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研發,葉晚是林松唯一能完全信任和依賴的人。
空間裡那些遠超當下技術水平的引數、資料,若是讓其他人參與研究,以他的知識儲備,根本無法告知技術來源。要是傳出去,專利申請都可能受影響。
這一點,林松比誰都清楚。
葉晚不同,即便察覺到這些技術存在諸多不合常理之處,也從不過分探究,只會在實驗室做實驗、記錄資料。
還有一點,華夏汽車擁有自主的電池生產線,不需要代工,這意味著只要完成新技術研發,無需太多產品解釋,就能迅速將成果投入生產,把實驗室裡的資料,快速轉化為產品。
在新能源車領域,電機就相當於燃油車的發動機,是整車的核心心臟。
想要造出高效能的新能源車,必須得有高效能的電機。
林松反覆翻閱著從未來帶回的空間資料庫,裡面關於電機的專利技術資料很多。當然,許多技術在當下的工業體系中,找不到適配的土壤。
就像試圖在腳踏車上安裝飛機發動機,即便技術再先進,現有的零部件供應、生產工藝和配套設施都無法承接,只能束之高閣。
不過,資料庫中幾項電機核心技術,經過他反覆比對論證,發現完全可以在現有工業基礎上實現落地。一旦將這些技術應用到新能源車上,車輛的動力效能、續航效率、能耗表現和成本控制,都將實現質的飛躍,遠超市面上現有的產品。
但技術落地和電池研發面臨的困境如出一轍,這些電機技術若想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首先要透過申請專利獲得合法保護。而專利申請的關鍵,是需要大量詳實的實驗資料來驗證技術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只有手握專利證書,才能與第三方電機廠談判代工生產事宜。
找一個像葉晚這樣,既懂技術又能嚴守秘密、值得託付的人,上哪去找啊。這環環相扣的難題,像沉重的巨石橫亙在電機研發的道路上,亟待破解。
臥室裡靜悄悄的,只有空調外機輕微的嗡鳴聲。見林松半天沒吱聲,葉晚歪著腦袋,用指尖輕輕在他後背劃了幾下,像在畫小圖案:
“林松,電機方面,你有沒有像電池那樣,琢磨出什麼領先技術?”
葉晚太懂林松了,問到他在想的。
這話一下子把正走神的林松拉回現實。他下意識收緊手臂,把葉晚更緊地摟在懷裡,下巴輕輕蹭著她的發頂:
“晚晚,說起來也神奇,自打我大學畢業,好多以前想破頭都弄不明白的事兒,突然就通透了。
你說得對,電機方面,我腦袋裡想法有很多。可我不是科班出身,這些想法還得靠你這樣有實操能力的人,才能落地。”
自從和葉晚領了結婚證,林松有些藏在心底的話也敢往外說了。
葉晚心領神會,伸手撩起垂在臉頰的髮絲,在昏黃的床頭燈光下,她仰起頭,目光直直地看著林松:
“你的意思是,還得再找個人,專門幫你採集電機研發的實驗資料?”
“要是能找到合適的,那當然再好不過。”林松認真地點點頭,完全認可葉晚的猜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