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從養豬開始

第125章 熱鬧的信用社

從鎮子灣回來,王建安屁股還沒坐熱乎,5隊的陳得明和7隊的張永和就前後腳找上了門。

兩人臉上都帶著笑,王建安給他們散了煙,也沒多繞彎子:“兩位隊長,商量得咋樣了?有好多人打算搞大棚?”

陳得明抽了口煙先開口:“建安,回去我們開了好幾次會,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隊上的人吧,說不想賺錢那是假的,看著你們李家溝紅火,誰不眼熱?

就是這心裡頭還是有點怕,投進去那麼多,你又要限制種類和買家……”

張永和瘸著腿往前挪了半步:“我們7隊這邊的人也是有點怕,但還是有想跟著乾的,有八戶人家準備加入。”

王建安心裡有數了。

他彈了彈菸灰:“怕是正常的,當初我搞第一個棚的時候,心裡也打鼓。

但話又說回來,幹啥子沒風險?

躺家裡睡覺還可能被瓦砸呢。

要乾的就按我之前說的來,地要儘量連片,種子苗子我統一弄,每個大棚種啥子,啥子時候種聽我的,前兩年菜也只能賣給我棚鮮生。

價錢隨行就市,現錢現貨,絕不拖欠。”

陳得明回答道:“行,就按你說的辦,我們5隊,總共能湊出差不多十八畝地,二十二戶人幹!”

張永和也緊跟著:“我們7隊,坡地加下面零零碎碎的水田,十五畝多點,十八戶!”

這個人數比上次他們過來時說的要多,看來前段時間副鎮長來王建安這裡視察起了效果,讓一些躊躇不定的人打定了主意。

“要得。”王建安點點頭,“那就這麼定了,趁現在人齊,我把協議寫出來,願意幹的,每家派個代表來按手印。”

他轉身進屋,拿出鋼筆和信紙,趴在桌子上唰唰地寫。

內容簡單直接,就是把剛才說的幾條白紙黑字落下來,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重點是蔬菜的獨家收購權歸屬棚鮮生公司。

寫好了,又謄抄了兩份。

拿到外面,念給陳得明和張永和聽了。

兩人聽得仔細,確認沒問題。

“那我現在就回去喊人。”陳得明風風火火地走了。

張永和也忙說:“我也去叫人,等下就過來按手印。”

不到一個鐘頭,王建安家院子就熱鬧起來了。

5隊和7隊願意幹的人家,當家的都來了,擠擠攘攘站了一院子,嗡嗡地議論著。

不少人臉上帶著興奮,也有的眉頭緊鎖,顯然心裡還不踏實。

王建安把協議內容大聲唸了一遍,然後問道:“都聽清楚了哈?有啥疑問現在提,按了手印可就不能反悔了。”

下面安靜了一下,有人問道:“建安,這種子苗子錢,大概好多哦?”

王建安答道:“成本價,不會賺你們錢,上次副鎮長來說了會幫忙協調優良種子,肯定比你們自己亂買強。”

又有人問:“要是……要是菜種出來,你不來收了咋辦?”

“協議寫著呢,白紙黑字,棚鮮生公司跑得了,我王建安跑不了撒。

這公司有我一半,再說了,我投這麼大本錢教你們搞大棚,難道是為了坑你們那點菜?”

王建安這話說得在理,好多人聽了點頭。

見沒人再問,王建安拿出印泥:“那行,願意幹的,就上來按手印,按了印,就是認了這個協議。”

陳得明第一個上來蘸了紅印泥,用力在自己名字下面按了個手印。

張永和也跟著按了。

有了帶頭的,後面的人陸續排著隊上來按手印。

有的乾脆利落,有的猶豫一下,看看別人,最後還是按了下去。

王建安看著,心裡也算落下一塊石頭。

有了這幾十畝地的穩定貨源,棚鮮生下半年的菜品種類和供應量都能上去一大截。

而且這兩個隊的地理位置真的太好了,不只是適合搞大棚。

更是因為他們是李家溝和鄉道之間的緩衝地段,類似於一個屏障。

外人要來李家溝都會先經過他們小隊。

有了他們擋在前面,李家溝的防範措施也就不需要那麼嚴密。

至少大部分人家裡不需要再派人夜宿大棚了。

按完手印,人群沒散,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錢的問題。

“建安,這搭棚子的鐵絲和薄膜大概需要好多錢?”一個5隊的老漢皺著眉問道。

王建安早就料到:“我們原來修一畝大棚大概用了2000塊多一點。不過現在鎮上支援,去買材料應該要更便宜一些。

你們可以自己想辦法湊,親戚朋友借一點,家裡能賣的點糧食牲口賣一點。

或者去找信用社貸款,現在政策鼓勵這個,非常好貸。

你們兩隊隊長可以去鄉上信用社問問,就以生產隊或者合作社的名義去申請。”

“貸款?利息高不高哦?”有人擔心。

王建安:“利息也不高,大棚搞起來,一季菜賣的錢,還貸款綽綽有餘,捨不得投入,哪來的產出?反正要等到7、8月份才開始修,這幾個月你們可以再種一季早玉米,到時候賣了也能換回一些錢。”

聽了這話,大家心裡稍微安定了些,七月中旬,還有三四個月,確實有時間週轉。

事情定下,人群漸漸散了。

陳得明和張永和拿著協議,像捧著寶貝,商量著明天就去鄉信用社打聽貸款的事。

王建安轉身回了屋,尹祥平給他端了碗熱水過來:“這下攤子鋪得更大了,忙得過來不?”

現在不只是李家溝的大棚,還有鎮子灣和5、7小隊也開始搞起了大棚,都需要人去指導。

“忙不過來也得忙。”王建安喝了口水,“這是好事,等他們都搞起來了,形成規模,蔬菜公司那邊就更穩當了。”

沒過兩天,陳得明和張永和興沖沖地跑來告訴王建安。

信用社那邊聽說他們是搞大棚種植,跟李家溝合作社學的,態度很好。

雖然具體貸款額度還要根據各戶信用和抵押情況評估,但答應優先考慮,讓他們儘快準備材料申請。

這下兩隊人的積極性更高了。

這邊剛消停,李家溝合作社自己也有大事要辦,頭年的貸款到期了,該還了,而且還要貸新的。

如今李家溝合作社可是今非昔比。

光是養豬場一年賣的豬就夠還錢了,更何況第一批搞養豬場的也都參與了搞大棚。

眾人的主要目的是去貸款,現在養豬場更換成了全價飼料,每個月的支出非常大。

而且他們現在還沒有換種的土地,現有大棚的維護花費也比較多。

吃了早飯,合作社的社員們陸陸續續來到大壩子。

個個臉上都帶著笑,不少人手裡提著布袋子,裡面鼓鼓囊囊全是錢。

五十塊的,十塊的,兩塊一塊的,還有毛票,都是這段時間賣菜攢下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