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偌大的辦公室裡,只坐著林如江與林松父子二人,靜謐中彷彿能聽見彼此的心跳聲。
自從與葉晚同居,林松的生活重心都在葉晚身上,夜晚歸家的次數屈指可數,辦公室反倒成了父子倆頻繁碰面、商討事務的主要場所。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張,市場局勢瞬息萬變,這對父子在發展戰略上也開始有了分歧。
林松作為重生者,帶著未來產業發展的“上帝視角”,總能以超前的眼光做出決策;
而林如江深耕技術領域多年,養成了謹慎務實的行事風格,凡事講求穩紮穩打,對兒子那些看似“激進”的想法難免心存疑慮。
在華夏新能源汽車,
林松是最大股東,林如江手握絕對決策權,父子間的分歧一旦出現,便直接上升為關乎企業走向的重大矛盾。
平日裡為了維護企業形象,他們在眾人面前始終保持默契,可關起門來,激烈的爭論早已上演過無數回。
林如江揹著手,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皮鞋敲擊地面的聲響透著煩躁。他眉頭緊鎖,臉上寫滿嚴肅:
“小松,我知道你最大的理想是造車,可飯要一口一口吃,現在企業狀況剛剛好轉,你就敢置換1000畝地做汽車產業園,是誰給你的勇氣?”
說話間,他的手掌重重拍在辦公桌邊緣,震得茶杯裡的茶水泛起漣漪。
林松沒有動怒,端起小茶杯,輕抿一口鐵觀音,醇厚的茶香在口中散開。
挺直脊背與父親對視,目光堅定:
“爸,現在的廠區已經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早晚要搬。政府主動找我們置換土地,也同意置換給我們1000畝工業用地,這還是壞事?”
……
一個月前,石橋縣政府的談話,打亂了華夏新能源原本穩紮穩打的發展計劃。
按照林松的設想,13年之前這四五年,藉著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從電池上發力,蓄積原始資本。
13年之後,新能源車上下游配套成熟了,再造車。從低端車入市,快速形成產業規模。
等到17年特斯拉在國內建廠,空間裡小米SU7、問界M9、理想L7、蔚來Es6……車型一起上,直接衝高,吊打特斯拉。再用十年時間,成為全球前五車企。
本來是按這個節奏推進的,可計劃沒有變化快,土地財政模式也影響到了江北這個縣城,也影響到了華夏新能源。
江北電車廠位於縣城副中心,地理位置好,很適合用來開發房地產。
為了緩解財政緊張,江北縣政府找華夏新能源的負責人林如江商量,提出要收回江北電車廠在市中心的50畝土地,將土地性質變更為商住用地進行房地產開發。
作為補償,會在石橋新城置換500畝工業用地,還承諾會完善地塊周邊的配套設施。
林如江當場表示支援政府的決定,但也說出了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
華夏新能源剛完成電池生產線改造,生產才剛剛穩定下來。如果現在搬遷,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所以他建議分三年分階段拆遷,三條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最後搬走。
另外,建設新廠區需要大量資金用於建造廠房和購置裝置,光有土地不夠,希望政府能給1000萬的拆遷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