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你要開公司?”
“這收菜價咋個算?”
……
等議論聲稍小一點,王建安繼續說道:“菜價肯定沒有菜市場自己賣高,這點我要先說清楚。
畢竟成立公司也是為了賺錢。
好處是方便,大家不用出去奔波,只管在家種菜就行。
我也可以向大家保證,我們的收購價,絕對不會比其他菜販子的收購價低。
至於兩年後,大家願意繼續和我們籤合同也行,想要自己賣或者賣給其他人也行。”
“建安肯定不得嚯我們!”
“我們相信你!”
“籤合同就籤合同!”
王建安壓了壓手:“大家可以商量一下,互相交換一下土地,把每家每戶零散的地整合成一塊。
總不能這兒幾厘地,那兒幾厘地的,建造成本高不說,還難得跑。
大家換到一起,還方便管理,大家互相有個照應,也能避免昨晚的事再發生。
土地位置的話,最好就是這一片。”
大家順著王建安的手看去,正是整個小隊最好的水田。
不僅土地肥性好,地理位置也好,大家出自己們就能一眼望到頭。
不像後邊灣的地,還得翻山越嶺。
幾家原本地就挨著或者早有換地心思的,開始交頭接耳,指指點點。
然而,熱火朝天的氣氛持續了沒多久,蹲在角落裡的吳磨貴愁眉苦臉地開了腔。
“建安啊,去年修豬圈,家家戶戶都掏空了家底,還欠著信用社一屁股債呢,豬還沒出欄,本錢都沒收回來。”
剛才還熱烈討論換地的人,瞬間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院壩裡一片唉聲嘆氣。
“是啊,豬圈的錢都沒回本……”
“我家那點錢,下半年娃兒要交學費了……”
“媽的!”張春城煩躁地抓了把頭髮,“再去信用社貸!建安上次貸兩萬不也批下來了?我們幾家聯保去貸!”
“說得輕巧,養豬的貸款還沒還呢,人家還能貸給你?”有人反駁。
“就是,拿啥子抵押?就那幾間破瓦房?”
王建安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錢的事,可以再想辦法。
8月份要賣一部分肥豬,回點款。
可以找信用社問問能不能貸,這幾年有政策。
這樣,願意搞的,先報個名,把地換好。
就算今年沒錢,明年賣了豬也有錢了。”
“我要搞!”張春城第一個開口。
“我……我也報個名吧。”一個平時老實巴交的中年漢子猶豫著舉了手。
“我家也試試。”抱著孩子的婦女小聲說。
“也算上我家……”
最終,在一片猶豫後,一共有十二戶人家打算下半年搭建大棚。
院壩裡其他人,眼神複雜,有羨慕,有擔憂,更多的是一種觀望。
張澤安看著另外十一戶:“好,地的事,我這兩天就挨家挨戶落實,儘快換好,立好字據!”
隨後他看向王建安,“建安,你腦殼活,錢的事我們再一起盤算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