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位財經媒體記者問道:
“江晴晴女士,上市後華夏汽車的資金將如何分配,以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江晴晴條理清晰地回答:
“上市募集的資金,我們將主要用於三個方面。
一是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二是建設新的生產基地,擴大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三是完善全球銷售和服務網路,提升使用者體驗。
我們會嚴格按照規劃使用資金,保障企業穩健發展。”
在近一個小時的提問環節中,記者們圍繞著技術創新、市場戰略、財務規劃等多個方面踴躍提問,華夏汽車的管理層一一耐心解答,現場氣氛熱烈而有序。
釋出會的最後,作為主持人的江晴晴再次走上舞臺,進行總結髮言:
“感謝各位嘉賓和媒體朋友們的參與,今天的新聞釋出會讓我們對華夏汽車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助力下,華夏汽車將在全球汽車市場上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隨著江晴晴的話音落下,會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
在美國為期一週的交流結束後,林松一行踏上了回國的航班。舷窗外的雲層如同被陽光鍍上金邊的棉絮,機艙內的氣氛輕鬆而熱烈,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掩不住的疲憊與興奮。
這次納斯達克上市的成功,像一顆投入全球市場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華夏SU7、YU7、L7以及剛登陸美國的M9,再次掀起了席捲全球的搶購風潮。
後臺系統顯示,鎖單數量已突破100萬,訂單排期直接延到了2017年,生產線不得不啟動24小時輪班制才能勉強跟上節奏。
回國沒幾天,京城相關領導便主動約見了林松。
會客室裡,京城領導語氣懇切地希望華夏汽車能在京城建廠。林松聽完提議後沉穩表態:“我們計劃拿下5000畝工業用地,規劃年產300萬輛整車。”
這樣的大手筆讓在場的京城領導們眼前一亮,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要知道,200萬輛的年產能在當時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已是頂尖規模。當天晚上,相關部門便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推進土地審批等事宜。
林松之所以如此果斷,自有他的考量。
這個年代的汽車行業未受產能指標限制,儘早拿下大額產能,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先機。
更重要的是,華夏汽車的高階產品線已站穩腳跟,下沉市場的佈局迫在眉睫——
若想實現年銷500萬輛、躋身全球前五車企的目標,下沉市場的份額必不可少。
他不禁想起前世小米汽車在京城的輝煌,更清楚產能不足曾讓多少潛在客戶流失,因此對這次擴產勢在必得。
何況,華夏汽車如今資金充裕。
5000畝地的購置加上基建、裝置投入,總計不過五六百億,對於市值已破萬億的華夏汽車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