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瞬間炸開了鍋,議論紛紛。
“安靜!聽我說完!”霍書記壓了壓手,“為了支援這個目標,鎮上和信用社已經協調好了,給我們四大隊特殊的扶持政策!”
“有啥子扶持政策?”五小隊隊長問道。
霍書記拿出一個本子,看著上面的記錄說道:
“第一,優先批地,凡是各生產隊統一規劃修建養豬場的用地申請,優先審批。
第二,貸款支援,信用社專門給我們大隊劃撥了低息貸款額度,用於修建豬圈,購買優質豬苗和飼料。
第三,技術服務保障,鎮畜牧站會增派技術員,定點對口幫扶各生產隊,定期指導防疫和飼養。
第四,統購統銷協調,鎮上會出面,跟大的屠宰場和像趙老四這樣靠譜的豬販子簽訂框架協議,爭取更好的價格。”
“太好了,霍書記,這下有搞頭了。”
“低息貸款,這下修圈的錢有著落了。”
……
霍書記看著群情振奮,滿意地點點頭:“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政策再好,也要靠大家真抓實幹。
大家要多向李家溝學習,要湧現出更多像王建安同志這樣的技術能手和帶頭人,把我們的養豬事業,做大做強。”
相機快門響個不停,記錄著這熱烈的一幕。
張幹事則飛快地在筆記本上寫著:“政策落地,群情振奮,四大隊養豬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逛完養豬霍書記又對王建安說道:“建安,聽說你搞的大棚也不得了,帶我們去見識見識?”
王建安剛應付完幾個隊長關於豬病預防的追問,聞言連忙點頭:“要得,霍書記,就在下面不遠。”
一行人跟著王建安出門下了山。
大河灣那片新包下的八畝多地,已經全部鋪上了塑膠薄膜,大的有一畝多,小的也有三、四分。
王建安指著眼前:“這一片的大棚,都是新修的,加上我家原來那兩個,總共有十來畝地。
另外還有十二家社員也要搭建大棚,地都挖好了,就等著這幾天材料買回來搭棚子了。
算下來的話我們村現在的大棚有20多畝了。”
“二十多畝?”幾個小隊長倒吸一口涼氣,這手筆,比養豬場還嚇人。
陳幹事抱著他的相機“咔嚓咔嚓”對著這壯觀的景象猛拍,嘴裡還唸叨著:“好素材,絕好的素材!科技興農!立體農業!”
霍書記雖然早就聽張澤安彙報過,但親眼見到這規模,心頭也是震撼。
他走到最近的一個新大棚邊,伸手摸了摸厚實的土牆,又仰頭看了看高聳的棚頂和透亮的薄膜:“投入不小吧?這薄膜不便宜。”
“嗯,是花了不少,”王建安回答道,“去年冬天賣菜攢了點,今年賣豬的錢,還有貸款的錢都搭進去了。”
“裡面準備種些啥子?”霍書記又問道。
王建安又將他的種植計劃簡單講述了一遍。
隨後他帶著眾人走進到1號大棚,裡面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堆滿了竹子編制的育苗盤,裡面已經埋下了黑籽南瓜的種子。
另一部分鋪了一層的營養土,正等著埋下黃瓜種子。
棚內盤根錯節的鋪著一根根黑色的軟管。
軟管上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有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小孔,正有細微的水珠,緩慢地滲出來,浸潤著下方的泥土。
“這是……”霍書記蹲下身,好奇地摸了摸那黑色的軟管。
“滴灌帶。”王建安解釋道,語氣帶著點自豪,“從蓄水池引水出來,透過主管道,再分到這些帶子上。
水就從這個細孔裡一滴一滴滲出來,直接澆到苗的根上。
省水,省力,還不板結土壤,棚裡溼度也好控制。”
“澆水都這麼講究?”五小隊隊長也學著霍書記的樣子摸了摸那滴水的孔,嘖嘖稱奇,“這得省多少挑水的功夫。”
“王建安同志,你這個滴灌系統,水源怎麼解決的?壓力夠嗎?怎麼防止堵塞?”張幹事突然發問,問題很專業。
他是農校畢業分到宣傳科的,對農業技術本身也很關注。
王建安沒想到宣傳幹事也懂這個,精神一振,詳細解釋道:“水源就是河邊的水,我在山上修了蓄水池,就養豬場那座山上。
壓力的話靠水這個高低差就夠了,不需要電泵,當然我們這兒冬天經常停電,也用不了電泵。
主管道是硬塑膠管,滴灌帶是軟管。
堵塞的問題,關鍵在過濾和水源乾淨。
我在蓄水池入水口加了細鐵絲網過濾樹葉泥沙,池子定期清理。
滴灌帶上的孔是我自己用針扎的,目前用著還行。
不過後面也得經常清理,重新紮孔,要不然還是容易堵。”
張幹事聽得連連點頭,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錄:“因地制宜,重力滴灌,簡易過濾……實用性強,值得推廣。”
“建安,”霍書記聽完,目光灼灼地看著他,“你搞這個大棚,技術含量比養豬還高吧?
有沒有想過把你這套大棚種菜的經驗,也像養豬一樣,在合適的隊上推廣一下?”
王建安點了點頭:“當然想過的,不過這個得一步步來,先顧好眼下的,我先把我們小隊的推廣搞好再考慮其他生產隊,畢竟這個投入比養豬場更大,風險也更高。”
“好!腳踏實地,不冒進!這個想法對頭!”霍書記讚賞地拍了拍王建安的肩膀,“養豬,種菜,兩手抓,四大隊的未來就看你的了。”
他又轉頭對兩位幹事說道:“兩位幹事,李家溝這個養豬場和大棚,就麻煩兩位好好宣傳宣傳。
特別是王建安同志這種懂技術,肯鑽研,能帶動鄉親共同致富的青年典型。”
“霍書記放心,素材太豐富了。”陳幹事興奮地調整著相機角度,對著規劃整齊的大棚內部和王建安專注講解的側臉又是一陣猛拍。
日頭開始偏西,霍書記一行人終於告辭離去,幾個小隊長圍著王建安又問了半天,才依依不捨地跟著走了。
喧囂了一天的養豬場徹底安靜下來,社員們開始打掃空出來的豬圈並消毒,準備迎接下一批的肥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