連點頭,張春城以前那些模模糊糊的經驗,此刻彷彿醍醐灌頂般明瞭起來。
講完了核心內容,李傑明在張澤安和王建安的陪同下,又去看了那幾十頭養在家裡的母豬,指點了幾處飼養和豬圈環境上的小問題。
最後,又去看了集體養豬場。
李傑明走到一個豬圈旁,踮起腳,伸手摸了摸一片石棉瓦的邊緣。
“王哥,張隊長。”李傑明轉過身,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有個問題,我得跟你們提個醒。這豬圈頂棚用的石棉瓦恐怕不太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